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不和则卧不安”,浅谈脾胃功能与人体睡眠的关系

 我爱你文摘 2020-10-02

许多人刚吃完饭,困意马上袭来,这是为什么呢?人的气血平时运行与全身,而饮食过后,气血开始向脾胃运动,去消化这一部分刚进入体内的食物,而人体的其他部分就出现了相对的气血不足,于是就出现了还未放下碗筷,就哈欠连天,其实这也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什么意思呢?饮食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就是胃,胃要将食物饮水向下输送,这是因为胃的气向下行的原因,胃的功能失常,气不往下走,反而向上冲逆,就会导致睡眠失常。

有些人晚上吃了一顿大餐,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胃没有消化这些美食,影响了胃气的升与降,胃气不能顺利通降,自然要上逆,也就要导致失眠。

脾胃是人体的仓库,食物与水进入人体,先贮存在脾胃中。在脾胃的作用下,化生气血,补充人体的消耗。血不足,既不能养神,又不能使神藏于血中,即使睡着了也是胡思乱想,梦多纷纭。气血不足,人体阴阳失调,也是睡不着的原因,阳气入于阴,人就会睡着,而阳气从阴而出,人就会清醒,阳一直飘在体外,不能入阴,自然不能入睡。

而痰浊阻在了胃脘,也会影响胃气机的运动,使气不能下,而上逆,导致失眠。《黄帝内经》中有半夏秫米汤一方,专治失眠。半夏是一味燥湿化痰的良药,半夏与我们吃的芋头都是天南星科的植物,芋头切开之后有粘液流出,这些粘液刺激喉咙,但是煮熟之后,就可以放心食用,半夏与此类似,只要把它煮透毒性也会减小甚至消失。

半夏可以化痰,打通胃气下降的通路,因为半夏的药性是下降的,所以可以用了止呕,而且效果非常好。仲景先师的大半夏汤、小半夏汤等方剂,就是以半夏为主,治疗呕吐的良方。随着胃气的下降,阳气可以渐渐入阴,人就会睡着。

秫米历来说法众多,我认为秫米是高粱米的可能性更大。现在许多地方称高粱为蜀黍,古代同音就通用,所以出现了很多通假字,就是因为音调相同。但不论是秫米是什么,这个食材的加入就是补充人体的虚损不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是补充人体的重要部分,水果帮助五谷,肉食有益人体,但不能为主,蔬菜作为补充,这是健康的饮食结构。

半夏配合秫米,一个药物化痰,一个药物扶正,扶正与化痰结合,打通脾胃下降通路,又补充了脾胃的虚弱,使阴阳可以交通,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黄帝内经》称之为“其卧立至”,可见其疗效之佳。

因此,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密切,脾胃是人体气血的化生源头,守护中焦对于治疗失眠十分重要。但临症却又不能只看到脾胃,临床是丰富的,需要精确辨证。

为了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晚餐可要少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