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11)三元坊

 吴越尽说 2020-10-02


      三元坊,原在人民路南端,即书院巷口至府学,也就是文庙的地方。1970年三元坊并入人民路,路名也就消失了,至今只有公交车站和地铁站仍用名“三元坊”。




      自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年轻人要出人头地、光祖耀宗,必须参加科举考试。古代的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次合格才成为秀才,就类似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考试。

      长期以来,苏州的百姓往往将三元坊的由来,与乾隆年间“连中三元”的钱棨联系在一起。传说,清朝有一位苏州读书人叫钱棨,他聪明好学、用功勤读,在吴县县试考了第一名;苏州府府试也是第一名,苏州院试又是第一名,一举考得三个第一名,人称“小三元”。这“小三元”可以说是钱棨小试牛刀,大的功名还在后面呢。




      乾隆44年,钱棨到南京参加全省科举考试,也叫“乡试”,夺了第一,被称为解元。接下来到北京参加全国考试,也就是“会试”,考试成绩又是全国第一,称为会元。




      最后钱棨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面试,也叫“殿试”。在批考卷的时候,乾隆一看卷子,龙心大悦;再一看考生的履历表:钱棨,苏州人,乙榜解元、全国会元,乾隆就讲:“大清王朝天下太平,国家强盛,应该有个'三元’啊!”。于是,经皇帝选拔,钱棨成为金榜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作为清代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乾隆皇帝亲自为他写了一首《三元诗》: 

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敦。

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

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

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

讵求止端楷,所期进谠论。

王曾如何继,违弼我心存。



      清乾隆四十六年,当时的苏州府以及长、元、吴三县的地方官,在苏州府学东面专门为钱棨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牌楼“三元坊”,这就是三元坊地名的由来。乾隆的御诗就刻碑树立于府学中,诗碑上还有乾隆皇帝的跋。“御诗”碑拓片至今还保存在苏州中学校史馆内。

      另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以前,自今天的苏州中学至文庙前广场这段路上,连续筑有三座牌坊,自北而南依次是状元坊、会元坊、解元坊,是为全府的状元、会元、解元而立,属于集体表彰。据民国《吴县志》《苏州府学图》标注,状元坊在启圣祠东墙外,会元坊在大成殿东墙外,解元坊在戟(ji,三声)门东墙外,因此那里就被称为“三元坊”。




      旧时文脉,今日承继。三元坊这段路,已然成为贯通古今、振兴文化教育的文教区。府学(也就是现在的文庙)、紫阳书院、正谊书院、苏州图书馆、苏州中学、苏州市实验小学、苏州工专、苏州美专、苏州大学医学院等,先后在这一路段创立,文庙内还设有苏州碑刻博物馆和古玩市场。




      如今,“三元坊”的牌坊早已不见了踪迹,那些曾经灿烂的花火,都隐没进了历史的长河。在苏州中学东北方向,苏州市图书馆南侧,一座钱棨坐身读书雕像静静矗立着。他那手捧书卷、凝神沉思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每个路过的人:千年府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隽永如斯。



主播:南飞  梧桐

摄影:小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