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深处的月姥娘

 济宁文学 2020-10-02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岁月深处的月姥娘

作者:吴长海

家乡人亲切地称月亮为“月姥娘”。追忆童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偎依在祖母的怀里,或者趴在祖母的脊背上,看着头顶或圆或缺的月亮,听祖母声情并茂地唱《月姥娘》: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带洋刀;洋刀快,切白菜……那皎洁的月亮,欢快的歌声,每每想来都倍感温馨幸福。

祖母爱唱歌,其实祖母是个苦命人。早年丧父,36岁那年,家庭遭遇灭顶之灾,先后失去丈夫、公婆和3个孩子。偌大的家庭只剩下她和我的父亲。那一年我父亲才6岁,孤儿寡母逃荒要饭,相厮相守20年,受尽欺凌和白眼。我不知道黄连般的苦日子,祖母靠什么挺过来的。只知道有一回,邻家妇女和祖母吵架,恶毒地骂了一句:“你呀,生就的苦葫芦命滚到蜜州都不甜。”但这并不妨碍祖母后来成为照亮我阴翳童年的“月姥娘”。

我出生后,体弱多病。3岁时,父母认为我将来无力撑起门户,撇下我去外地重新生养儿子去了。村里的孩子欺我瘦小,骂我“傻子”。祖母舍不得我受欺负,时刻与我在一起。白天去田里做农活,带上水和食物,把我安放在地边的树荫里。晚上祖母会补偿性地犒劳我,给我煮个清水鸡蛋,或者赏我两块饼干。饭后没有电视看,就在院落里闲坐,头顶的月亮若隐若现,或如钩似盘。月华如水的夜晚,祖母陪我玩耍、唱歌。月亮不圆不亮时,祖母就和我一起唱《盼月圆》: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一条线,初五初六月芽子,初七初八半扎子……那欢快地歌声,伴着月缺月圆,持续很多年。

记得每年的中秋之夜,祖母都会在院落里摆上八仙桌,边吃月饼、苹果,边赏“月姥娘”。“月姥娘”爬上树梢时,祖母就讲述嫦娥和吴刚的故事,就唱乡民自编的歌谣:“月姥芽子圆又圆,里面坐着张桂兰,张桂兰会打铁,一打打个小铁孩,小铁孩会尿床,一尿尿到小孩娘……”月下倾听祖母歌声的岁月,是我孩提时代最美丽的时光。

在祖母的守护下,我茁壮成长。长大的我赴外地求学、工作。离开家乡的最初几年,不管工作多忙,每到中秋佳节,我都会抽空回家看看祖母,陪祖母走走乡村阡陌,赏赏没有高楼和雾霾遮挡的月姥娘,陪祖母尝尝城里的月饼,看看电视里最新的中秋节目。有我陪伴的中秋节,祖母总是很开心。开心的祖母,像除夕守岁一样,守着月姥娘,闻着桂花香,幸福地失眠。

花落花开间,我迎来生命中的锦瑟华年。月圆月缺间,祖母来到了她的风烛残年。曾经树一样伟岸的祖母,曾经独自支撑家庭二十年的祖母,弯了腰,驼了背,花了眼,白了发。可当我携着妻儿,回去陪她过中秋节时,她苍老的脸庞在皎洁的月光中变得神采奕奕。她小心地抱着我的儿子,讲关于“月姥娘”的传说,唱关于“月姥娘”的歌谣。一如多年前,唱给我听时那样认真,那样卖力,只是不那么流畅了。慈祥可亲的祖母啊,是我一生的牵挂!

作者简介:

吴长海,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小说,已在《故事会》、《长江文艺》、《上海故事》、《海南日报》、《佛山文艺》、《今古传奇》、《广西文学》等40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1000多篇(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