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香四溢,禅思无穷

 博搜茶文化 2020-09-30

  佛教对饮很讲究,饮茶已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僧人最初吸取民间方法,将茶叶、香料、果料同桂圆、姜等一起煮饮,称为茶苏。到宋代,余杭径山寺还举行茶宴和“半茶活动,并且发明把嫩芽茶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泡的“点茶法”,对促进民间饮茶习俗普及有重大作用。寺院中设有“茶堂”,是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寺院禅堂内的“茶鼓,是召集僧众饮茶所击之鼓;寺院专设“茶头”掌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学茶的第 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 威的茶人,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干嘛,跟着大师就对了。

  茶道,犹如人生之道。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

  

  与禅境相通的茶道,犹重清静淡雅之风,颇尚淡泊无为之情,茶室的设计,以清静为要,不尚浮华,恬淡自然,常令人有脱尘出俗之感。更重要的是,茶道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得这种具象的文化式样更为有效地营造出“物我合一”的禅宗化境。

  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 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如果 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乌龙茶、碧天峰铁观音,那么,你看到的 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

  

  饮茶的最 高境界,则是识道。饮茶有道,道在何处?有人说:茶禅一味;有人说:和敬清寂;有人说:道在屎橛;种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可惜都太过高深叫人一头雾水。所以我们不妨这样来看,茶是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茶道就是饮者通过饮茶这个活动形式,感悟到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这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很难用儒、释、道任何一家的理论来固定。有时候,哪怕只要有一些小小的,甚至很世俗的感悟,也就够了。到了此种境界,就不再是一般的饮而是“品”了。饮茶之乐趣,或许也就在于此。

  或许在这盏茶中,隐约中看到一位千年前的曹溪禅者,这盏没有任何繁杂味道的茶杯中,散发出平常心的智慧,或许一如他说的那般:“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当纷扰过后,心中宁静,嘴边净虑的是那盏清茶,渐渐明白,一切都是外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