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记散文】蔡兆霞| 古风唐韵奈良城(一)

 珠溪语文 2020-09-30

欢迎光临珠溪语文~

古风唐韵奈良城(一)

          公元753年,离开故园日本奈良37年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挥泪辞别长安,踏上了回乡之旅,“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故乡奈良呼唤着归心似箭的游子。一路随行的还有第六次东渡扶桑的鉴真和尚。是夕,十一月之望,那年冬天,苏州黄泗浦码头,笼罩着离别的伤感,月色皎洁,扬帆远航。鉴真独立船头,晚风荡漾,波涛阵阵,沧桑坚毅的脸上诠释了得道高僧的宠辱不惊。那年,鉴真66岁,双目失明。

          幸运的是,鉴真第六次东渡扶桑,终于成功了。

          多少年之后,寻着历史的脚印,缓步走进日本奈良,来到了唐昭提寺,只见古建恢弘,梵音缭绕,一派古风唐韵。

          李碧华在《荔枝债》里说:“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日本京都更像魂牵梦萦的长安了。”其实,当我走近阿倍仲麻吕的故乡,走进鉴真讲学的唐招提寺,我发现古都奈良和京都同样蕴含着大唐气象,那是我们的长安梦。

         近距离观察鉴真和尚仿照唐朝建筑兴建的寺庙,在这座国宝级建筑前驻足,不由顿生敬意。寺院大门上红色的“唐招提寺”横额,是日本效谦女皇仿中国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书写的。“招提”,即寺庙。寺内,古树参天,殿宇林立,庭院静幽。讲堂、戒坛、鼓楼、礼堂及佛像、法器和经卷等等仿佛再现了鉴真大师的普渡众生,悲悯万里长。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也用文学之笔,以踽踽独行的姿态为我们描绘了唐招提寺之路。临别时,回眸那单檐歇山顶建筑,院旁的一株琼花,旁逸斜出,花香弥漫。那是鉴真和尚从故乡扬州千里迢迢带来的种子,如今早已在异国他乡枝繁叶茂。

        如果说唐招提寺过于肃穆,人迹寥寥。那么东大寺就显得有些热闹,因为地处奈良公园,若草山麓,而且可以喂食奈良萌鹿。如果你问我,日本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什么?我会说,是日本的东大寺。东大寺又名大华严寺,大雄宝殿内收藏着高达15米的奈良大佛。东大寺,历经1200余年的悠悠岁月,细碎的石板小路和低矮的土墙酝酿出独特的意境。双重檐庑殿顶式飞檐,挑起了全殿的恢弘大气,唐式木结构框架,架梁之椽,卯榫相合,一凹一凸,起承转合之间,越发显现大殿的轩昂豁达。时光荏苒,乌木朱漆的雕阑已经淡褪了炫耀的朱红,然而古色古香的风韵,负栋之柱,方寸瓦当,钩心斗角,又足显巧夺天工,折射出大唐古韵。站在东大寺的院中,依稀笃笃木鱼,香火缭绕,众僧参佛,设坛授戒,凌霄宝殿沐浴佛光宝气。犹记那位佛学大师将他的毕生所学从遥远的大唐一路跋山涉水,九死一生,带到了东瀛国,他的名字鉴真,赫然刻在历史的画卷上,历经千年,熠熠生辉。(鉴真大师修建唐招提寺前曾在东大寺传经布道)

     古奈良城,公园8世纪曾为日本的首都,商贾云集,鼎盛繁荣,佛教庙宇林立,素有“东方罗马”之誉,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当年的遣唐使回国后仿照唐都长安按一比四的比列修建,至今保存着众多的寺庙、佛阁、雕像、神社、绘画等,被日本人称之为“精神的故乡”,奈良也以整个城市的名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奈良几经战火,却能独立完整保存下来,有着很多的原因,却也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梁思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梁思成向美国军方建议不要轰炸日本京都和奈良,使奈良能幸免于难,躲过一劫。如今,漫步在古都奈良,仿佛行走在时光隧道里,梦里回到了长安城,却也感慨万端,那年站在北京废墟城墙上失声痛哭的梁思成,那年不遗余力保护古迹的林徽因,不惜以死相谏,却阻挡不了举世无双的辉煌古建夷为平地。

      “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梁思成曾经总结唐风古韵。置身于东大寺斗拱之下,曾经的岁月苍老了奈良,在风雨淋漓的屋檐下,撑起了岁月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