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的记忆碎片59:过正月半

 品茗客人 2020-10-01

  今天是正月半了。

  过了正月半,这一个年,这一个过年的过程也就算是结束了。

  

  正月半的名称  与过“八月半”一样,小镇的人们并不将这一天称为“元宵节”,而就是叫“正月半”,或者叫“正月十五”。

  如果说,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正月半”是把它当作个节日来称呼的,而“正月十五”,只是一个时间上的意思。

  十年文革时期,宣传和强调的是“过革命化春节”,广播喇叭从正月初五就开始宣传“人勤春来早”,宣传“大搞春季农田水利建设”,而不会去宣传什么节日的。一直到我上了大学中文系,读到了一些古典诗文,才晓得,这个“正月半”还有“元宵节”、“上元日”的说法呢。

  这一天,宣告过年的正式结束。一切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之中。

  小镇人的正式拜年,一般是在正月初五之前结束,即使是家已经嫁到了外地的女性回来给长辈拜年,也不会超过正月一十的。

  初五之后,新年里第一次见到面的人们,互相打招呼的时候,会客气一下子,说一声:“给你侬拜个晚年啊!

  而一旦过了正月一十子,熟人之间见了面,就又开始用“你侬格吃过了!”来问候了。要是过了正月半,哪个无意中说“给你侬格拜晚年”了,另一个人会回你一句的,“啊呀哇!得又过了正月半了。年都已经不晓得跑到哪块去了!

  就连走家串户的“财神老爷”,过了一十,也不受欢迎了。到了正月半,再走到人家门口,人家就会说:“多跑几家子吧!年都已经不晓得跑到哪块去了!

  

  正月半吃汤圆子  过正月半,是要吃汤圆子的。

  但这一天的吃汤圆子,好像也就是应个景,没有大年初一早上那么隆重,那么讲究规矩,那么有仪式感,甚至,还没得正月初五那天更讲究呢。

  还有与大年初一那天吃的汤圆子有不同的是,这一天吃的不一定必须是甜的,正月半的汤圆子可以有咸馅心子的。小镇人一般不包纯肉的汤圆子,所谓的“咸包心”,可能是前两天包春卷留下或剩下的荠菜子馅子,或者是菠菜的馅子。总归是菜多,肉丁子少,意思下子的。

  我是更欢喜吃咸馅的汤圆子。

  大概是这一天,人们已经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了,要去做生活了,吃汤圆子的时候,不限定全家人同吃。有事的先吃过了去有事就行了。

  晓得“汤圆”与“元宵”有区别,比我晓得“元宵节”、“上元节”还要晚,是近十多年的事情。最早,还是因为我们此地的一个特色的吃物东西——藕粉圆子。那是一家饭店的厨师向我们介绍他们制作藕粉圆子的工艺时说到的,说与北方的元宵制作方法相同。

  

  正月半的风景  能够提示人们这一天还是个节的,便是一大早上零落响起的鞭炮声。那也不是家家户户必放的。讲究的,钱多些的人家,会放个一二百响小鞭意思一下。

  当年小镇的正月半的鞭炮声,还不及我在的这个小城,一个已经实施禁放两三年的小城的鞭炮声多而响呢。

  这几天,各个大城市正在热闹地举办着花灯,搞灯展呢。

  可是,当年的小镇,并没有什么灯会,不记得有过什么灯展。

  不仅是我的故乡小镇如此吧,就是我后来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这个城市里,也是近十几二十年,才有了稍微大型的比较隆重的灯会的。

  小时候,也曾有过灯的,那只是各家各户自己家里的事。

  依稀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曾经做过灯的:在一只小碗里放了吃的油,有根灯捻子,碗边子上是用绉纹纸拿什么东西压了一下之后,做成的花瓣子。后来,母亲多次答应再给我做一回的,却一直没做得成。

  现在想想,当年的粮油实行计划供应,一个人口一个月才四两油啊。

  如果说,正月半前后,小镇上还真的有风景的话,那一些人家门口柴箔子上晒的卷干了,倒还真的是一景。

  腊月里蒸有馅心的馒头,也蒸实心子的大卷子。馒头是过年时的方便食品,大卷子则是正二月里的方便食品,是注定了要留待在正月里切成一片片晒干子的。

  

  一年过过去了。

  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奋斗与繁忙了。

  今天,我们这个小城,也会有灯展,下面的这几张灯的照片还是若干年前,虎年的灯会,人多得让我害怕,后来也就不曾去看灯会,不去凑热闹了

  


  关注并进入本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乡土情结”,可见《小镇的记忆碎片》总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