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茗闲话|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父母

 品茗客人 2020-10-01

  又到周末了,应该说些轻松的话题。可思来想去,还是要说一说如何做父母这个沉重而又很实在的话题。

  如何做父亲母亲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的。早在八九十年前,鲁迅先生就提出,要让世人知道一下如何为人父亲。到了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了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有必要说了。

  至少我觉得年轻的父母要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要明确谁是老子谁是儿子。不要以为进入21世纪了,观念变了,传统的长幼之序可以不要了,人与人之间就真的平等了。就是在我们这所高中里,也常常会看到,做父母的对孩子说话是和风细雨做子女的对父母讲话却是暴风骤雨了。咱们这个国家不是总爱说“中国特色”吗?中国就是中国,老子可以骂你做儿子的,甚至可以打你做儿子的。打了,还是鼻涕往嘴里淌一样,是顺的;你做儿子的则不能打老子、骂老人。其实,不仅是咱中国,日本、韩国,长幼之序不是相当严格吗?韩国片子里的“候起居”不是比咱中国来得认真吗?你看过韩片里有儿子打老子的?可在咱们国家,怎么就可以儿子大声地吼老子,老子就不敢吭声,而且是在大庭广众的场合呢?许多时候,我总想对那些做父母的说一句:“你的手上了封条了?

  其次要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来。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年青人要忙于工作,忙于事业,还要忙于社交,加上“四二一”家庭多了,老人们的资源丰富了,于是,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去带的人多了。我不认为一定不能这么做,但我觉得,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更多地将教育培养子女的责任承担起来老人只能是在帮你的忙,教育、培养的重任,必须要由父母自身担当起来。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甚至是为了自己的轻松而将孩子完全交给老人。否则,就是在放弃了为人父母的义务了,也在放弃为人父母的权利了。长远一些来说,你今天的轻松可能会在今后要用双倍的代价来偿还的。

  第三,千万不要只顾照应孩子的生活,只做一个“衣食父母”。近二十年前,我曾将只照顾衣食的父母,比喻为“三百元的父母”,因为我花三百元钱(那是二十年前的价格),就可以找一个钟点工来承当起孩子起床、穿衣、吃饭等事务来了。而为人父母者,他的责任绝不应该只是做个闹钟——清晨叫早,做个钟点工——三顿做吃的,甚至喂食,做个车夫——每天负责接送上学放学。合格的父母要注意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意识来,让他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的是,只有棍棒的教育固然未必是成功的教育,但从来没有对孩子有过惩戒甚至是惩罚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钟点工是不会随意去处罚你的孩子的,闹钟更不会。惩罚,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特别是在学龄前。

  第四,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由你来扛。以前做班主任,一直对学生强调两点:一是青春没有草稿纸,也就是说,你不能指望什么事情都可以重来一遍;二是做错了任何事情都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为人父母必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要形成这两点见识,千万不能由你去为他承担错误的代价。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吃饭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吃你就不要求着他吃,你只管按时开饭按时将饭菜收拾掉,让他错过了这一餐就得挨半天饿,你不按时吃饭,是你自己找饿;孩子大了,上学是他自己的事,不能被他以“我不上学了”给劫持了,不上,就停下来,歇下来,保管不出三天,他来求你上学。孩子小时,他不吃饭,你的天塌了;孩子大了,他不上学,你的地陷了。其实,你不怕,他就比你更在乎了;你太在乎了,他就胆比天大了。

  还要说一条,你一定要从小培养你孩子的感恩意识,这一点,不用多说,却是特别重要的。要让孩子知道“一饭一粥”的来之不易。

  我想,如果所有为人父母者都能基本做到这几点,如何做父母,就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