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丈夫27岁牺牲,妻子67年守望,一首催人泪下的情歌吟唱至今……

 12345csdms 2020-10-01
2019-07-21 21:39

2019年7月21日

小伙伴们,晚上好

著名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大家都听过。2003年,这首歌被湘妹子宋祖英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其婉转动听的旋律、感人至深的歌词深深感染了听众,可谁又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呢?

《马桑树儿搭灯台》背后的故事

戴桂香老人生前坐在丈夫贺锦斋烈士墓前。

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前,几株青青的马桑树下,贺锦斋和戴桂香两人的坟茔相依相偎,似在浅浅吟唱: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贺锦斋和戴桂香就是这首民歌背后的人物原型。一个被称为“上马将军下马诗”,一个被贺龙元帅夸赞是“贺家最漂亮的媳妇”,一个是“郎在前方把敌杀”,一个是“姐在家中勤生产”……

贺锦斋是贺龙元帅的堂弟,1919年与戴桂香结为夫妻,两人郎才女貌,过着令人称羡的日子。可新婚不到一个月,贺锦斋就辞别妻子,毅然加入贺龙部队。燕尔新婚,戴桂香怎忍分别?可她理解、支持丈夫。看着丈夫远去的身影,她心中念叨:锦斋,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一定要平安回来。

革命生涯聚少离多。贺锦斋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在大大小小多少场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成为贺龙元帅的左膀右臂。

1928年2月,南昌起义失利后,贺龙率部返回桑植。然而,三千桑植儿女生还不足千人,一时家家戴孝,户户挂幡。

此时,作为红军师长的贺锦斋与妻子久别重逢,却高兴不起来。多少母亲失去儿子,多少妻子失去丈夫啊!可革命哪能没有牺牲?或许下一次,或许身边的妻就要等来我的噩耗。想起这些,他心潮澎湃,彻夜难眠,为了鼓舞家乡人民的斗志,为了安慰妻子,在昏暗的油灯下,他提笔纸,改写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的第一句歌词:郎去当兵姐在家……他要给妻子一个念想,也给家乡所有送夫出征的女子一个念想。

锦斋一句一句地教,桂香一句一句地学。在旧屋里,灯台旁,两人深情对唱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唱着唱着,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忘记了征途的辛劳……

“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架在颈项上,脑壳掉了个疤。”1928年8月,贺锦斋再次告别妻子,率部随贺龙挥师东下,毫不畏惧投入到枪林弹雨中。

为躲避疯狂的清乡铲共运动,戴桂香带着公婆逃到了荒无人烟的大山生活了三年。等待的日子里,东躲西藏、奔波流浪、吃糠咽菜是家常便饭。艰难时,就吟唱丈夫留下的那首歌,幻想着与丈夫团聚的场景。

1931年6月,戴桂香像往常一样在玉泉河边洗着衣服,忽然,见几名红军战士抬着一口棺材向她走来。她有种不祥的预感,只听那个战士说:“嫂子,我们没保护好……”听到这,戴桂香一下子瘫在水里。

三年前的石门泥沙镇战斗中,为掩护贺龙率主力部队突围,她的丈夫贺锦斋亲率警卫营和手枪连奋勇冲杀,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帷欲见难。吾将吾身交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和贺锦斋一起回来的还有这首诗。

哭过后,戴桂香把泪一抹,腰杆一挺。她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还要帮丈夫孝敬双亲,我还要把丈夫留下的那首歌唱下去,我要与命运抗争!

她在家里唱,在外面唱,在留守家园的妇女中唱,在广大群众中唱。一时间,这首歌家喻户晓,不仅人人会唱,还激发了更多桑植儿女加入了红军的队伍。1935年,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刘家坪长征出发的时候,队伍上空、送征路上,久久回荡着这首《马桑树儿搭灯台》,这一唱就是67年。

这首催人泪下的民歌伴随着戴桂香度过了无数个凄清孤独的长夜。每一字、每一句,她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记在心头,融入血液。

晚年时光,戴桂香每天总要去丈夫坟前坐几个小时,手拿几片马桑树叶,陪着他静静吟唱《马桑树儿搭灯台》。生前守望着他的人,身后守望着他的坟。守望着,守望着,就这样过了67个春秋。直到1995年老人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站。

吾将吾身献吾党,一生只待一人归。《马桑树儿搭灯台》的背后哪里又只是他们俩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