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物理:“热量的计算”常见解题思路,学霸都收藏了!

 Hi老刘老师 2020-09-30


“热量的计算”作为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经常以选择、填空和大题的形式考查,其实并不难。然而如果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今天林老师将为大家带来“热量的计算”常见解题思路和技巧,学霸们都收藏了,还等什么呢?

热量(Q)的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注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量和热平衡问题的计算:

Q=cm(t-t0)=cmt升

Q=cm(t0-t)=cmt降

(Q是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表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即温度的变化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此公式适用于物体温度改变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物态变化的过程不适合。

注意:

1、物体吸热和放热的多少跟物体的比热容c、物体的质量m以及温度的变化量△t有关,与物体的初温t0和末温t无关。

2、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则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和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Q,c1m1(t-t01)=c2m2(t02-t)。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存在物态变化,则Q不等于Q。若存在熔化过程,则吸收的热量大于cm(t-t0);如存在凝固过程,则放出的热量大于cm(t0-t)。


易错警示:

在热量计算中常出现单位不统一,△t的含义不清楚,不能区分“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这几种不同的说法。

热量的计算题型在中考中有以下几种:
1、涉及热量计算求其他量比值及比较大小的问题:
(1)一般是先列出相关物体的吸(放)热方程;
(2)然后通过公式变形列出要求的比例式;
(3)最后代入数值计算求解。

2、“探究”型试题的解题方法是:
(1)抓住题中提出的“问题”
(2)围绕“问题”搜集实验数据和相关材料
(3)通过实践和实例进行分析,论证,总结
(4)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3、信息题型
物理信息题中有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把物理问题具体化,抓住本质特征,舍弃次要因素,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经典题型

每日一练

注意

觉得这篇文章能戳中你的心,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每日打卡,让我看到你们的坚持!悄咪咪问下你们,最近学习,想看什么样的文章和学习资料呢?
编辑:苏哩
标签:中考物理 精品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