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务情境微写作|当陶渊明遇见曹操

 珠溪语文 2020-09-30
 

【编者按】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学习之后,我布置了两个单元探究学习任务,一个是:出世和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另一个是志士和隐士的对话——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两篇实际上是任务驱动微写作,要求学生在熟练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生发出去,同时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符合主人公身份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刻画人物。同时需要注意书信体和话剧剧本的写作格式,仔细揣摩剖析人物丰富又复杂的心理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任务探究一 出世和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

     穿越时空,只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碰撞,不存在孰是孰非,但想象要合情合理。

(示例)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羨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曹操顿首

【附学生微写作】

 赠陶弟

高一(2)班 王湘怡

      历史长河涛涌逐流,有幸趟过河一条,欢颜赠汝信一封。

      先说说我吧,吾乃曹操,陶弟唤我阿瞒即可。来谈谈入世吧,对我而言,入世即是对百姓负责,为国家担责,争民族统一。我虽被赞有大谋大略,能文善武。可刘备的诸葛亮,难道不是广誉天下?赤壁之战中,我一步一步陷入诸葛亮的圈套之中,终而大败华容道。我就是那被扔进紧闭木盒中的蚂蚁,耗尽心力,损失众多兵马,却也一步步坠入深渊。

      幸而,关羽大义,违令放我,苟得一命。我一身泥泞,满身狼狈,望着地上尸骨堆积,血污共流,那是我的将马战士啊!那时的我悲慨从中而来。一度自我怀疑,我回到曹营中,看着剩下来的人马。他,他们也有家,也有妻儿小女。我要是不立住曹旗,那孙刘的铁马兵戈会怎么对待他们?那我的统一大业呢?后来,在一次次逼近窒息中,我稳住脚跟。而后曹丕代我完成统一大业,我也算是梦圆归安。

       那你呢?陶弟,人生总是多苦多难的。若是一帆风顺,大风一刮,大浪一打,所剩几何?磕磕绊绊方是真。我也明白你的苦,未得真士赏识,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啊!可是,你要是再坚持一些?姜太公钓鱼,不也久得真识?陶弟,你懂的官场间的尔虞我诈,你厌恶它。可是,一池黑墨中被滴入一滴白汁,或许不会有何变化。那愈多的白汁呢?积累积累。

        终有一日,一池白汁终会显现。你真的忍心官府黑暗,官场变诈逐渐伸向百姓?

        陶弟,你为人正直令我曹操钦佩,田园闲适亦是我之向往。可大业终是得有人扛,百姓终得有人怜。天下疾苦,入世则是为家国做贡献。而出世,虽淡泊自身,可烽火连天是百姓躲得了的吗?

        唯有天下太平,政场正直,方可出世。陶弟一身才华更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哪怕收获无果,也要但问耕耘啊!

                           与陶渊明书

                     高 一(9)班 徐智峰

陶兄:
        见信如面!
       孟德乃一介武夫,幸家世与众贤士看好,到头不过一魏王罢了,久仰五柳先生大名,今日能书信于你,实乃一大幸事。孤近日拜读先生大作,为之折服,为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震撼,为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情趣而羡慕。先生是如菊般高洁的隐士。酒,是先生的偏爱,先生居陋室而自愤,不以食不果腹而担忧。因为先生有诗,诗就是先生的精神食粮。但孤也有不解,隐居,这在孤看来仿佛是在逃避。孟德认为:先生可以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酒自古便是文人所爱,而先生喝酒仿佛是在消愁,靠酩酊大醉麻醉自己。先生既可不为五斗米折腰,又何不为此搏一搏,留下千古美名,还世间一个太平盛世,复值狂歌五柳前!人各有志,先生有菊的隐逸之志,又能守住菊的高洁,那在孟德看来也是一桩美事了,活出真性情便是了。

与孟德书

高一(9)班 孙晨

      建安十三年,孟德兄平定北方,今又南下,奈何孙刘联手,被挡赤壁之外,汝名已威震天下,大名如雷贯耳,吾甚为仰敬,还请曹兄以天下苍生为重,莫使天下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望君三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求贤之心,当代君主,人皆有之,为何不学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山林之美,闻鸟虫之鸣,岂不快哉!

     君才华之博学,心胸之广大,能文能武,何不与我一同隐居在此山清水秀之地,正如君之所言“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来吧,让我们离开这喧嚣的世俗!

 任务探究二 志士和隐士的对话——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拓展延伸)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具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名为“志士与隐士”的剧本。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学生剧本】(高耸入云的山峰,郁郁青青的古树,依旧焕发着生机。在山脚下,有一间茅草屋,草屋旁有一棵垂柳,垂柳旁是一片菊花圃。陶渊明卧在菊花圃喝着酒,看着高耸入云的青山。)

  陶渊明(悠哉地)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远处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曹操(勒住马)说:‘‘先生,好雅兴,敢问先生大名?”

陶渊明(喝了口酒)说:“鄙人姓陶,名潜,字元亮。”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子甘愿屈栖于此,不如与我一统三国。”

陶渊明(心里一惊)说:“这是曹公的诗作,敢问阁下是?

曹操(一笑)说:“正是鄙人,先生愿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吗?”

陶渊明(不卑不亢)地说:“鄙人只是一介草民,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无法大有作为。”

曹操说:“不必自谦,先生定是一匹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我愿做那伯乐,先生可愿为我奔劳。”

陶渊明:“承蒙曹公好意,可我看破尘世,也不想去管,只愿归隐山林独自享受闲适的生活。”

曹操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此分别吧!”

陶渊明(转身向小屋走去)唱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曹操(惋惜)道:“此人学识渊博,若能为我所用定能一统天下,可惜!可惜啊!”(说完,曹操扬鞭离去)

高一(2)班 孙于磊

【太阳逐渐逼近地平线,余霞中飞过一群归家的乌鹊,归安亭旁立着一个气势雄伟的人。】
曹操:(饮着酒,看着在日暮中的洛阳,叹了一口长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孤同行的人,都在途中远去了。孤年岁已高,也不知何时能够一统天下,若是再能得一贤才,那可真是三生有幸啊。”
【远处一个身着粗布衣衫,背上背着背篓,手中拿着锄头的男子走进。】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日子快哉快哉。只可惜战乱......苦伤百姓”
曹操:(思索):“这么有文采的人,想必也颇有才华。既有惜民之心,又有旷世之才,可不正是一匹我所求的千里马吗?好极!好极!”
曹操:(高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先生,何不畅饮一番——”
【陶渊明闻言快步走进,拿起酒壶狂饮。】
陶渊明:(微醺):“好酒,好酒。酒是好酒,人也是妙人,先生名何?”
曹操(暗喜):“孤名曹孟德,先生既才众出人,何不一展宏图呢?”
陶渊明(喃喃自语):“曹孟德,哈哈,终究还是黄粱一梦吗,也罢,就与曹公论论志向吧。”
陶渊明:(略显落魄):“我终生之志,不过田园之趣。我一生如菊,在这乱世飘摇无根,菊要清高,在这狂潮中独善其身,只得不与这世俗同流合污,方得坚守本心。世不容我,我自归去。而在山水间,我却自有万物,归去也成为我最快乐的事。曹公啊,你追求了一世名利,最后也是黄土一抔,文人唾弃你,世人不解你,甚至也与昔日好友反目成仇,你又得到了什么呢?”
【陶渊明自嘲地笑了笑,斜躺在亭旁栏杆。轻哼着不成曲的小调】
曹操:(又饮了一壶酒)“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问孤,假若天下无孤,几人称帝?孤追求了一世名利,吾子死于孤一时妄念。孤的臣子,奉孝、文若也都先我而去,仔细回想,都好似前世之事了。孤已老,年少时也曾想过为君报志,望着路边的穷苦百姓,也想凭一己之力,让他们过上开心的生活。现在老矣,看着远处的洛阳也心生惆怅。但孤不悔。平定北方后,百姓终有归所,军队归来,也有百姓夹道相迎。虽赤壁的一把火烧尽了心中一时的傲气。但孤坚信,一定会统一全国,到时四海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那天。生前不见这景象,死后就让我的尸骨留在地底,看尽有朝一日,万世繁华。
陶渊明:(叹息)“这就是曹公生前不称帝的原因吗?扶大厦于将倾,曹公,真英雄啊!”
曹操:(坦然)“世人不解孤,无妨,总会有一人会知孤文章。文人唾弃我,也无妨,孤的功绩也不会从史书中失去踪影。昔日好友反目成仇,那有何妨?孤知孤从未丧失本性。先生啊,孤懂你的志向,但你要相信,菊花也非娇贵,它能直挺而上,若不能凭一己之日改变今世,就让先生的精神影响后世吧。孤既知你志趣,绝不会强人所难。孤就先告辞了”
【曹操挥了挥手,向夕阳落处走去】

高一(2)班 杨清麟

编辑:蔡兆霞

校对:刘元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