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供给有多困难:全军仅4.5万人有军饷,卖牲口换器材

 江山携手 2020-09-30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抗战初期开始,八路军在敌后战场迅速展开,并抓住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大量扩军,不仅原有的3个师(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在平型关战斗等作战中的损失很快得到了补充,新建部队的数量更是成倍增长,就连陕甘宁根据地的留守兵团也征召了超过3万青壮年来补充部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到1940年,八路军部队已经扩充了10倍,正规军达到40多万人,还有数以万计配合作战的地方武装和民兵。但在国民政府军政部的编制表里,那些以军分区、独立团等名义组建的部队一律不予承认,仅有1937年改编协议中的3个师4.5万人才能领到军饷,可就是这部分军饷到这一年10月份也被停止了,八路军从国民政府再也领不到一文钱、一颗子弹。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迅速增长的部队和压缩的经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各个根据地的八路军处境也日益艰难。偏偏八路军在晋西北、冀南、冀西、豫北地区的多个根据地还遭遇了连续的天灾,先是旱灾严重、赤地千里,随后又出现了旱灾,大片大片的土地上寸草不留。穷凶极恶的日寇还频频使出以水代兵的毒计,掘开滏阳河、大运河、沱沱河及漳河等多处堤岸,使冀南30多个县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一片泽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时在太行山区,仅灾民就达35万余人,加上从敌占区逃来的 10多万灾民,总数多达50余万,以至于部队每人每天0.13元的菜金,只能买半斤土豆;在晋冀鲁豫,每人每月1.5元的津贴买不到10支香烟;在晋绥,标准规定5钱油、5钱盐,实际上只能吃到各2钱;连原来物质条件较好的山东地区,指战员们也常常以糠、地瓜蔓、树叶、草籽充饥,“困难真是大极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时,陕甘宁边区部队虽然处于大后方,但由于其地处陕北高原,土地贫瘠,出产粮食实在有限,尽管广大群众勒紧裤腰带支援自己的队伍,但留守兵团每人每天仍只有1斤小米或杂粮,要靠挖野菜充饥,而且与其他根据地不同,陕甘宁边区必须承担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日常支出,购买必要的物资设备。一次,边区供给部实在没有经费了,不得不将身边唯一值点钱的几匹老牲口和几辆不能用的大车,统统卖掉,以便筹得数百元钱去购买一批通信器材,后来,边区不得不靠向国统区走私食盐,才筹集到了一些经费,以保证日常的开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为了解决各根据地存在的经济困难,党中央作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开辟财源,克服困难,争取战争的胜利”,“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很快,以陕甘宁边区为发端,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广大军民一手拿枪杆,一手抓生产,靠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而逐步摆脱了困难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