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了,我的乡村小学

 wwm5837 2020-10-01

永续乡村教育的美好力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一校一梦想


村小遗梦


在每一个白天,几乎每一个时刻都有村小在消亡。这并不奇怪,减少了分母的数值,分数的得分一定会更大些,连马云老板也用超前的智慧从经济的角度判断过。只不过,这一次是轮到了我的村小。

2020年8月30日,几乎和三年前是同一时间,在同一间会议室,坐着几乎是同一群人,听着同样严肃的调令。几分钟的时间,就结束了我的乡村小学生涯。而我的乡村小学,也定格在了90岁这一天,我竟成了我的乡村小学的最后一任校长。

三年前,8月27日,一纸调令,我回到了阔别36年的村小成了校长。从中学到小学,是熟悉的校名和陌生的环境。看着规规矩矩的64个孩子,我心里酸酸的,我如何能让这所曾经辉煌的学校焕发青春?


三年后,全县毕业统考第九名,一年内教师团队获得近10个县级一二等奖。这些耀眼的成绩,虽然让这所喝着小清河水的村小凤凰涅槃,但依然挡不住城市化的进程。

最忆是校园


又是一天的清晨,我徜徉在熟悉的校园,等待着合并学校来拉物资的车。

小花园里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从李子树到银杏树,从核桃树到红玉兰,无忧无虑的。露珠挂在嫩绿的草尖,在朝阳下反射着七彩的光,绚丽却又晶莹。我贪婪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等待着。


花园里汉白玉的雕像也在凝望着校门口,静静的。我好像从未仔细地看过这尊雕像,平静中有点点忧郁,也从未理解她的期待。

到了上学时间了,学校的大门还在关着,锁着一把大锁,大门外还有一条刺眼的警戒线。

我看不懂雕像的神态,她像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等待着看着孩子们进校门,等待着看着他们追逐打闹,等待着再听一听那朗朗的读书声……这一切都成了一种奢望,视线尽头,不时闪过的只是那年老保安的身影。
其实,那年老的保安也是在无助地走来走去,要去打水烧水,拿起水桶又放下,被撤并的学校还有谁来喝?楼门口还有几片碎纸,那是昨天老师们收拾个人物品时遗落的,拿起笤帚叉子扫进去后,又在四处寻找着。合并了也得干干净净的呀,十年了,这里就是他的家。昨天还在暴烈的阳光下拔草,手上磨起了血泡,今天也不知道疼……


昨天,老师们都来了,退休的、考进县城的,没有人缺席,围坐在平时开会的会议室里。是例会吗?不是,我已经不是他们的校长,他们也不再是这个村小的老师。

没有具体分工,会后每个人一起清点着财物,归集造册,没有人需要我去管理。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团队,团队精神在,后孙小学就在。十只手搭在一起,十个肩膀靠在一起,相聚,不是为了欢呼,而是为了分离。

楼梯下球筐里的足球也安份地呆在那里,好几只已经磨掉了表皮,起了毛,有点软,那是因为孩子们每个课间都会和它们奔跑。


就是这些足球陪着孩子们走出了学校,走进了县城的赛场。一个不足四十人的小学校,组一个正规的足球队都有点困难,全县女足第四名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现在,流动的音符凝结成了静止的回忆。
楼梯间,阅读空间像是一幅画卷,承载过孩子们的欢乐。课间、课前,他们曾在这里抢沙发读书,曾在这里坐着玩耍,曾在这里倒着趴着看书。茶几上,一本翻开的书静静的等在那里,彷佛那个小小的阅读者会随时回来翻看一般。草绿色、白色、大红色,一切是那么和谐,那么青春。

楼道内,整洁明亮,似乎还有孩子们走过的身影。教室中,学生的课桌还静静的摆在那里,像是放学后刚打扫完卫生,等待着孩子们归来。暑期安全教育的标题还在黑板上醒目的存在着,课程表、值日表、作息时间表一切还是那么井井有条。也许,也许几十分钟后这里就是一片狼藉,这时,还是好好的。
操场的草刚刚割过,齐齐的,原生态的土地上是平平的绿。操场边,小黄杨绿了,紫薇花也开了,还有那株栽下的毛竹,原本一棵、今年已是数十棵了。


杏树上的杏子已经结果,只有绿绿的枝叶。据说今年桃树上的桃子好吃的很,只可惜是在假期里收获,我没能赶上尝一颗,柿子、软枣刚开始坐果,还不到成熟的时候。今年还新种了葡萄……
树林边是厕所,是应该肮脏但事实上却非常整洁的厕所。疫情期间,3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曾经亲手打扫擦拭过,平时的冲水、保洁也做的非常出色。

回望教学楼,楼前的法桐树已经接近四层楼那么高,没有大树就不像学校,这些参天的树木给乡村的校园平添了几分灵气。


校园西北角,师生们亲手种下的竹子已经成林,密不透风的,随风摇曳的竹叶诉说着校园主人的风骨。那个种下它们、给它们浇上第一桶水的孩子已是翩翩少年,那个挥锨挖坑刨土的老师已是两鬓染霜。
还记得校园的那些花吗?盛开的红玉兰像展翅的蝴蝶,墙边的月季像春姑娘的脸。我栽种的那盆栀子玫瑰,不但长青而且开花,曾让你们嫉妒。紫叶李、绒线花、紫桑葚……
我的老家就在离学校不足百米的小巷,三年了,我工作日回家的次数不足十次,学校成了我最熟悉、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

别了,承载着全体后孙小学人情感和梦想的校园。别了,这方家乡的热土。从1930年祖先辟地办学,到2020这一天,九十年来,文脉缕缕不绝。小清河水还在流,一溜河边人早已走向四面八方。
感谢那些帮助过我和我们的朋友们,感谢上海互加团队的引领和支持,感谢河南彩虹花团队每天清晨的陪伴,感谢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助我圆梦,感谢永汇化工、天齐磨具、硕蕾光伏的帮助,感谢各村两委的合作和支持,感谢给我写过《乡村小学的贵族诗意》的隋先生的谬赞,也感谢各位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那些人,那一刻


中午,望着拆散的白板,我没有任何胃口,只想静静的坐在那里呆一会。曾经的家长和老乡李悦怕我难过,一中午都没有吃饭陪我聊天。家近的同事送来了热的饭菜,邻居们都做好了饭来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吃。

傍晚,当最后一辆拉物资的卡车驶出校门,邻居们和几个家长围上来和我道别。我真的没有做什么,只是为学生为学校尽了心而已。这三年,我个人没有得到任何表彰和荣誉。那一刻,我却真的体会到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的含义。

强忍着情绪挥手告别,汽车开到的那一刻却再也忍不住眼泪。不是对校长职位的留恋,是对这片倾注了我和同事们心血的校园和憨厚淳朴的乡亲们的留恋。任对面刺眼的车灯刺激着双眼,没有痛楚,这个时候,泪水成了最好的屏障。

几次提笔竟不能成文,拖至今日方把零星记忆补记于上。

再次把隋先生的文章附上,这是我最喜欢的文章。

乡村小学的贵族诗意

在一个汇集了教育工作者的微信群里,他常会说几句话,发些照片,都是有关农村中小学校学习生活的。下雪了,他会拍些照片,是农村中小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扫雪。儿童节,他会拍些照片,是农村中小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演节目,过六一。

他叫李栋,是这座城市下面的一个县,县再下面的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关于农村孩子的琐事并不起眼,有时我会为他点个赞,因为读他的文字,看他发的照片,我不可抑制地在脑中勾勒出这样的景象:在那个偏远地乡村,一群执着于教育事业的老师,默默而孤寂地坚守着,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们读着a、o、e、y、u、ü,教着孩子们看图识字。课间了,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在春天里种下小树,一起在夏天里捕蝴蝶,一起在秋天里清扫落叶,一起在冬天里推雪人,打雪仗。乡村小学校的天,永远是蓝的,空气里回荡着的,永远是欢快的笑声。

一天,他在这个教育的微信圈子里发了一条消息:“刚刚接到全国NOC组委会通知,我校7名学生入围编程猫项目全国决赛,但孩子们家里都太穷了,他们去不了,算是一种遗憾吧。”

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NOC,这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和“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英文简称,涉及到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发明协会等等等等一系列挺大的头衔,每年举办一届。活动自200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至今,中小学NOC活动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四届,高校NOC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已经吸引了6万多所学校的6280多万名师生参与。据称,这是一项公益活动,对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不收取报名费、评审费,决赛期间,还酌情减免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会务费,并向西部地区赠送电脑、软件、杂志和相关器材等。

我又进一步登录NOC活动的官方网站,很容易查到了入围全国决赛的名单,全市共有23名学生入围,仅这所乡村小学就占了7个。在这一刻,我心里小小地激动了一下,之后便是不住地感叹:这些孩子,或者说是其中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是拿不出去北京参加决赛,来回一个星期的交通和食宿费用的。是呵,这些长于斯,长于斯的的孩子们,多想去看一看祖国的首都,去看一看每天清晨迎着朝霞,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去看一看万里长城的巍峨雄伟,人民大会堂的金碧辉煌,长安大街的无尽繁华,还有那梦中的末名湖、水木年华。是呵,高铁和动车早已经提速了,莫说烟花三月的扬州,即使是古道长亭,北国南疆,也不过是在一夜之间。但一个来回500元的车票,每个晚上400元的标间,孩子们是住不起的。即使这些孩子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他们也断不会舍得如此奢侈,这些从小就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习惯了的只是简单的满足。

我去这里的乡村小学,去到孩子们中间。他们统一穿着看上去土里土气,“没有任何美感”的校服,一板一眼,在校园里升起国旗,扬起的小脸上,透露着农村娃特有的扑扑的红,那个在国旗下讲话的孩子,操着浓浓的乡音,但这愈发让我感受到一种神圣。

课间,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收看中国诗词大赛,孩子们瞪大着眼睛,沉浸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燕燕于飞,呢喃无尽,瞻望弗及的悲哀,满承着人世烟火的思念,却无怨怼与悔意;斯蠡动股,莎鸡振羽,蟋蟀入我床下,人与自然亲密无间,了无罅隙……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人类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两片面包,那你一定要用其中的一片换取一朵水仙花。是的,对于这些乡村小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每一个人或许都会有两片面包,一片,是他们的早餐,另一片,他们定要留下来,换取一朵最圣洁的水仙花,现在,他们谁也没有见过水仙花长得什么样儿,但他们坚信终有一天,会见到这朵水仙花,那一定是世上最美最美,最圣洁的花儿。

这是一个浮躁之气日盛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在追寻物质利益的丰厚,但在这里,这个乡村小学校里,我惊诧于贵族式的诗意,这样的,单纯的日子,单纯的时光,有两片面包,一片是早餐,一片,是水仙花。


作者:李栋              
原山东淄博桓台县后孙小学校长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 | CC讲坛《梦想的力量》 周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