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MAN」是一种称赞,还是贬低?

 不懂广告 2020-10-02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爷」「哥」「叔」不再是男人的专属,而被当作对女人的褒奖。甚至我发现,作为女性群体的一员,我也毫无知觉中欣然接受了这样一种表彰。

直到看到《她最好了》这支短片,张大鹏导演为百雀羚三生花系列拍摄的一支态度短片,我们才重新反思自己在成为别人口中的「哥」、「爷」时,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01
「哥」,一个被赋予男性气质的称呼
张大鹏拍了三位女性的故事,一个女鼓手,一个女司机,还有一个女大学生。其实,除了女大学生的故事讲述的略显刻意,不太能引起观众共鸣,其他两个故事还是很成功的。

他成功地把隐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束缚着女性,可连女性自身都难以发现的枷锁,挖掘了出来,并用镜头直白地刻画了出来。

旭哥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思考一声「某哥」的意义。镜头里被称为「旭哥」的女性,坐在狭小的工位,齐耳的短发,中性的白衬衫黑马甲,身后的女同事一声旭哥,一伸手里的保温杯,帮忙拧瓶盖是旭哥的技能之一。


可生活里,帮女孩拧瓶盖的,不只有男孩,还有那些有力气的女孩,人们称她们「女汉子」,那也是一种被赋予男性气质的称呼。

为什么能拧瓶盖,能打架子鼓,就是MAN?而涂口红就是娘?


没有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气质的代名词常常是「婆婆妈妈」、「最毒妇人心」、「长舌妇」,而男性气质的代名词却是「浩然正气」、「顶天立地」……

所以,当女性呈现出社会惯性认知中的「坚强」、「勇敢」等品质时,便会被冠以「哥」、「爷」、「MAN」这类形容词。


02
从一个枷锁,到另一枷锁
从古代的男尊女卑到新时代的男女平等,女性看似被赋予了更大的自由,更高的地位。

但殊不知,不管是花木兰,还是旭哥,女性虽然不再是男人的专属,可女性依旧只能依靠装扮成一个男人叱咤战场,依靠扮演某种男性气质被他人、社会所认同。


我们不曾想过,男女平等的背后,也许是女性被迫成为「双性者」——在生理上是女性,同时在其他方面要处处能替代男性

职业女性要赋予自己男性气质,遵从男性的逻辑,和男性一起竞争,并在竞争中获得社会成就。


这也意味着,女性摆脱了旧的枷锁,然后套上了新的镣铐。

一支广告恐怕解不开这道社会结构的枷锁,却有机会由内而外地唤醒被囚困于期间的女性自己,因为有时候别人的看法杀不死你,可你自己却足以勒死自己。

MAN可以作为女性的盾牌,在枪林弹雨中前行时,为自己获得一方安全之地。

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放下这沉甸甸的盾牌,向自由的空气展示自己的柔软、细腻、天真、松弛。


03
认识你自己,做自己
很遗憾,这只能是一支广告片,它的目的仍旧在于鼓励女性消费。

因为,对于商家而言,只有作为消费者的女性才是真正存在着的,资本没有动力去看到更广阔的女性群体,没有消费能力的女性被排除在其所宣传的女性之外。


可一支广告也没有义务指导人,去如何做一个男人或女人。

事实上,广告文案里所说的,柔软、细腻、天真、松弛,甚至更多品质,也根本无法用妆容和服饰去代表。


我们更不能用目所能及的物来定义什么是女性气质,什么又是男性气质,哪种好,哪种不好。

但是,不管你在生理上是男性,或者是女性,尝试去认识你自己,自由地选择你想成为的自己,而不是用简单的女性/男性气质去要求自己,也许更有意义。

因为,性别不过是人与人差异中的一个属性,个体之间的差异,远大于性别之差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