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好“老来痛”,晚年才幸福

 图书 馆员 2020-10-02

管好“老来痛”,晚年才幸福 

2020-09-24 14:04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科主任  郝瑞福

慢性疼痛对老年人的影响,超出很多人的想象。9月3日,《英国医学杂志·开放版》发表的一项超过5000人的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83%曾在过去6周内出现过至少一个部位的疼痛,其中又以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见。研究认为,肌肉骨骼疼痛已成为全球老年人致残和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疼痛困扰极为普遍

由英国牛津大学牵头的这项前瞻性研究,采集了“牛津疼痛、活动和生活方式(OPAL)”队列的数据,将调查对象确定为社区居住的65岁及以上人群,以了解疼痛对晚年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OPAL参与者存在慢性疼痛困扰,在过去6周内至少出现过一次疼痛症状;整体而言,女性比男性发病更普遍。若以部位细分,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下腰部、膝盖、手腕、颈部和肩膀,且所有部位的疼痛中,女性占比都高于男性。

“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疼痛比例不会低于英国的调查结果,甚至可能更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科主任郝瑞福说,“相比英国,我国还存在慢性病老年患者基数大、各地医疗条件不均衡等劣势,因此,无论肌肉骨骼疼痛,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慢性疼痛都不容小觑。”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疼痛的发病率大约为35%~45%,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约为75%~90%。目前,我国还缺乏严谨的针对慢性疼痛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但一项针对中国六大城市的慢性疼痛调查发现,成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40%,老年人则为65%~80%。

与英国调查相同的是,我国慢性疼痛患者也是女性多于男性,但疼痛常见部位略有区别。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在2015年进行的慢性疼痛疾病抽样调查发现,慢性疼痛患者常见3个区域,分别为腰、颈和膝关节;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的社区调查显示,患者疼痛的最常见部位为下肢、腰部和颈部。

一处疼痛,全身受罪

导致慢性疼痛的原因很多,涉及多个科室。郝瑞福举例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不只是骨科的事,骨折属于骨科,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关节疼痛属于内分泌科,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则属于风湿免疫科。不过,无论哪种疼痛,若不及时干预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肌肉骨骼疼痛削弱活动能力。肌肉骨骼疼痛对老年人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活动能力下降。新研究中,1/3的OPAL参与者报告过去1年内发生过至少1次跌倒。研究人员认为,这与肌肉骨骼疼痛直接相关。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说,骨关节疼痛首先会限制老人的正常活动,增加其跌倒风险,意外造成的股骨头骨折、腰椎骨折等连锁反应,更会使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时只能卧床,并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等。由于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急性损伤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可能因此致死。

神经痛影响饮食及情绪状态。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患上神经痛类疾病,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等。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此类疼痛可直接影响老年人的饮食、睡眠及情绪,且会促发其他并发症。

癌性疼痛缩短生存期。在癌症确诊和中期阶段,30%~40%的患者有中到重度疼痛,晚期癌症则高达60%~90%。相对而言,老年人发生癌性疼痛的几率比年轻人更高,且任何部位的癌痛都会引起局部甚至大范围的剧烈疼痛,让人难以忍受。在癌痛折磨下,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愤怒、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障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直至影响生存期。

郝瑞福补充说,因胃病、慢性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由于疼痛造成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会导致严重的睡眠及心理问题,长期如此,不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甚至会引发痴呆。

五个误区加重伤害

面对疼痛,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习惯的应对方法,但樊碧发强调,若处理方式不对,很可能加重症状、增加伤害。临床上,老年患者最常见以下五种处理误区。

误区一:相信止痛药万能。止痛药并不是万能的,且有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忌用止痛药,比如高血压性头痛、胃痛、腹部剧痛等。血压过高引起的搏动性头疼可能造成严重的脑血管病变,盲目使用止痛药会延误诊治;胃痛时使用止痛药会加重胃肠道损伤,特别是对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滥用止痛药不仅不能缓解疼痛,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消化道并发症;腹部剧痛的病因复杂多样,若未弄清病变性质就贸然使用止痛药,虽可暂时缓解症状,却极易掩盖病情,贻误治疗时机。除上述情况外,若确认适用止痛药,也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二:疼痛忍忍就好了。一些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腰腿疼都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这种想法很容易耽误原发病的治疗。老人若突然出现胸腹疼痛或剧烈头痛等,一定不能忍痛观望,应尽早就医,规范治疗。

误区三:跌打扭伤就热敷。不是任何跌打扭伤都能热敷,特别是刚扭伤时,一旦热敷,反会加快血液流动,使瘀血更重,恶化病情。一般情况下,对损伤恢复后期出现的、由急性转为慢性的疼痛,可采用热敷缓解。

误区四:反复按揉患处。急性损伤、突然的肌肉拉伤等,不主张盲目按揉疼痛部位,避免造成二次损伤。一些常见原因的慢性劳损性疼痛,比如爬山后腿肚子酸痛可考虑按揉。

误区五:民间偏方治大病。民间有很多应对疼痛的偏方,若盲目采用,可致病情加重。比如,腰背疼、肩膀痛就在树上或电线杆上撞,患带状疱疹后用燃烬的香灰涂抹疼痛处等都不靠谱,切莫轻信。

两位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避免保持同一坐姿较长时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造成进一步损伤,冬春季节尤其要防感冒,否则易引发心肺疾病;对于非跌打扭伤疼痛,睡觉前可热敷,或贴膏药、暖贴等;平时行动要谨记“慢”字诀,比如起床不要猛、走路不要快、运动不宜剧烈等;调整心态,适当转移注意力,避免因疼痛出现负面情绪。

樊碧发说,慢性疼痛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管理,也需要健康生活方式的配合。他建议老年人提高疼痛管控意识,对慢性疼痛进行分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配合适当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加强关节灵活性、提高身体协调性;二级预防是对疼痛性疾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慢性化,积极按流程治疗,治疗过程不能断断续续;三级预防是进行积极康复,以防出现痛性残疾等不良后果。▲

慢病成了最致命的病

2020-09-18 12:51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 刘 芳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志兴

今年,多数人将健康重点放在了预防新冠上,却将与人类纠缠了几十年的慢性病置之脑后。事实上,人们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从来都不及它的严重性。一个“慢”字就带来不少误解——“不严重、不紧急、不致命”,患者的认识不足和种种懈怠最终会使小病发展成大病,危及生命。《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1/3,全球30~70岁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延长0.8岁。

慢病,从神秘到可控

慢性病是指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具备传染性的疾病,它“潜伏期”较长,得病时间不确定,主要包括四大类: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胃癌、肺癌、肝癌等恶性病质慢性病;慢阻肺、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病是在经济繁荣之下,伴随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巨大变迁而产生的。在过去的上万年间,人类靠采集、捕猎、耕种和养殖来获得食物;直至150多年前,工业革命开启,机器和化工产品应用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人类活动量相应减少;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天然食物为主的家庭膳食模式,逐渐被以加工食品为主的即食快餐取代,但人类上万年进化下来的身体和基因一时间适应不了这样的剧变,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症状开始出现于同一个体或家族,不过人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70年代开始,医生发现这些症状主要出现在高热量饮食和肥胖人群中,这才将其与饮食联系起来;到了80年代末,医务工作者发现胰岛素抵抗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关键,后来医学界将其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90年代,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陆续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系列与代谢调节紊乱相关的疾病称为“代谢综合征”。研究证明,代谢综合征就是多种慢性病的基础。

在我国,慢性病的快速增长是近三十年的事。解放前,寄生虫病、传染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在爱国卫生运动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末“洋快餐”进入中国,居民饮食习惯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加重,慢性病逐渐“攻占”了疾病谱的“第一梯队”,成为国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慢性病致死率已居全国总死亡率之首,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75.8%的人被至少1种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

慢性病患病率的迅速升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了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到了90年代,原卫生部建立了慢性病防治示范点,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进入21世纪,随着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立,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逐渐规范化,加上医疗技术蓬勃发展,患者已实现与慢性病长期共存;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正式启动,明确提出到2022年,将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由2015年的18.5%降到15.9%以下。

慢病拖累社会及家庭

“大多数慢性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可以用'悄无声息’来形容,当它被发现时,可能早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壮大’。慢性病的急性发作也是如此,它的突然出现绝不等于突然形成。”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刘芳说,以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心脑血管病为例,患者一般在青壮年时期就已出现斑块征兆,经过二三十年的“加码”,血管逐渐变窄,此时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但许多人不会太较真,直至狭窄到一定程度,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心肌梗死、脑梗死,人们才如临大敌。积害难返,在对抗慢性病的道路上,任何一点疏忽、懈怠、任性,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志兴说,慢性病由于病程长、迁延不愈,很容易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例如,肢体活动受限、失眠、语言不利,脏器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严重时还会反过来影响慢性病的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就是普通人的3~5倍。

除了身心“遭罪”,慢性病还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照护成本、医疗保险成本等,慢性病正在成为拖累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章称,在全球范围内,我国老年人因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远高于美国、 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令人心忧的是,我国慢性病发病仍呈上升态势,随着老龄化加深,未来10年若控制不佳,慢性病负担会雪上加霜。

持之以恒,以慢治慢

不同于来得快、去得快的急性病,慢性病不能自愈,也几乎不能治愈,这决定了其防治是一场“持久战”。专家们表示,如果能够及早将慢性病提高到“重大疾病”的级别去对待,认清它、降服它,慢性病就没那么可怕。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要持之以恒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让疾病发生;患上慢性病的人,除了要遵医嘱治疗外,也要严格管理自己,尽可能让健康状况维持在基本正常状态,不让疾病发展。

戒烟戒酒。全球每年有超过700万人死于烟草,死亡原因中,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大约各占1/3。过量饮酒是肝癌、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是饮酒大国,饮酒过量引起的相关疾病逐年走高,不容小视。建议戒烟戒酒,同时倡导无烟无酒的健康文化观,不将烟酒作为社交“敲门砖”。

合理饮食。食盐摄入过量会引起血压升高,并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风险。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用盐10.5克,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给出的每天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高糖高脂饮食会引起内分泌问题,造成超重和肥胖,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风险。建议少吃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做菜时使用定量盐勺,减少豆瓣酱、味精、鸡精的使用;烹饪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用油的方式,如蒸、煮、炖、焖、凉拌等;三餐要规律,不暴饮暴食,少喝含糖饮料,多吃新鲜蔬果。

勤于锻炼。近三十年,不论是职业上的体力活动,还是家务劳动,国人活动量都明显下降,摄入的热量“无处施展”,便容易造成肥胖,诱发慢性病。建议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健康体重,不过,运动类型、运动量和频率因人、因病、因时而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

定期体检。“健康中国行动”提倡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强化慢性病早期发现。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监测血压;40岁以下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查糖化血红蛋白。

放平心态。心理健康是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的重要环节,因此日常要保持良好睡眠和愉悦心情。慢性病患者更要放平心态,慢性病虽是“终身病”,但只要将指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患者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换血疗法或能改善中风症状

2020-09-24 14:57生命时报

中风可导致半身不遂、四肢瘫痪、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英国《自然·通讯》刊登的美国新研究发现,给中风患者输入健康者血液,可保护患者免受中风损伤。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小组利用小鼠完成了中风血液替代法试验。研究人员先抽取中风小鼠部分血液,然后抽取未中风小鼠等量血液并注入中风小鼠体内。观察结果显示,这种血液替代疗法显著改善中风小鼠的预后状况。输血7小时后仍可产生积极影响。研究发现,替换中风小鼠20%的血液就足以使大脑损伤大大减轻。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中风后,患者的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进而干扰大脑和身体反应。新研究表明,血液替代疗法可清除中风后的炎症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可引导免疫系统反应的一种白细胞)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可导致血脑屏障渗透和脑组织退化的一种酶)水平。新研究结果首次证明,血液替代疗法可改善小鼠中风结果,为人类中风新疗法打下了坚实基础。▲(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