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痴笑,笑的人有的真痴,有的是装痴

 品茗客人 2020-10-01

  笑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反应。

  偏偏在家乡的方言里有“痴笑”一词,说的是那些不当笑而笑,无来由而笑者。

  躺在摇篮里的婴儿,最会痴笑。大人一逗,他就“格啦格啦”地笑个不停,能一直笑到打嗝还不停止。

  那是真正的痴笑。

  小时候,物质的生活贫乏,精神生活也不像如今这么丰富。没有电视,电影更是难得能看上一回,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可言。

  夏天的晚上,就会有自发的纳凉晚会。各人将自家的小椅子小桌子搬出来,自由组合聚到一起,讲故事听故事,就能打发一个晚上了。

  什么晚妈妈虐待子女的啦、天上的仙家、仙女的啦、好吃鬼子啊……还有,就是鬼故事,有点儿恐怖,却特别适合夏天最热的时候听,听了之后只觉得从脚底有一股凉气直往上窜

  那些主讲人多数是上了些年岁的,和老人们在一起,少的是自由自在,而且那些故事听多了,累,晚上睡觉有点儿受影响。

  孩子们是喜欢单独组合的,孩子们到了一起不讲那些有太多情节的故事,更多的是讲笑话

  说是笑话,常常是听的人还没听出什么名堂来呢,讲的人已经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腰也直不起来了。

  “我给你们也讲一个笑话,啊哈哈哈……这个笑话呢……咯咯咯咯,哎哟喂,姆妈嘞……把嗯笑死咧……

  这笑话也许不会打动人,但笑声一定会感染几个人,就跟着一起去笑了:“咯咯咯咯……

  那样的场景,本身就有意味,何必在乎那笑话究竟好不好笑呢?

  “痴笑!

  旁边如果偶尔有大人路过,常会会撂下这一句来。

  1980年代中叶开始,电视普及了。美国的米老鼠糖老鸭们也到中国的屏幕上来逗你乐了。于是,到了晚饭时间,特别是在周末,楼上楼下,总会听到有痴笑声阵阵袭来。

  电视,不就是能让人痴笑的好东西吗?

  智能电视能回放,更会把人痴笑的时间也自由化了

  这不,这三九天,星期日的下午,有人钻在被窝里,回看《欢乐喜剧人》,看那小岳子说相声,看一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喜剧人在屏幕上表现。说是看,也不全在看,听听,再痴笑几回,就将一个下午给打发了。

  电视里的演员在没有任何缘由地笑着,屏幕里的观众在“咯喽咯喽”地笑着。看电视的人听到屏幕里在笑了,赶紧抬起头来看,然后再跟着笑。

  一阵笑声过后,你若问,刚才笑的是什么事啊?“好玩呢!”也说不清。

  这就是痴笑啊。

  痴笑的不一定是小孩子。大人们痴笑起来更厉害。

  有电视的地方,就有痴笑。

  情景喜剧最少不了的是笑声。那里面的笑多是痴笑

  印象里,中国最早的情景喜剧好像是北京的一帮人搞出来的。那时还没有学到外国的电脑制笑技术,都是靠现场的人真笑,录制下来之后反复播放才有的效果。

  那笑声是有人控制的。导笑的人手一挥,现场的人就得大笑,笑得出来就真笑;笑不出来,只好痴笑

  制造痴笑声的人不痴,他们是为了哄痴笑者的收视率,让他们笑得发痴了,收视率也就上来了

  真不痴!

  现实生活永远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痴笑啊。

  大人物的旁边一定会有一趟小人。大人说什么,小人只会点头,只会陪笑他们的笑不是由导笑的人指导控制的,而是经过磨炼之后发自内心的

  其实也不太大的大人物说了个什么笑话,其实一点也不好笑,其实旁边的比他官小一级的人也并不觉得好笑,却肯定要认真刻苦地去笑。

  “长啊,你这个笑话,啊哈哈哈……这个笑话呢……咯咯咯咯,哎哟喂,姆妈嘞……把嗯笑死咧……我被你害死了哇……

  痴笑,不痴!

  年岁既长,倒真心希望能多笑,哪怕是痴笑也好。

  不图“笑一笑,十年少”,毕竟笑比哭好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