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发病年龄从2个月至53岁,平均(28.35±1.18)岁,男女患病人数约1.9:1,亦有报告男女无差别或女性稍多。缓慢起病,逐渐进行性加重,开始觉下肢易倦,走路欠稳,易跌到,双手动作逐渐不灵活,完成精细动作困难,有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构音障碍,上肢肌张力减弱,下肢肌张力减弱或增强。部分病例出现吞咽困难,或有不自主运动如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也可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间有舌及面部肌束震颤。部分患者有核上性或核性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视网膜色素变性。腱反射亢进或消失,有病理征。也可伴有远端肌萎缩,闪电样痛,深感觉障碍,尿失禁。偶有弓形足、脊柱后侧凸。少数有软腭阵发性痉挛。约20%出现痴呆,部分病人尤其是SCA2具有由于快速扫视功能障碍所致的慢眼球运动,呈凝视状,晚期眼球几乎固定。 通过基因检测,OPCA可分为很多种基因型,各型均有共济失调,SCAl尚有眼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吞咽困难、周围神经损害,痴呆比其他型多见。SCA2有明显的慢眼球活动、视神经萎缩,也有周围神经损害及痴呆,本型多见于韩国。SCA7主要为视网膜变性,早期多表现为辨色力下降,有少见的黄-蓝色盲,逐渐出现视力减退,小脑性共济失调。还可伴有眼肌麻痹、快速扫视障碍等。 中医认为 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而小脑萎缩共济失调以中医辩证当属萎症,髓空则虚,所以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而髓又是以肾精而化,手颤,共济不调,眼颤皆因风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皆是水不涵木。肝阴虚风动所致。而言语不清,因心为识神,肝血不充,心血不足,则血不化神,神乱所致。心主血脉,心血不充则体位性低血压,因卧时血归于肝,肝不调节血量,心血更加不充所致。肾精亏虚是主因,肾精亏虚需用四诊辩证,扶正祛邪。综合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