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渣男”元稹

 zqbxi 2020-10-02

多情而不专情的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八岁丧父,少经贫贱,但学习非常刻苦。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 年),二十岁的元稹,与大他七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两人成为志同道合的诗友。他们的文学观点完全一致,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创立了“元合体”,元稹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两人成了令人称道的模范诗友,应该说元稹对唐诗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但是,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元稹的口碑却很差,这是因为他多情而不专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朝秦暮楚的人。

现在让我们看看元稹的感情经历。

元稹确实是一个风流倜傥,多情浪漫的才子。他早年曾写过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其实,《会真记》就是元稹自己经历的自述。从宋代的赵会畤的《侯鲭录》,到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都持这一观点。鲁迅先生认为《莺莺传》中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本人。

崔莺莺也实有其人,她是元稹母亲远亲的女儿,名叫崔双文。事实是贞元十五年前后,元稹在蒲州河中府的普救寺遇见了崔双文并与之有了恋情。元稹在贞元十八年曾作《会真诗三十韵》,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详细记述了与崔双文相遇并相恋的过程,证明真有其事。以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都是按照《会真记》(《莺莺传》)改编的,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情剧作之一。

然而,故事的结局大不相同,《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都是大团圆结局。《莺莺传》却写了一个始乱终弃的偷情故事。书中的张生高中状元之后,遗弃了崔莺莺,为了掩饰自己的忘恩负义,还道貌岸然地发了一番议论,指责崔莺莺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鲁迅先生对此评价说:“《莺莺传》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元稹为了自己的“前程”,抛弃了崔双文之后,娶了太子少保京兆尹韦夏卿之女韦丛。韦丛出身名门,长得如花似玉,也通诗赋。元稹二十四岁时与小他四岁的韦丛结婚。当时元稹只是一名穷书生,家里又穷得掉渣。婚后的头几年,元稹忙于应举,先由明经考中举人,而后又考中进士,几乎没有收入,全靠岳父家资助。可是,元和元年(806),也就是元稹与韦丛成婚的第三年,韦丛的父亲韦夏卿不幸去世,这一来元稹一家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好在韦丛是一个能上厅堂也能下厨房的贤惠妻子,她心甘情愿地与元稹过穷苦日子,全心全意地料理家务,体贴入微地照顾丈夫,并为元稹生了五个孩子,却只有一个女儿存活下来。然而,四年以后,就在元稹即将功成名就的时候,韦丛却在穷苦生活中因病去世,时年27岁,这段婚姻持续了7年。

元稹与韦丛的感情非常好。韦丛去世后,元稹写出了许多怀念妻子感人至深的诗篇。从至今流传诗歌来看,元稹至少有十六首诗歌是为韦丛而写,包括《遣悲怀三首》、《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请看《遣悲怀三首》:

(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第一首写妻子生前艰难的生活处境,对丈夫的关爱之情。前两句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喻韦丛,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比喻自己。意思是出身名门又有才华的韦丛却屈身下嫁给了自己这样的贫士,不得不过上“百事乖”的穷日子。看到我没有替换的衣裳,就翻箱倒柜地去搜寻;为了给我打酒,不惜拔下头上的金钗换钱。平时家里常用野菜(长霍)当饭,她却毫无怨言;做饭没柴烧,只能去扫树的落叶。这四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尾联突出抱憾之情,如今自己有了厚俸,却再也不能与妻子共享,只能烧点纸钱寄托自己的哀思了。

第二首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人已去世,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把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把妻子做的针线活包起来,不忍打开。但尽管这样,也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所以尾联说“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对于同贫贱共艰难的夫妻来说,心情就更为悲哀了。

第三首承上启下,“悲君”指前两首对妻子的怀念,以“自悲”写自己。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的典故,邓攸那么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死者来说也是白费笔墨;寄希望于来生再做夫妻,更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了。

《遣悲怀三首》叙事叙得实,抒情抒得真,可说是字字出于肺腑。《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评价这三首诗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此外,元稹还为妻子写了《离思五首》,且看第四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以“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描写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覌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不同的是《孟子》是明喻,元稹的诗是暗喻。元稹这首绝句,取譬极高,抒情极为强烈,“曾经沧海”二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读了元稹的这些诗,我们不得不承认元稹对妻子韦丛怀有一往情深的真情,也不得不佩服元稹是一个抒情高手。然而,遗憾的是元稹对妻子的这份感情,没能持续多久,更没像诗句“取次花丛懒回顾”,表示自己对女色已经没有了眷恋之心。而是不久之后就看上了美女诗人薛涛。

据宋·尤袤《全唐诗话·元稹》记载:“稹闻西蜀薛涛有词辩,及为监察使蜀,以御史推鞫,难得见焉。严司空潜知其意,每遣薛往。”意思是元稹听说西蜀有个名叫薛涛的美女,诗词写的很好,于是趁自己任监察使的身份,特意到了成都。可是,去了以后又不能以御史的身份传讯薛涛,怎么办?当地官员严司空“潜知”了元稹的意思,于是就让薛涛多次到元稹官府里去。薛涛虽被誉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首,又曾被西川节度使韦皋称为“校书”,但其身份仍然是歌伎,怎敢不听命。

元稹此次到成都是有的放矢,一见到薛涛就穷追不舍。他极善于揣摩女人的心理,投其所好,送其所需,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此时已年近四十岁的薛涛,经过两次婚恋失败,对爱情已经心灰意冷,然而,禁不住元稹的感情攻势,心中行将熄灭的爱火,腾地一下又被点燃。这一发就不可收拾。她不顾两人近十岁的年龄差距,像瀑布跳崖一样,不怕粉身碎骨,义无反顾地跳进了爱河。薛涛仰慕元稹的才华,倾心元稹的儒雅风度,更坚信一个对亡妻曾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句的人,对自己肯定也错不了。然而,薛涛真的错了,元稹无疑是一个海誓山盟的高手,可是他在男女感情上却是一个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的小人。

元稹离开成都时,对薛涛信誓旦旦地说:“待到任新职后,一定设法为你脱籍,娶你作续弦夫人。”可是就在他离开薛涛不久就纳安仙姬为妾,又与从良妓女刘采春交好,害得刘采春含恨自尽。后又再娶高官裴土自之女裴淑为妻。

元稹为了自己的仕途,还巴结宦官,靠宦官崔潭峻的推荐,一路高升,还当过三个月的宰相。元稹的行为不仅是薄情,而且是势利小人了。难怪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怒形于色地骂元稹:“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元代的辛文房也说元稹:“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唐才子传》)。看来,元稹作为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却口碑不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