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记忆|喊“鸭毛卖钱”收废品的李大爷

 品茗客人 2020-10-01

小镇,是县城。我成长的地方。

县城叫射阳。

小镇,大名是合德。

  “鸭毛卖钱!”

  每天的早晚,听到小区里那位老人推着堆放着废品的三轮车叫喊“荒货卖——!”的声音,我总会想到我的邻居收废品的李大爷。

  李大爷是兴化人,个子很高,人很瘦,是当年他那个年纪的人里面的瘦高个子。

  李大爷眼睛不太好,一年到头都是红红的,常流泪水,因而他常年要戴着帽子,是那种没帽舌子的,为了遮光,护眼,他就要弄张纸骨子插在帽子前面,充当帽舌子。

  李大爷的吃饭家伙是一副担子。一根粗长的木头扁担,用得年代久了,都已经是深红色,雪亮;担子也与卖菜的人挑的那种浅浅的扁筐不同,是竹子编成的大而深的箩筐,和搬运站上挑东西的人用的“江箩”很像,箩筐的上半截子还用布围了起来,怕收到的废品漏出来。

  李大爷原先是生活在船上。后来不用船了,就在河边口建了两间房子,还围起了一个小院子作为他的废品仓库。但李大爷的一些行为习惯还是能让人看得出他老人家是船民,很少坐在板凳上,喜欢在地上蹲着——小镇人是不说“”的,说“”(找不出这个字来,且用这个同音字来替代)——能“”得很深,屁股都能几乎着地了呢,夏天早晚饭他喜欢“”在河边小桥旁边,有熟人走过来了,他就用筷子敲敲碗边子,打个招呼。他做事情也是“”在那块,收家来的废品要整理归类、晾晒,他也就往那块一“”。

  废品,小镇人又称为“荒货”。收废品又叫“收荒货”,这是与拾荒一样,是当年的一个苦钱的行当。

  当年,小镇的街上是不容易收到废品的。一是兴南街上豆腐店的南边就有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肉骨头、甲鱼壳、旧书等会送到那里去;二是小镇人家里有什么破“铺衬”(碎布角子)、牙膏壳子什么的,小孩子们先要收住了,等到敲小镗锣斫麦芽糖的人来了,拿去换糖吃呢;三是那个时候“拾荒”的人也多,路上有些零碎的小废品,会被他们拾走得了。李大爷就只能挑着担子跑到周围的乡下去收废品了。

  李大爷的吆喝也是有特色的。他是用浓重的兴化口音喊“鸭毛卖钱”的,喊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两个嘴唇子一扁一紧,拖得老长老长的,声音也能传得好远好远。

  李大爷的脾气不小。发起火来了,要骂人。“你眼睛瞎忒了哇!你眼睛绿忒了哇!”这是他骂和最多的话。被他骂的多是李大妈,挨他骂的时候,李大妈是不吱声的,任由他骂。还有就是他的大女婿了,李大姐嫁的是补锅的,姓刘,也是兴化人,他们的船常停在小闸口的那条河里。他们翁婿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太好。刘补锅的一来,就会听到李大爷的骂声。有时,隔着小河,听到那边在骂,我都不大敢从他们家门口走过。

  李大爷靠着他的一副收废品的担子,将两三间小草房子改造成了三间带阁楼的宽大的瓦房,还有间很大的锅屋——兼做稍微贵重废品的仓房。锅屋前面靠围墙的地方又有个小披子,也是存放废品的。 


  谨以两张自己拍的图片,献给李大爷。

 

  相关文章: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九:小镇工匠

  小镇的记忆碎片79:梅二妈,小镇的创业者

  小镇记忆|夹剃头包子的仇二爹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