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古方-----八正散

 太阳微笑666 2020-10-03

方歌: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组成: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

    山栀子仁、甘草    各一斤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g,灯芯煎汤送服;亦可做汤剂,加灯芯,水煎服。

方药分析:

    八正散,中医祛湿名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临床症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本方证由湿热下注,蕴于膀胱所致。湿热下注,留瘀膀胱,气机郁结,水道不利,故见尿频尿急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少腹急满;湿热蕴蒸,则尿色混赤;热盛津伤,故口燥咽干;热迫血妄行,故尿血;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蕴结之象。治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中滑石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共为君药。扁蓄、瞿麦、车前子、均为清热利水通淋要药,合滑石、木通则利尿通淋之效尤彰,同为臣药。山栀子仁清热泻火,清利三焦湿热;大黄荡涤邪热,通利肠腑,《本草纲目》载大黄亦治“小便淋漓”,二者合诸药可令湿热由二便分消,具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清热缓急,故有佐使之功。煎加灯芯则更增利水通淋之力。诸药合用,既可直入膀胱清利而除邪,又兼通利大肠导浊以分消,务使湿热之邪尽从二便而去,共成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剂。

经典拓展: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忡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原书主治)

2.《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7:“热结膀胱,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小水,篇蓄泻膀胱积水,山栀清三焦郁火,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为散,灯心汤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闭之剂,为热结溺闭亨专方。”(方论选录)

3.《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为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萹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方论选录)

4.《成方便读》:“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下膀胱,即源清而流自洁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方论选录)

5.《医方论》:“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膀胱者则可。若阴虚夹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黄,以伤其元气。”(方论选录)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本方为苦寒通利之剂,淋证长久,劳淋体虚,以及孕妇等,不宜使用。

2.临证加减:

A.属血淋者,宜加生地、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B.属石淋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以化石通淋;

C.属膏淋者,宜加萆薢、菖蒲以分清化浊。

3.现代临床常运用本方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辩证属湿热下注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