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远的月夜。

 菊斋 2020-10-01

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局部


马远画过很多月亮。
而且还都是又圆又大的那种。











上左至右:月夜拨阮图,举杯邀月图,松荫玩月图
下左至右:林和靖梅花图,邀月就梅图

一样是画院的画师,他比夏圭、李嵩、马和之都更爱画月亮。
月亮下面,总是坐着一个隐士一样的半老头子,呆呆地向13点钟方向望去。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月下把杯图》,就极其少见地画了六个人——六个人哪!两个中年男子,四个髫龄僮仆,而且有阮,有酒,有果子,可能还有月饼……
毕竟这是中秋啊——图右上有两行题句: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题句下钤了皇后坤卦印。左侧对页还有一首也钤了坤卦印的题诗:人能无著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

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局部

空中高高地挂了一轮满月,满月是用金粉涂绘的,看起来金光熠熠,正照彻南宋的中秋之夜。

那是哪一年的中秋?
也许,是嘉定元年。

那年中秋




嘉定元年(1108年)的前一年,是开禧三年(1107年),那一年的年末,史书记载过一件震动南宋朝廷的大事。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宫廷画师马远大约38岁,常给马远画题诗的杨皇后大约46岁。


这皇后与画臣的合作是见于画史的。不过画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月下把杯图》是不是他们的合作,此图甚至没有马远的署名,后世的人们只是凭据画上的皇后坤卦印和题句、马远式刚硬峻直的斧劈画法,断定这是马远所画、杨皇后题诗。

据说,这位宁宗杨皇后,自称杨妹子,是宋朝惟一能诗善写的皇后。她在嘉泰二年(1202年),突破外戚权臣韩侂胄的阻力成为皇后,在宝庆元年(1225年)退为太后,她当皇后,大概有二十四年。

据说马远是独得杨皇后宠爱的画师。杨皇后爱用马远的画送人,上面钤自己的印又题上自写的诗句,《南宋院画录》里记录着,这样的画大概总有二十来幅。马远虽出身五代绘画世家,然而祖上并无一件帝后御题,这样的荣宠,显然是极高的恩遇。


关于此事,诸家记载很多。只不过杨皇后的身份被记得甚为混乱。

清人孙承泽的《庚子消夏录》里说:马远在画院中最知名,画上常有杨妹子的题句。
马远,在画院中最知名,余有红梅一枝,蒨艳如生,杨妹子题一诗于上。按:杨妹子者,宁宗恭圣皇后之妹,书法类宁宗。凡御府马远画,多令题之。(笔者按:杨妹子是杨皇后本人还是妹子,至今无定论,本文倾向于是本人)

明人王世贞也在跋马远的名作《水图卷》时说:马远受命所绘的画上,多有杨娃题款。
凡远画进御,乃颁赐贵戚,皆命杨娃题署。(笔者按:杨娃又是另一讹误,此处的杨娃实为杨皇后本人)

这位书画史上至今扑朔迷离的杨皇后,不但才情过人,能写诗,能仿宁宗手迹,而且非常的有心计、有手段。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杨皇后联合史弥远、张鎡等人,下令禁军捕杀专权十三年、曾阻挠她“正位”的权臣韩侂胄——据说这圣旨是杨皇后摹仿宁宗笔迹自己撰写的,韩侂胄被杀后,宁宗后知后觉,却也无可奈何,并没有把她怎么样。

不久,宁宗下诏公布韩侂胄的罪状。韩侂胄既因罪被杀,他从前一手制造的庆元党祸(牵涉到朱熹、赵汝愚等士人)也就逐渐平反,已死者追赠殊荣,生还者起复原官。1208年,宁宗改元嘉定,表明新政的开始。这也是杨皇后干政的开始。

这时的杨皇后,大概颇有天地澄清、妖氛扫净、“万境相侵一笑休”的笃定和感慨。
而画中人执手相看的欢欣,若说是庆元党禁中罹祸士人的劫后重逢,也颇可理解。
这很可能是一幅由杨皇后出题,由马远完成于嘉定元年中秋节的、用于赏赐的合作作品,南宋皇家向来有惯例,在节庆日以“御书画扇”等物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

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

虽然,目前没有更多的证据实锤《月下把杯图》是否二人的合作以及确切的时间、以及这幅画到底赐给了谁,但杨皇后和马远的长期默契合作,确是无疑的,这种默契,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大概,一个是妙悟心意、能手到心到的绝代画手,一个是妙知画境、鉴赏力极高的女中豪杰,这两个传奇的人物生在了同一个时代,又因缘际会而成君臣,这是他们人生中的偶然。而历史的必然是,“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这是杨皇后晚年在马远《仙坛秋月坛》纨扇上的题诗),他们从人生的不同起点出发,休戚与共,一起经历、记录了南宋朝最后的盛衰。

一门五代皆画手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马远出生在一个山西籍画家家族中。这个画家家族简直和唐朝的斫琴手雷氏家族一样,强大的基因绵延了五六代之久。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山西,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是南宋时的画院待诏

马远的六代祖以上都是画佛像的,画得很好,在河中一带很有名气,被称为“佛像马家”。
他的五世祖马贲,在北宋元祐、绍宋年间以善画佛像、花禽、人物出名,辛弃疾的同学党怀英曾写过一首《题马贲画鸂图》:双眠双浴水平淡,共看秋光卧两堤。谁信潇湘有孤雁,冷沙寒苇不成栖。
他的祖父马兴祖,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院待诏,工花鸟,善人物,精鉴赏,精到什么程度呢?高宗拿到什么名画就会拿去让他鉴别。
他的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荣,亦工人物、山水、花鸟,绍兴年间也任待诏,官授承务郎,且有过“授金带”的荣誉。
他的兄长马逵,一样地在人物、山水、花鸟上有非凡的造诣,据说比马远画得还更要生动逼真。

出生在这样一个绘画世家的马远,从小耳濡目染,不但受到父兄的全力栽培,又取法赵令穰、李成、范宽、郭熙、李唐诸家,遂以恩荫入职宫廷。

南宋  马远  白蔷薇图


更难得的是,他有才情。

如今流传下来的马远册页,许多都精巧玲珑,饶有诗意。
比如《梅石溪凫图》,那不分明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比如《林和靖探梅图》,画的不就是“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如《寒江独钓图》,不就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图一 马远  梅石溪凫图
图二  马远  寒江独钓图
图三 马远  林和靖探梅图

把诗句从文字转化为图像,使得“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成为现实,令诗画前无古人地结为一体,这无疑是马远伟大的推进,但他做的不仅仅如此,他的舍弃全局偏安一角的构图,删繁就简的斧劈皴法,后世称为马一角的典型布局:空灵,幽远,将厚重的北宋全景式山水推向清逸的南宋近景式山水。

现在很难确切地说,马一角的构图布局是如何发生的。有一种说法是怆怀国事,“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也有说法是因为两宋画院以限时考试来给画师们定职升迁,遂产生了这种以立意、构图、快速皴染取胜的新画法;亦有认为是北宋全景画法已臻极境,迫得南宋画师创造出以偏概全的近景山水……究竟何种为是,目前并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马远的这些画,必定触动了同样有才情的杨皇后。

不平凡的皇后

杨皇后是个了不得的女子。

她是从极其低微的尘埃里一步步登上皇后之位的。史书甚至无法明确她的籍贯、父母和姓氏,或说姓张,或说姓杨。

南宋乾道年间,她十一二岁,跟着她做乐女的母亲入宫表演杂耍,被吴太后留下,伺候那时候才五六岁的小王爷赵扩。

绍熙五年(1194年),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再也受不了神经病皇帝赵光宗,强行夺权,提前把太子赵扩摆到了皇帝位子上。史称绍熙内禅。赵扩那时候27岁,杨氏33岁。

庆元元年(1195年),杨氏封平乐郡夫人。
庆元三年(1197年),杨氏封婕妤。
庆元五年(1199年),杨氏封婉仪。
庆元六年(1200年),杨氏封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真是好比坐火箭了。但杨氏并没有止步于贵妃。

再两年,宁宗赵扩的元配皇后韩氏病逝,她的叔父、拥立宁宗有功的权臣韩侂胄,反对立机敏过人的杨氏为后,但宁宗不依,死活就是把杨氏提拔成了后宫之主,一国之后。
你猜怎么着,五年后,强悍的韩侂胄被杀了。机敏过人的杨皇后和史弥远一起,掌握了朝廷大权。

这个聪明、又有狠劲的女子,她拿出这狠劲的一部分用在写字、画画、写诗词上,成为南宋惟一的皇后女诗人,也是书画史上扑朔迷离的“杨妹子”。

她在马远的《王宏送酒图》上题写:人世难逢开口笑,黄花满目助清欢。

又在《洞山渡水图》上题写:携藤拨草瞻风,未免登山涉水,不知触处皆渠,一见低头自喜。

她也能画,明人汪砢玉的《珊瑚网》说她曾画菊并自题:莫惜朝衣准酒钱,渊明身即此花仙。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黄金是一年。

亦能词,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里说,她在马远的《松院鸣琴图》上题过一阙《诉衷情》: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松院静,竹林沉,夜沉沉。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

因为这些题字,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其所著的《书史会要》中说:马远画上多有杨妹子的题句,语涉情思,招来旁人闲话。

宁宗皇后妹,时称杨妹子。书法类宁宗。马远画多其所题,往往诗意关涉情思,人或讥之。(笔者按:杨妹子讹误同上文)

这样的联想未免穿凿。
真实的情况大概是,极具才情和鉴赏力的杨皇后,因为对马远的激赏,成了他的保护神和倡导者,也是马远作品最权威的鉴赏家和推广人,更因此成为马远绘画创作实际上的合作者。
而出身绘画世家,父兄祖辈都长年出入宫廷、与皇家关系不匪的马远,成了杨皇后忠心耿耿的追随者。
伴随着杨皇后在南宋朝堂中的崛起与没落,本与政治毫无干系的画师马远,笔下隐隐约约地流露出南宋政事的蛛丝马迹。

朝堂风云


马远的青年时期,正是韩侂胄的强权时代。

韩侂胄是吴太后的外甥,宁宗韩皇后的族叔。绍熙内禅后,一力促成赵扩上位的韩侂胄开始剪除政敌。
庆元元年(1195年),赵汝愚被罢相,庆元二年(1196年),王德谦亦被罢。马远受命绘了安抚王德谦的《松寿图》。



南宋  马远  松寿图

庆元四年(1198年),赵汝愚、朱熹等人因反抗韩侂胄,被划为伪党,开除官籍,永不录用,这就是庆元党禁。
庆元六年(1200年),张鎡的城北张府园建成,马远应邀去给他绘《林下景》——林下景者,隐居之地也。

马远的很多隐士图可能都画在这个时候。那些枯坐一隅的老头子,头顶明月一轮,或抬头或低头,沉吟不语。
他也受杨皇后之命画她需要的。
杨氏在嘉泰二年(1202年)成为皇后。《倚云仙杏图》大抵就画在她当皇后不久。她那时候的字还很柔弱拘谨,处境大概也并不能随心所欲。“迎风呈巧媚,浥露逞红妍”,那时的杨皇后,大抵是尚须随人俯仰的。

南宋  马远  倚云仙杏图局部

韩侂胄的强权维持了十三年。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机敏过人又胆子贼大的杨皇后联合史弥远、张鎡等人,一举将韩侂胄扳倒,且斩草除根,将朝廷中的韩党尽数剪除,笼罩在她头上的雾霾,这时才算是尽数散去。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也许就画在1208年的开春。“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昂首阔步的士人,急急跟随的琴僮,这样的明媚里,仿佛都能听到鸟儿清脆的啼叫和垂柳轻柔的触抚。这真是欣欣向荣的新的开始呀!

1208年,便是嘉定元年,新政之始。

南宋  马远  山径春行图


《西园雅集图》可能也画在这个时期。
庆元党祸虽不同于元祐党争,朱熹、赵汝愚等人虽不同于苏轼等人,但所有党争的恶果都是相似的。逐渐平静下来的马远,袭用旧题,可能有更深广的思考,剪除韩侂胄的专权后,朝廷能保持战果,重用贤良,避免重蹈北宋覆灭的旧辙吗?

历史给他的回答是不能。

嘉定这个年号宁宗总共用了十七年(1208年-1224年)。这也是杨皇后和史弥远结成政治同盟,共同掌权的十七年。
波澜壮阔的《水图》、华丽精美的《华灯侍宴图》、被视为马远巅峰之作的《踏歌图》可能都作于这十七年中。




上:水图  下左:踏歌图  下右:华亭侍宴图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崩,史弥远撇开皇子赵竑,立赵昀为帝,杨皇后无可奈何地被尊为太后,退居深宫。十七年前她为了剪除韩侂胄重用史弥远,史弥远却成为南宋朝秦桧、韩侂胄之后第三个权臣,专权二十六年(当然,后面还有一个贾似道专权)。

晚年,失势闲居的杨皇后借马远的《仙坛秋月图》题写心中郁闷,对“鄞中丞相”史弥远的切齿痛恨一览无遗:
宫中美人秋思多,夜揖明月追仙娥。
昼阑桂树倚楼阙,碧落天坛飞鸣珂。
画师不解西风梦,笔端便有华阳洞。
更将妍画写清词。轻扇君王心已动。
炎精季叶堪叹嗟,矧尔妖丽倾其家。
申生遗祸到济渎,鄞中丞相真奸邪。
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
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

绍定四年(1231年)八月,三万蒙古军从大散关入川,如狂风暴雨般直破城寨百余座,27岁的理宗皇帝,在马远的《秋江渔隐图》上题下这样的句子:
月落江天罢钓鱼,倚柳坐睡梦华胥。
芦丛何必扁舟系,波漾风吹任所如。
——《辛卯秋御题》

南宋  马远  秋江渔隐图


同样是月夜,马远的笔锋仍然泼辣劲健,但却不再有《月下把杯图》里的旷达,更没有《踏歌图》里的热烈,《山径春行图》里的欢欣,61岁的御前画师马远,27岁的年轻皇帝,就这样坐在同一艘明知会倾覆的破船上,随水西东,不知所措。

绍定五年(1132年),理宗纳贾似道之女为贵妃。年底,杨太后薨逝。同年,南宋朝廷决定与蒙古联军,对抗金国。

历史,就这样不可逆转地走向1276。

尾声


马远大约在景定元年去世。那时候离南宋灭亡,只有一二十年时间了。
一个王朝的倾覆,一个画者是担当不起责任的,他能留下的,只是一些蛛丝马迹,从这些蛛丝马迹里,后人或能窥到一点点过往旧事。

八百年后,又到中秋,马远画的那轮月亮,至今还高高地悬在天空,正应了那句古老的诗:
今月曾经,照古人。

世间 · 好物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欢迎个人扩散、转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参考资料:

傅伯星《让马远走出历史——论马远生卒年的确认及其主要创作的动因与真意》

温建娇、袁有报《马远的世系考》

《论宋代画院制度对马远、 夏圭画风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