分享

【每周课堂】邓敏 |偏偏喜欢你

 珠溪语文 2020-09-30

欢迎光临珠溪语文~

偏偏喜欢你

——邓老师讲《古文观止》之十四

邓敏

      用这么个暧昧的题目来写鲁仲连,我也觉得挺好笑的。以前在司马迁的《史记》及一些历史故事里也见过这个人,但过目也就便慢慢忘了。对他惊起眼多看,是因为李白的一首《古风》诗。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里面有两处是最感动我,也最令我难忘的。一处是“顾向平原笑”。人们常说“回眸一笑”那是女人的特权,因为那惊鸿一瞥的回眸中藏着千娇百媚,又隐含多少女儿家的小心思。但此处鲁仲连摆摆手、朝平原君的回眸一笑里显露出的则是君子的坦荡淡泊和洒脱不羁。这样了无尘染的明净的眼神,让我想起“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名句。也许不太合适,但真是打心眼儿里越看越喜欢的。

      喜欢他什么呢?喜欢他的胸有韬略、舌灿如花吗?那样的人在《左传》《国语》《战国策》里见得多了。应该还是喜欢他的品格,喜欢他的那份洒脱,喜欢他侠义的情怀。从《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标题看来,不是《战国策》作者平白添了个“义”字,怎么不在苏秦、司马错、范睢、邹忌等人的言行前加上一个“义”字呢?

一、“义”在本无瓜葛,却愿挺身而出

      故事的背景是长平之战,秦军大败赵军,次年又急围邯郸。魏国虽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畏惧秦军强悍残暴,不敢前进,首鼠两端;同时派辛垣衍去劝说赵国尊秦为帝,实际是屈膝投降。齐国高士鲁仲连听此消息,毅然挺身而出,见平原君,驳辛垣衍。

      辛垣衍也说“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言下之意,鲁仲连一身潇洒,非求官、求财之辈,邯郸城与你一个齐国人无关,为何不速速远祸回去呢?在辛垣衍这类人的词典里一切皆为“利”,非利之为就不在他考虑范围内。所以,他不能理解鲁仲连,更不明白鲁仲连为什么要阻止“帝秦”。鲁仲连用隐士鲍焦不满世道、抱木而死的事来自比他现在的境遇。一般人只会像辛垣衍那样从个人私利的角度去看待鲍焦的死亡,认为他是为己身而死;不明白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而我鲁仲连就是第二个鲍焦,只不过我不会选择死亡,不会逃避,我只会以我之力来拯救这个浊世。我一不为私利,二不会坐视不理。

二、鲁仲连的“义不帝秦”,是末世挺起的脊梁

      秦军的连连胜利,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吓破了诸侯国王公贵戚、官宦权臣的胆。以贤能著称的赵国公子平原君没了主意,只会颠三倒四地重复“胜也何敢言事”(我哪敢谈论帝秦一事)。友邦魏国也一样,不敢跟秦国打,干脆派辛垣衍来赵国替秦国劝降。面对诸侯国的软弱无能,鲁仲连义愤填膺。秦国是什么国家?是背弃礼仪,崇尚战功,用权诈的手段虐使百姓的国家。你们尊秦为帝,一旦不幸秦统一天下,我即便死也不忍做秦的臣子,我来就是助赵的。其他人都被秦吓破了胆,唯有鲁仲连能看清秦的本质,不畏强暴,反对秦的虐行。

       辛垣衍还是犹豫,还在冷眼旁观赵国被围。鲁仲连就进一步指明,魏国若目睹了秦称帝之害,就不会坐视不管了。帝王和臣子的关系是极不平等的,且帝王反复无常。过去周贫且微时,诸侯都不来朝,只有齐威王去朝拜;仅仅因周王崩,齐国去吊唁晚了,周帝就怒斥要斩杀齐威王。齐朝周反遭辱,敬周反要被残害,这不正是尊帝的危害吗?

      辛垣衍实在是鄙陋猥琐至极,还在做着“宁为秦仆,求苟安”的春秋大梦。鲁仲连只好用过激的话来刺激他,魏若“帝秦”,秦将烹煮魏王,将他剁成肉酱。过去商纣王的三公鬼侯、鄂侯、文王,他们尊帝畏纣什么结局的?不是一个个都陷于做肉干、肉酱的境地了吗?帝王是残暴专横的,尊帝投降是没什么好结果的。相反,鲁国和邹国虽非大国,却能面对一度称“东帝”的齐国的无理要求进行反抗,不受制于人,不任人摆布、任人宰割,保有小国的尊严。如若魏国一意“帝秦”,秦将架空魏,而你辛垣衍也未必能保住原有的恩宠。鲁仲连将“帝秦”的危害一一挑明,直到切中辛垣衍的利益。辛垣衍才不得不收回他妥协投降的主张。

      鲁仲连高昂的正气和铮铮的铁骨,撼动了秦将。他们让军队后退了五十米。诸侯国坍软下来的脊骨又慢慢舒张和挺立起来了。

三、侠肝义胆,潇洒出尘

      鲁仲连像一位侠客,见人危难,拔剑而出;替人解围后,又如一阵清风,抽身离去,给世人一个潇洒和仰望的背影,成为人们心里、口中念念不忘的仙侠。

       他来去自带风的气质,就源于他的不受和不取,功成之后隐身而退。无论是平原君的加封还是千金之赏,他都拂衣笑罢“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这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替人排忧解难,不为求取,不愿像商人一样从中渔利。也正因为有这样无所求的底线和底气,他才能坦荡失意、毫无顾忌地指出平原君的软弱、优柔寡断,“非天下之贤公子也”;他才能傲视鼠目寸光的辛垣衍,表明自己并非为一己之利反对“帝秦”;他才能言辞快意、挑衅刺激辛垣衍“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我要让秦煮了、剁了你家大王)。他面对王公权贵能如此畅快淋漓、无所避忌,除了他过人的胆识和凛然的大义之外,就是因为他无所取、无所求。

      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分毫的私念,活得无牵无挂、自在坦荡、潇洒出尘,这不正是从古至今许多人都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李白诗中第二处打动我的正是“拂衣可同调”的同类人之叹。李白是一位在诗歌王国和现实世界里活得很分裂的人。在诗的国度里,他可以凭奇伟的想象和一腔豪情活成仙,活成他想要的任逍遥的模样;可是现实中他狂放不羁的性格也是让他屡屡受挫,饱受人世的艰辛。他能身居长安城最高府邸,令高士脱靴、贵妃磨墨,这种不把权贵放在眼里的孤僻狷介之气,纵有伟世奇才,也难以为人所容。但作为盛世好男儿,哪个不想辅弼天下,哪个不想建旷世奇功,哪个不想有一番作为呢?他的理想和他的性情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战国时期鲁仲连的所作所为解决了他理想和现实的分裂和矛盾,让他的内心找到了一种平衡。可不可以有这样一种生活,既直道而行,建功立业,又不必寄人篱下,还可以活得自由自在呢?

     “拂衣可同调”。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鲁仲连与我李白是同志趣的人啊。鲁仲连在历史的烟尘里回视一笑,意味深长。一千年后,倜傥不羁的诗仙李白望向那个超尘脱俗的回眸,拂衣迈步,也踏入滚滚风烟里。时间之轮缓缓而过,又是一千年,我凝视浩浩风尘中两个男人的顾视一笑、拂衣相随,露出会心的笑容。

      偏偏喜欢你。喜欢你,是因为看到自己骨子里的模样。喜欢你,向往你,是因为你是我想要活成的那个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