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但愿人长久,家国共团圆!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10-01
作者:格物·三三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因为八月十五在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或团圆节。
 
对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是重要的团圆节。哪怕豪情似李白,也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月亮唤起了思乡之情。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今年中秋国庆并齐,不要忘了回家团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一说中秋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而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是在唐朝初年。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而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说起中秋,自然离不开月饼。

月饼最早出现在隋末,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之后广为流传。

而吃月饼成为中秋必不可少的习俗,最早是在北宋,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那时候,“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月饼不仅作为食物,更是团圆的象征。

 
跟月饼一起传承下来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吃团圆饭。

每至中秋,古人都要“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月饼整整齐齐,一家人也圆圆满满。吃上一顿团圆饭,是中秋最满足的事。
 
亲情是最纯粹,没有任何杂质的情感,家人是一个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远方的游子归家团聚,未归的游人寄托乡情。

人间如明月,人月两团圆。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相聚在一起,便是幸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作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而除了吃月饼团圆饭,中秋节还有很多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就有相关记述。

苏轼还曾写过《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以前还有燃灯烧塔的习俗。

《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习俗。
 
这些习俗让中秋更具有仪式感,让这节日更加欢乐吉祥,增加了节日的喜庆和文化传承。

在浓厚的仪式感背后,是对家人能够团圆幸福的珍惜和看重。

 
苏轼曾在中秋节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悲欢变迁,月的阴晴圆缺,自古以来都很难预测。
 
天道难测,人生无常。看似最平常的,才是最珍贵的。幸福从来不是去追逐最好的,而是珍惜当下拥有的。
 
中秋月圆是与父母家人团圆的最美好时刻。

与其想着日后如何,不如立足当下。现在开始就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团圆不易,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幸运,且行且珍惜。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在古代,中秋节不仅是团圆节,更是祈福节。

根据《礼记》上的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而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说明中秋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月活动。
 
月在中国文化里,几乎代表着圆满、圣洁、明亮、高贵等等所有关乎美好的意象。

而中秋节的满月,是这种美好意象的极致体现,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幸福,平安的美好追求,所以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
 
《新编醉翁谈录》这样记述古代的拜月之俗: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
 
通过拜月,人们祈愿天下所有的亲人、友人和爱人,能够安稳长久,团团圆圆。

中秋祈福,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天地自然的顺应与尊重。
 
王阳明曾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人生的离合悲欢也不由自己左右,在这难以捉摸的红尘中,我们要安顿的是自己的内心。
 
学会不强求,顺其自然,人才能活得潇洒从容。无论月亮阴晴圆缺,无论世界悲欢离合,有一颗恬淡坦荡的心,生活就总是光明富足。

 

但愿人长久,平淡是真;千里共婵娟,团圆是福。
 
中秋国庆相遇,大概每19年才能有一次。只有珍惜,才对得起生命中这些美好的相遇。
 
月缺能重圆,人散难重聚。

团圆不易,和父母聊聊天,一起家长里短,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享受天伦之乐,才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点亮【在看】祝愿中秋佳节,天上人间,花好月圆。

你若喜欢,点个“赞” “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