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干被骗交出传国玉玺,望穿秋水不见援兵,前燕破城难掩失望

 春秋砚 2020-09-30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53,敬请点击"关注",查看更多内容

"蒋干盗书"的故事耳熟能详,三国时,周瑜以假书为诱饵,使立功心切的蒋干偷取书信回报曹操,熟知水战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无辜被杀。到十六国时,也有个蒋干,身为冉魏将军,眼见冉魏兵败,在防守邺城的关键时刻,为获援兵被骗走玉玺,难改国灭的厄运。

一、岌岌可危

352年4月,冉魏皇帝冉闵不顾敌众我寡,亲自率军与前燕作战,兵败被杀,冉魏精锐尽失。4月25日,慕容儁命令广威将军慕容评率1万精锐骑兵进攻邺都。太子冉智留守邺城,兵微将寡,身边可以依靠的将军,只有蒋干。

前燕军队杀来,蒋干急令关城门、拉吊桥,太子冉智年幼,赋予蒋干全权防守邺城。连续数日攻城,一则邺城坚固,二则前燕刚刚进入中原,还没有很强的攻坚能力,前燕军兵挫城下。

此时,固若金汤的邺城却也是在风雨飘摇之中。冉魏建国的3年,连年用兵,灾荒人祸使得国库弹尽粮绝。守城一月,城内粮尽,已到"人相食"的程度。

只有求援了,冉魏曾四面是敌。唯有向东晋乞求援助,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蒋干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向东晋进奉降表,并请安西将军谢尚火速救援。

二、心怀叵测

据守枋头的濮阳太守戴施是谢尚的部下,他接待了使者,却并不急于发兵,反而询问起了"传国玉玺",要求送出玉玺为信,发兵救援。

"传国玉玺"起源于大名鼎鼎的和氏璧,秦始皇时制成国玺,成为正统皇权的象征。至东晋时,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但却没有"传国玉玺",因而有人称其为"白版皇帝"。

刘猗回到邺城报告,蒋干此时也已得到消息,不久前,东晋殷浩北伐不利,安西将军谢尚进攻许昌,被前秦苻雄、苻菁击败,死伤一万五千人。逃回淮南。

谢尚新败,是否还有能力救援邺城,蒋干高度怀疑,只怕送出了玉玺,却没有救兵。但军情不等人,慕容儁又派来2万援军增援围城,何去何从?蒋干左右为难。

三、上门的买卖

谢尚及戴施也很为难,一方面的确无力施救,另一方面又想邀功。因而他们未将事件上报,在谢尚的授意下,该年6月,戴施亲率100多位壮士寻机冲破前燕军的包围,进入邺城。

100多晋军的加入,虽不能改变局势,却鼓舞了邺城守军的士气。戴施部署晋军壮士参加守城,他对蒋干说:"现在敌人围城,道路阻隔,传国玉玺无法送出去。你可以把它交给我,我派勇士突围报信,驰报天子。天子知道你们的诚心,一定会派大军救援,你们也一定会得到封赏。"

一番话合情合理,将干相信了戴施的诚意,毕竟他亲自率勇士入城。于是便请太子冉智取出玉玺,交给了戴施。

戴施得到玉玺,当着蒋干的面命令督护何融回去报信,并押送粮草前来邺城;私下又偷偷将玉玺交给他,命其带回枋头。

谢尚见到骗来的玉玺,大喜过望,立即派出300骑兵,由振武将军胡彬送至建业。

结语:

又熬过了两个月,太子冉智与将军蒋干并守城官兵望断秋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8月13日,有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开城投降。前燕军潮水般涌进城池,冉魏灭亡。

戴施、蒋干系着绳子坠城而逃。冉魏太子及皇后则被生擒。得知玉玺已经南去,慕容儁大失所望,他正要称帝,不想让人知道没有"传国玉玺"。因而,谎称玉玺在董皇后手中,并封其为奉玺君。

三国时蒋干被骗害了两员大将,冉魏蒋干被骗失去传国玉玺却盼不来救兵。两个人都如流星般显现一时,之后就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53,敬请点击"关注",谢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