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寒食,话清明

 品茗客人 2020-10-01

 

选择今天来说“寒食”和“清明”的话题,是有原因的。

今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丙辰日,从2016年12月21日冬至节气至今已经101天了。

明天,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丁巳日。再过四天,是寒食节。寒食节后一天,是清明节气。

至, 

 ,

寒食,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的一个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传说,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介之推的。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曾逃亡在外。介之推是出逃的随行人员之一。

逃亡在外,日子当然过得太不好了。要吃的没吃的。

最艰难的时刻,介之推毅然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烧出汤来给重耳吃。

若干年后,重耳回到晋国,成了“晋文公”。遍赏各位在他出亡期间的有功之臣,却偏偏遗忘掉了有“割股”救命之恩的介之推。当有人提醒之后,晋文公派人去请介之推时,这位曾经割股的人早已背着老母亲跑到山上去了。无奈,晋文公听从了一位臣子的主意,放火烧山,试图逼介之推这个大孝子能考虑到母亲的性命而下山来。谁知,山烧掉了,人也没出来。最终,发现他已经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了。

后来,为了纪念他,晋文公就下令,每年介之推死的那天,全国上下禁烟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现了,这一天,恰好是“冬至”后的第105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

  寒食节,被人们确定在冬至后的105天。

  清明,又是根据寒食节来确定的。

  早先,人们曾将清明节定在寒食节后两天。

  明清之际,有一个在中国生活了近五十年,并且取了个中文名字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对中国的传统农历进行了改革,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就是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

  就是这位汤若望,将原本在寒食节两天之后的清明,定在了寒食节后的一天。

  关于这两个节,人们容易有两个误解:一是因为这两节靠得近了,有不少人误以为中国的“寒食节”,就是“清明节”;二是人们常以为“寒食节”是由“清明节”来推定的,说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其实,恰好相反,清明节是由寒食节来推定的,是在其后一天。

  

  其实,像这个的“两场芝麻一场打”的,还有“上巳”,和“三月三”呢。

  本来,那也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是从魏晋开始,就将“上巳”,原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的节,改定在了“三月初三”这一天了。

  甚至,还有“几场芝麻一场打”了的呢。

  因为,寒食节、清明节,上巳、三月三,四个节的日期靠在一起,有不少的习俗也是互相重叠的,比如,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等,还真的不太好分清,究竟是这四个节中的哪个节日的特有呢。

  

  中国人似乎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

  春天来了,人们可以出去玩啊。而农历的三月初,是春光正好的时节呢。

  宋代的文人贺铸的一首《薄幸》,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自过了烧灯后,总不见踏青挑菜”。这就是说,人们是从过年之后就开始盼望着这三月初的节了。

  有玩的,何必在意究竟是在过哪个节?

  甚至,有时候,我还在推想呢,寒食的习俗,是不是也是古人为了出去踏青,为了给大吃青团子、蒿子粑这样的食物找个合理的借口,才故意造了出来的食俗呢。

  特别说明:本文的全部图片取材于网络。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