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之城——九百年前发生在安陆的那场旷古之战(二)

 新用户6525yWoI 2020-10-03

  编者按:和平时代,人性杂沓。逞口舌之辩之徒遍布四野,贪官隔墙丢砖即可砸中,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声不绝于耳,有真才实学、爱民如子、敢于担当者寥若晨星,不读书不看报不思考不敬古人之风穿堂入室,肤浅浮躁自私庸俗几成常态。好在中华民族总有一些人在思考,在奋斗,在探索,在挺着脊梁……今天我要发的这篇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一个挺着脊梁的人,而解构这篇故事的是一个装载车司机,名不见经传的王家永先生——也是一个挺着脊梁的人。我相信大家会对这篇故事感兴趣。并希望大家记住,安陆是英雄之城,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安陆城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英雄之城

九百年前发生在安陆的那场旷古之战

王家永

黑云压城城欲摧

图片选自网络

战争,因为时代不同,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差异很大。在青铜、铁制兵器没有出现的远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大概就是互相抡木棒、扔石头;封建时代,社会进步了,杀伤力更强的青铜、铁制兵器成为制式装备;中世纪后期,火器出现,逐渐接管战场。但是,战争从来就是对阵双方拼消耗、拼意志,古往今来概莫能外。相比和平时期,战争是要在短时间里集中消耗大量的人力(兵力)、物力(后勤补给、武器装备等物资),胜利往往青睐兵力和物资更占优势的一方。《开禧守城录》对攻守双方兵力、物力状况记录得十分详细,这里先复述一下这场发生在涢水之滨的围城战对决双方力量对比:

金军兵力,王致远记载了两种说法。其一是战争初期,城内宋军一次趁夜下城主动出击时生擒金军小校张勃撒,张供述“今城下有十五万户,每万户部十辈千户,千户领七八辈谋克,一谋克管百人,或七八十人。合而言之,万户司七八千人。”据此推算,围困安陆的金军步骑兵合约十二万之众;其二是金军撤围战争结束时,曾被金军胁持的应城士民说,“德安有万户十三,统二十四寨”,兵力约十万余。两种说法,因为述说人身份不同,时间有先后,考虑到战俘身份的张勃撒也许夸大其词有意撒谎,以及战争中后期金军伤亡减员、调动、换防等因素导致兵力发生变化,围困安陆的金军应该不少于十万。

宋军守城兵力,罗列如下

1、不娴兵事的在籍厢军四百;

2、受宣司指令,从所辖五县征召民兵四千;

3、遣使招募枣阳溃卒二千一百一十人;

4、厚犒茶商饶彧,令募其徒及土豪市兵二千人;

5、再次征召安陆、云梦、孝感、应城四县民兵二千二百人;

6、宣司派遣援军:左军正军牛成所部五百人,右军准备将任廷佐所部五百人,统辖李谊宣效兵二百五十人;

7、高悦率领宣司援军六百人;

8、都统监常师善率宣司援军五十二人。

以上各项合计,安陆城总兵力为一万二千六百一十二人,加上城内百姓(原有百姓及围城前入城躲避金军的城郊百姓)约二万人,全城军民共三万余人。

需要说明的是,王允初就任德安府通判之时,安陆城只有四百厢军。高悦、常师善先后入援的六百五十二名宣司援军是围城战打响三个月之后才抵达的。其余一万多兵力都是抢在金军围城之前招募、集结的。

图片选自网络

再看交战双方的主将,从个人履历、官爵看,明显不是一个层次。金军这边是史称“好学、善属文”的金国皇族、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帅完颜匡。镇守安陆城的是“虽为将家之后却懦不解事”,面对危局近乎束手无策的德安知府李师尹。完颜匡统帅十万金军出唐州、邓州,一路摧城拔寨势如破竹,其兵强马壮、气焰嚣张自不待言。作为德安府最高行政长官,李师尹手中可以调遣的人马只有区区四百名厢军,他的悲观畏惧也是合情合理。

宋朝军制,厢军属地方军,以劳役(比如运送物资、筑桥修路、疏浚河渠、栽花种草等等)为主,一般没有训练、作战任务,兵源来自朝廷从地方招募禁军时因体质不合格筛选下来的老弱,以及生活无着落的饥民,还有刺配充军的犯人。如此人员配置的队伍,如果抽调去干干有官府撑腰的强拆民宅、整治小商小贩占道经营之类的工作,应该可以胜任。用这四百乌合之众去迎战金国十万虎狼之师?就算是战神岳飞复生,恐怕只能徒呼奈何。手握这么一副稀烂的底牌,李师尹想不投降,还要保命,除了弃城而逃,别无选择,比如不久之后的随州知州雷世忠雷大人。

随州擂鼓礅遗址 图片选自网络

开禧二年,刚到任不久的德安通判王允初马上找知府大人商议,说北伐前景不容乐观,德安府离边境这么近,随州和信阳没有城池,且不素修守备,一旦敌军犯境,力必不支,安陆城将首当其冲,咱们得早做准备。李知府自然没辙,好在人挺虚心,索性将筹划守备的烫手山芋一股脑扔给王通判,让这位德安府二把手放手去做。

既然准备打仗,就需要足够临阵杀敌的武装力量,需要足够的兵械、粮食储备,需要修缮、改造城防工事。因此,扩充兵力、储备战略物资这两项都是火烧眉毛的问题。

粮食问题好解决。作为后方的德安府恰好需要筹办三万石军粮,供朝廷调往前线支援北伐,王允初以比市场行情稍高的价格敞开收购。德安府虽然地处江北,所辖五县都是和江南一样的稻米之乡,民风淳朴,商贩、百姓一时踊跃出售“爱国粮”,一个月后,收购任务圆满完成。但是,这宗物资是必须运往前线的边饷,打它的主意,不啻于破坏“国家战略”,如果朝廷问责下来,这是要掉脑袋的重罪。王允初召集僚属商议后,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截留了这批粮食,然后“力请于总所”,打报告申请“留之益郡”。幸运的是,申请居然获批了。总所那位主管后勤调度的待制大人是否预感到北伐必然失利,与其送往前线,再由前线大军溃败时“奉送”给敌军,倒不如留在安陆城,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这宗物资留了下来,而且程序合法,手续齐备,这为日后安陆城三万军民死守孤城一百零八天,取得围城战的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图片选自网络

两宋时期,因为军马很紧张(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原王朝就丢失了畜养战马的牧场),宋军骑兵很弱,而赵宋王朝主要敌对势力西夏、辽、金的军队,全是以骑兵为主,宋军对付骑兵最强手段就是长枪、麻扎砍刀、强弓硬弩组成的步兵方阵,这需要大批体格健壮、训练有素青壮年汉子。依靠城内四百不娴兵事的老弱厢军,排兵布阵去抵抗剽悍的女真铁骑,这和送死队没区别。王允初马上向宣司帅府请示招募民兵,获准后,很快就从辖下安陆、云梦、应山、孝感、应城五县招募到四千多青壮年庄稼汉,集中在安陆城,日夜操演,苦练作战技能。

有了四千新兵,无兵可用的难题大为缓解。于是开启了防城库,库存兵器、守城器具一应俱全,都是前代人留下的,只是承平日久,许多装备大家见都没见过。那么,问题来了,谁来操作这些装备呢?这是一个令人抓狂的难题。

安陆城内军民在紧锣密鼓地备战,金军也没闲着,六月在唐州、邓州击败宋中路军主力皇甫斌部。十月,金军近百万大军在开封完成集结,十月五日,进攻枣阳,三千宋军全军覆没。雍政、马谨率四千驻应山戍军增援枣阳,也被金军击溃。七日,神马坡一役宋军再败,枣阳溃兵无地可驻。王允初和知府商议后,马上遣使犒劳并招聚了枣阳溃兵二千一百一十人回安陆。

图片选自新华裔公众号

随后,厚犒茶商饶彧,令其招募徒众及土豪市兵二千人。又继续放宽征兵条件,在安陆、云梦、孝感、应城四县再招募二千二百民兵。

不知不觉,安陆城内已经集结了戍军、厢军、民兵、茶商市兵共万余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招募的枣阳溃军是朝廷正规军,防城库里让大家一筹莫展的守城器具,枣阳军“一见皆能办,布置施用,人与器习。”不会操作装备的难题迎刃而解。

几天后,派往前线刺探军情的谍务人员赵逸探得了金军的作战计划:先攻占随州,然后攻襄阳、安陆。一场大战已然不可避免。于是知府、通判联名下达了战争动员令:拆除城墙周围民宅,为城上弓弩手预留杀伤区;迁城郊百姓入城,所有余粮、布帛等物资运入城内,实行坚壁清野;城防工程扫尾查漏补缺,决渠塘水灌城壕(护城河),发防城库军械列于城上;守城军队立旗帜,严号令,委派、提拔将官,分派守城任务。

开禧二年十一月十二、十三日、十六日,宣司派遣的援军左军正军牛成率五百人、右军准备将任廷佐率五百人,统辖李谊(知府李师尹的侄儿)率二百五十五人先后抵达安陆城。

如今残存的安陆古城墙 图片选自新华裔公众号

至此,由王允初主导操办的守城兵力部署、战备物资筹措、城防修缮等各项工作可以验收了。

物质层面到位了,精神层面的问题也浮现出来。大战迫在眉睫,恐慌情绪开始在安陆军民之间发酵、蔓延。区区七里之城,真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女真铁蹄?破城之时,凶残的金军能不奸淫掳掠血洗安陆?

王允初年逾八十的母亲,还有时年十四岁的儿子王致远也随宦居住在安陆城。于是有下属很贴心地建议“太夫人年逾八十,不可以闻戎,盍舆至旁郡?”

王允初谢之曰:“事亲徇国之心均耳,今大敌在境,众方摇摇,若母先往,则众必乱。众乱,则尺寸不可前,况他境乎?效死弗去,守贰之分也。况坚守未必死,去未必全,吾生死誓与此城俱矣。”意思是说,大敌当前,人心惶惶,如果将自己的母亲送往安全地方,人心必乱。人心乱了,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哪里还有什么安全的地方?危急关头宁死也要坚守职分。况且坚守未必就死,送母亲走未必能保全,不如誓死一搏,与城池共存亡。那位建言者惭愧而退。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孝道是极其看重的,各类史书的人物传记里,“侍母至孝”是一个高频词句,也是衡量历史人物个人品德的一个硬指标。而南宋时期,尤其是孝宗赵昚时代,将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很早就夭亡,后来以丧失了生育能力,作为宗亲养子身份入宫,后来做了皇帝的赵昚,对居住德寿宫的太上皇赵构及太上皇后极为孝敬。翻开《宋史·孝宗本纪》,不时能看到如下字句“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幸四圣观”、“从太上皇幸天竺寺”、“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幸东园”……那孝心真是发自肺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