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污染】常在实验室,该如何科学应对实验室污染?

 逐梦经典 2020-10-02

实验室既是科技的诞生地,又是污染源集中地。实验室的各种药剂,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相互作用,形成多种有害物质,倘若不采取安全环保措施加以净化,这些有害物质极易以水、气为载体进入环境中,造成实验室研发检测出来的物质无不变身毒源,危害社会。因此在实验室建设的设计中,就必须根据实验的用途予以分类,即功能分区,进行有预见性的设计,合理规划排污系统、环保处理系统,防患于未然,切实做到实验室的安全环保。

实验室污染分为生物、辐射和化学污染等多种类型。对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在实验室设计时已采取严格措施,一般不会发生有害的扩散事件。做细菌等常规微生物项目,煮沸后才清洗,也不会带来环境危害。由此可见,实验室的生物污染总体上控制得较好,关键要按规范操作。同样,对防止实验室的辐射污染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辐射性废物的转运更是严格受控。

相比之下,对实验室化学污染的规范性约束较少。一般而言,实验室的化学污染主要来自以下5个方面:

一是过期的化学药剂和标准物质等;

二是配置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溶液等,出现剩余量;

三是在前处理环节,蒸发各种有机物和酸等;

四是采集的有毒有害样品;

五是清洗容器排放酸性或腐蚀性废水等。

对这5类实验室化学污染物,可分为水、气和固废三个处理方向。

对实验室气型污染物,只能利用通风系统收集,采用活性碳吸附等技术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特别注意定期更换滤芯。此外,对汞和四氯化碳气体,由于其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下通风。

实验室产生的水型污染物种类很多,可分为两类处理。一类是淋洗等产生的弱酸或弱碱性废水,可直接排入下水系统,环境影响不大。另一类是含重金属或有机物的废水,毒性强,且量大,必须安全处理。由于实验室来水性质复杂且瞬时冲击大,难以保证处理效果,不建议在实验室内部设立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应选用牢固的容器盛装,集中外运处置。

实验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全球生态环境下,实验室犹如一颗小小的细胞,经过不断的分化、分裂,进而演变复制成多个生物体,源头不安全环保,整个生态环境将岌岌可危。所以,营造全球生态共同体,需从源头抓起——科学应对实验室的污染。

实验室整体建设者需重视科学设计,将绿色环保理念植入设计方案中,合理布局,优化分区,与实验室使用者深入沟通,熟稔实验室污染源属性,并合理分类收集,集中外运处置。对处理效果不佳的防治措施,要及时调整方案,保证实验室内外部环境安全。

文章来源于食品论坛网友分享,转载只为分享知识,如涉及版权及稿费问题,请与我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