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腺癌来势汹汹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zjshzq 2020-09-30

专家简介:邵成浩

邵成浩,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长征医院普外科主任兼胰胆外科主任。从事胰腺胆道外科30余年,擅长胰腺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各种复杂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互动问答

癌症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胰腺癌却成为癌中之王,邵医生,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胰腺癌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胰腺癌这么可怕?

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它位于胃的后方,旁边围绕脾脏、肝胆和十二指肠。胰腺有很多功能,主要包括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维持人体内血糖的稳定。外分泌功能:胰腺可分泌很多外分泌酶,帮助消化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而胰腺癌就是一种发生在胰腺上的恶性肿瘤,之所以会被称为万癌之王,是因为它的恶性程度很高且治疗效果很差,并且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中晚期的患者确诊后,已经失去手术和放化疗的机会,生存期只有三个月到半年。不少大家熟知的名人,如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香港艺人沈殿霞等,都是因胰腺癌逝世。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视,所以临床上就诊的患者都是晚期胰腺癌病人吗?目前胰腺癌的死亡率是所有癌症里面最高的吗?

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大约80%已处于中晚期。胰头部的病变因为与胆道关系密切,当肿瘤体积较小即可压迫胆道,产生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患者因为黄疸早期就诊,可行手术切除,其预后相对较好。胰体癌和胰尾癌由于远离胆管,即使肿瘤较大也不会引起黄疸,早期仅有上腹部隐痛和不适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当肿瘤进一步发展,侵犯周围神经的时候,才会出现持续性的腰背部疼痛,往往此时才会去医院就诊,就诊时肿瘤大多已侵犯大血管或出现了远处转移,此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概率较低,预后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为90.1/10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0位,死亡率为79.4/10万,位列第7位,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增长的趋势。

我们了解到胰腺癌往往被发现就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其实,对于所有胰腺癌患者来说,早发现是可以救命的,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早发现?

早期阶段肿瘤局限于胰腺组织内,症状往往不明显。部分患者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腹泻 等消化道症状,容易和胃肠道疾病相混淆;还有少数患者因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高血糖误诊为糖尿病。对于持续胃部不适,并同时伴有体重下降应警惕胰腺癌。另外,对于一些胰腺癌高发人群,要做好定期的体检,包括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影像学的检查。临床上一些特别早的胰腺癌往往都是在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的。

您刚刚提到的腹部疼痛是早期会出现的疼痛吗?我们要怎么去区分是由胰腺癌肿瘤引发的疼痛?

首先,上腹部经常表现为钝痛,但说不清楚哪儿不舒服。其次,这种疼痛经常向后背放射。此外,如果胰腺的肿瘤诱发了胰腺炎,会出现刀割一样剧烈的疼痛。空腔脏器的疼痛,像胆道、胆囊疼痛是痉挛性的疼痛,即一阵一阵地疼;而胰腺、肝脏是实质性的脏器,疼痛表现为钝痛,进行性加重的疼痛。

除了早期的症状以外,我想问问邵医生,胰腺癌的高发人群是哪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警惕?

1)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胰腺癌患者的亲属,特别是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同父母)等一级亲属。

2)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这类患者罹患各类肿瘤的风险均有升高,需要警惕。

3)糖尿病患者。近期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糖尿病者,尤其是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肥胖却突然发生糖尿病,而且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需要警惕。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患者。

5)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或黏液性囊腺瘤的患者,此两种疾病容易恶变,需要警惕。

6)过度肥胖者。有报道称男性身体质量指数BMI ≥ 35 kg/m2 或女性 BMI>40 kg/m2 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对于已经发现胰腺癌的患者来说,马上采取治疗是最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治疗胰腺癌的手段是怎样的?

目前,手术依然是治疗胰腺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

还有一部分病人,比如肿瘤学指标比较高,体重下降的比较明显,肿瘤导致的疼痛剧烈,肿瘤体积大,侵犯了重要血管,那么这部分病人就不适合于马上手术,就给他采用新辅助化疗,化疗4~6个疗程以后,有大概40%左右的病人通过新辅助化疗以后,肿瘤可以缩小,疼痛可以减轻,在化疗期间病人的饮食可以改善,体重可以增加,这些病人再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一个远期的生存的效果。

能跟我们聊一聊两种手术具体的区别吗?

微创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相对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医生仅需在患者腹壁上打5个孔,就能进行手术,并且是在放大的视野下进行,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细致。开放手术的优点在于医生对手术风险的把控更直接、手术的暴露更好,但往往需要大切口,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现在临床上运用更多的是哪一种手术?

具体某个患者究竟适合哪种手术方式,应当由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和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决定。盲目追求“微创”而忽视手术安全性,或者盲目追求“开得干净彻底”而宁愿承受“巨创”,都是不理性的。

手术时间大概是几个小时?难度在哪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视为普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一方面,该手术程序复杂,不仅需要切除包括胰头、十二指肠、胆管、胆囊及部分胃在内的诸多器官,还涉及胆肠、胰肠及胃肠的吻合重建;另一方面,胰腺较难显露,周围又有诸多大血管,一旦出血,场面很难控制。但在我们中心,这一手术已成为流程化、规范化的操作,一般在3小时左右均能完成。

除了手术难度非常大以外,患者要经历一个这么大的手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是如何处理的?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等等。胰瘘、胆瘘是指胰腺或者胆管和肠的吻合口没有愈合好,消化液漏到了腹腔,消化腐蚀周围脏器和血管,造成腹腔感染和出血等不良后果。我们需要在术前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中高质量吻合,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外科手术一般都有出血的风险。近年来,随着手术经验越来越丰富及手术器械和材料的升级换代,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越来越低。即使发生出血,也能通过其他非手术手段如胃镜下止血、DSA介入等措施妥善止血,只有难治性出血才需要再次动用手术止血。胃排空延迟我们又可以称为“胃瘫”指的是手术后患者的消化道和各个吻合口都正常,但胃蠕动困难,表现为患者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有饱胀感,伴有呕吐。发生胃瘫后,只能通过持续保留胃管,让胃“休息”,患者通过空肠营养管或者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此外,应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可以辅助针灸、按摩足三里的方式缓解腹胀症状,但一般不会危 及生命,只能耐心等待胃部功能自我恢复。

邵医生请问您在临床上,你们科室做的胰腺癌手术多吗?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情况是怎么样的?在快速康复方面有哪些特色?

我们科室每年的胰腺癌手术在300例左右。为提高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长征医院胰胆外科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诊治特色,包括:1、胰腺癌的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每位胰腺癌患者都会通过我院胰腺肿瘤MDT团队共同的讨论,制定最适合患者的诊治措施,使患者受益最大化,而且目前我们的MDT仍然是全免费的公益性质,有不少患者从全国各地赶到会议现场进行咨询;2、以获得肿瘤R0切除为目标的胰腺癌的规范切除术,包括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必要时多脏器联合切除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3、胰腺癌术后的一系列快速康复措施,包括多模式完全镇痛,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的切口疼痛或腹痛表现,早期拔除胃管尿管、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早期拔除引流管等,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另外我们还建立了胰腺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平台,包括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微创化技术促进了术后快速康复。目前我们中心胰腺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70%,5年生存率达15%。

目前临床上,除了手术,还有其他治疗方案吗?

胰腺癌患者在就诊时如果已失去手术机会,还可以采取化疗、放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案。

非常感谢邵医生今天做客我们《大医周刊》,给我们分享了胰腺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最后,请邵医生给电视机前的胰腺癌患者一些鼓励吧!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患者认为得了胰腺癌“反正活不长,开不开刀一个样”,对治疗失去了信心,也有家属得知患胰腺癌后,选择直接放弃——这其实是错误的选择,可能直接断送了亲人的治疗机会,失去了延长生命的可能。即便有的患者肿瘤有转移或者局部发展得很快,暂时不能手术也不代表永远不能手术。胰腺癌的术前转化治疗如果得当,有30%的病人可以再次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也有部分患者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获得长期的带瘤生存。胰腺癌并非不可战胜,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参与,很多患者治疗以后获得长期生存,也获得了很好的生活质量。

电视播出时间和平台

9月26日晚20:00  金色频道

9月26日晚20:00  生活时尚频道

同步播出 敬请收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