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的稻河和扬桥

 双五小叟 2020-10-01

儿时的稻河和扬桥

原创 泰州小叟 2020-07-19 14:34:19

在我的家乡江苏泰州海陵区,有一条历史久远的河一稻河。人们视它为泰州海陵的母亲河。

稻河自南端原泰州人民印刷厂(现稻河古街区。旧时称“犁山嘴板桥口”) 顺流向北,在赵公桥处汇入现老通扬运河。

儿时的稻河和扬桥

原泰州人民印刷厂

在我的记忆中,稻河,南北望,似一玉带,河上星罗般地分佈着八九座各式各样桥,拱桥,石板桥,木制桥,砖混桥,人车共用桥(扬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出行。河内众多各式木船,肩挑人扛卸稻谷及杂粮,售卖各种蔬菜瓜果,一派繁忙,象极了清明上河图

儿时的稻河和扬桥

板桥。对着的人印厂大门

儿时的稻河和扬桥

清化桥

稻河上按现状由南向北依次有:板桥,通仓桥、清化桥、金水桥、扬桥、孙桥、演化桥、韩桥、赵公桥(一度称为迎江桥)。

繁忙的稻河,车水马龙的通扬路(现海阳西路) ,这是我儿时的记忆。

老家住在扬桥西侧通扬路(现海阳西路) ,距扬桥不足百米处。

老家的房子1986年拓宽通扬路(现海阳西路) 被拆除。我在那儿生活了30多年,对稻河、对扬桥有着深深的绻念和回忆,毕竟我是喝着稻河水长大的。

儿时的稻河和扬桥

扬桥桥东两侧一准的吊脚楼

儿时的稻河和扬桥

扬桥桥东两侧一准的吊脚楼及稻河中各式木船

图片搜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

印象中稻河不很阔,也就头二十米,窄的地方不超过十米。但来往的各式木船却很多,珍贵的是那时河水清澈见底,随手捧喝,毫无异味,还带着淡淡清甜。那时扬桥桥东两侧一准的吊脚楼,面对老海陵路前店(铺)后作坊兼住家。扬桥西边两侧,斜斜的河岸,下河洗衣洗菜淘米洗物的砖石台阶,各有五六处。同时也方便乘船走泰州的四乡村民,搭跳板上岸。

那时稻河的水也不深,我八九岁时,趟河过去裤头都不湿。河水中魚、虾、螃蟹、螃蚍等随着季节都随时肉眼可见到或捉到,螺蛳几乎是我们下河时必捞之物。

炒一大碗螺蛳,烧两三条小魚,再弄个咸菜豆腐汤,一家人就着山芋干饭或胡萝卜饭,也就当得对付中晚两餐的佐味。借用一句话:与水奋斗,其乐无穷。

印象中记得有几次稻河里发虾阵。突然间出现非常多的虾。本地方言称为“虾阵” ,如果是鱼则称为“魚阵”

一有魚虾阵发生,很多人家全家上阵,挽着裤腿,拿淘米篓、小筛子、捞魚虾的小网兜,下稻河捉虾捞虾,捉魚捞魚。没顺手工具的用衬衫、衣服,拎着四个角,顺着河底往上提,也能有不少的收获。南至通仓桥、北至演化桥稻河两边人头耸动,叫喊连天,激起的水花和水浪蔚为壮观。捞到的,捞得多的兴奋挂在脸上;众多参与捉鱼捞虾的男女老少,手忙脚乱,全然不顾弄湿了衣裤,很多中年男子为图捉方便,光着上身脱得仅剩一条大裤头。我们很多小伙伴趁机下河作水,偶尔能碰到撞到手边的魚虾,也会趁机捉住它们。或两手并成小碗状,指间略松,轻轻地慢慢地往上捧,待得小碗渐渐出水,三两只白虾或条把小魚是少不了的。

这随手可得的几斤魚虾(多的人家可达十多斤),成就了一顿美美的晚餐,消除了人们的疲劳,户主在二三两小酒的刺激下,将一家人驱赶,早早地走进甜甜的梦乡。

逐渐长大的我,在能拎得动一小提量(小的木水桶) 水时,每天乐此不疲,去稻河拎水。再后来能用两只大量子(大的木水桶) 挑水时,更像每天有用不完的劲似的,每天都去稻河挑水四五趟,供九人之家食用。拎或挑回的水,倒入大缸中,放入适量明矾,用竹杆或木棍将水搅动,水随着搅动,水面慢慢凹下形成旋窝,看上去煞有意思。搅水,我自认为是‘作’水,但这毕竟是我很愿意每天都争着去拎水挑水的动力。下明矾再搅动水,主要是将水中的泥和杂物沉淀,让水更干净些,那时虽然各家经济状况一般,讲究饮用水卫生,大家还是知道的。只有极少数人家舍不得或无钱购买明矾,但搅动水让其沉淀,还是会做的。……

稻河,扬桥,扬桥两岸,给了我很多美好的时光和记忆,现在每次走过那里,我都会停一停,在那附近走一走,想寻找那熟悉的人,熟悉的门,那熟悉的味道……,很可惜,已很难再回到那儿时的日子。

斗转星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变是正常的,果真让我回到六十多年前的状况中生活,我会很不适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