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罗振宇,还债的罗永浩互联网圈,有两位“罗胖儿”比较出名。 一个是“带货网红”罗永浩,另一个是“知识网红”罗振宇。 好巧不巧,最近,这两位“罗胖儿”相继传出喜讯。 前脚,罗永浩刚宣布,1年之内还清4亿债务,要拍一部纪录片《真还传》记录英勇事迹。 后脚,罗振宇的公司思维造物传出上市消息,同时公布2021跨年演讲主题“长大以后”。 9月25日,深交所官网披露,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维造物)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如果此次上市成功,对罗振宇来说,意义非凡。 其一,按照目前估算,思维造物上市之后估值80亿,罗振宇身家有望超30亿; 其二,思维造物有望冲击“知识付费第一股”。 无论是财富层面,还是个人成就层面,罗振宇都将获得极大跃升。 一个卖课的APP,也能身价过亿?就这?也能上市? 看到这个消息,估计很多人跟笔者的心理一样,不敢相信的同时,又带有一丝质疑和好奇。 那么笔者就跟大家好好唠一唠,思维造物凭什么上市? 把时间往前拉四五年,罗永浩的锤子科技还没有倒闭。彼时,罗老师的梦想是打败苹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罗永浩负债,锤子卖身字节跳动。 表面看,罗永浩的失败和罗振宇的成功,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往深处想,同样有上市梦想,从市场需求和前景来看,锤子科技明明更具优势,为什么率先完成上市梦想的是罗振宇? 客观来看,锤子的没落有罗永浩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市场的影响。 这里的外在市场大环境,便是罗振宇快罗永浩一步的原因! 用一句诗概括:“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从一开始,罗振宇就选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知识付费。 颇为凑巧的是,锤子科技和思维造物的由来,都起步于2012年。 而从一开始,锤子科技要应对的,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相对成熟的手机市场,其中,既有华为、小米、魅族、OPPO等国产对手,又有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 反观12年的知识付费市场,几乎一片空白。甚至就连罗振宇,在一开始,也不是从免费的知识脱口秀起家的,后来才开始做自媒体,开发APP,走上知识付费的创业之路。 对比二者的创业之路,正好应征了,选择比努力重要! 从一个脱口秀节目到上市公司,罗振宇无疑选对了方向! 折戟、翻车的吴晓波,“得意”的罗振宇和罗永浩“知识付费第一股”,花落思维造物,罗振宇肯定高兴坏了! 而他的老朋友、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心中必定是五味杂陈。 在知识付费市场,罗振宇和吴晓波,都是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罗振宇有《罗辑思维》,吴晓波有《吴晓波频道》。早期,二人都是凭借强大的个人IP起家,继而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代表人物。 上市路上,吴晓波曾先于罗振宇启程,也先折戟。 去年9月,吴晓波借壳巴九灵冲击上市,但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司太过依赖吴晓波个人IP。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营收状况跟个人联系紧密,太过冒险。 颇为凑巧的是,在吴晓波上市败局中,“罗胖儿”之一的罗永浩,也曾发表高见。 “吴晓波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1.梦太大,他上市?我就靠啊,有没有搞错?2.入错行,本来就是个事后诸葛亮(我是说复姓事后,仨名诸葛亮),结果玩嗨儿了产生幻觉,老以为自己复姓诸葛,名亮。” 乍一看,罗永浩的发言,充满讽刺和挑衅意味,似乎是故意在拉仇恨。 事实上,罗永浩并非故意挑事,只是“以牙还牙”罢了。此前,吴晓波评价罗永浩做手机,也曾说过他没有认清市场现状。 “梦太大,入错行。” 这6个字,如万能公式,既适用于吴晓波,也适用于罗振宇。 然最终,吴晓波和罗永浩,却踏进了同一条河流——直播带货! 2020选择直播带货,恐怕是最明智的行业选择吧。 那这一次,他们表现如何呢? 罗永浩首场直播,带货1亿,坐稳“抖音带货一哥”之位。 吴晓波首场带货,便出现了史诗级翻车事件。 “吴晓波直播的奶粉,交了60万,卖了15罐,还被退了3罐。” 对此商家的指认,吴晓波诚意满满,写了篇《十五罐》的十万加,以示道歉。 这一次,罗永浩没有大加评论。老罗明白,直播翻车,这是带货常有的事儿,他可不想哪一天,被“以牙还牙”。 至此,吴晓波和罗永浩的故事告一段落。 随着思维造物的上市,吴晓波和罗振宇之间的故事,又要重新书写了! 毕竟,人们在看到得意的罗振宇时,也会想起那个失意的吴晓波! 对比罗振宇、罗永浩、吴晓波,有什么启示?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罗振宇,罗永浩,吴晓波,都要承受人生的失意。 该他们承受的,必然是要承受的;该他们享受的,他们也享受了。 客观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大,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没有太多可比性。 可从创业的维度看,他们确实有一些相似性。 在一众创业者中,他们并不是最成功、最拔尖、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类,他们的事业以及个人,又都曾面临争议和质疑。 而在这些不顺遂和失意,也在向普通人,讲述着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创业也好,工作也罢,最好选择自己擅长、有经验积累的领域。 罗永浩在做手机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技术经验。用网友们的评论来说,他更擅长营销,而不是技术和管理。 反观罗振宇,创业之前是央视的制片人,有多年的媒体经验。对内容制作和传播,有很深的认识。至于吴晓波,创业之前是作家、记者,并且专注于财经领域,有多年的内容积淀。 在创业方向上,较之罗永浩,罗振宇和吴晓波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也更有利于他们在市场中活下去。 所以说,比起努力,做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选择,才是最有前途的! 其次,要立足长远,懂得取舍。 罗振宇和吴晓波,早期都是依靠个人IP起家的。可后来,罗振宇越来越沉默,努力把自己从一个知识网红,转变成一个企业家。因为他明白,得到要想走上市这条路,势必要考虑其盈利风险,把自己跟平台之间深度绑定,会增加市场对思维造物的质疑。 反观吴晓波,由于其平台过度依赖个人IP,才会错失上市机会。 在去个人化这点上,罗振宇比吴晓波更果敢一些。 总之,选对赛道,再加上顺应时局,积极求变,才有了罗振宇和思维造物的今天。 从一档节目,到自媒体,再到平台和上市公司。罗振宇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今天。 过去,人们对他的评价,总离不开“贩卖焦虑”。可随着上市大幕的离开,思维造物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罗振宇更大的焦虑,也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