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2020 中俄艺术展”艺术家:王克举

 泊木沐 2020-10-03

《槟榔远山》 布面油彩 65cm×80cm 2020

《冬天的凤凰木》 布面油彩 54cm×65cm 2020

近几年来我所创作的以风景画为主的油画作品,均是对景写生完成的。这些作品已不单纯是写生练习,更不是自然景色的再现,而是面对自然,进行绘画语言转换和情感表达的探索过程。画面已脱开了对以往叙述性再现情感表现的依赖,而更注重画面视觉因素与情感抒发的直接性。我愿意到大自然中去,当面对生机勃发的自然景色的时候,情绪会很激动,那时就会忘掉一切投入到表现中去,新的构图、新的形式就会跃然纸上。情绪也会随着构成、节奏以及形、色和笔触自然的注入画面之中并努力的去体会物我两忘、天人和一的感觉。

——王克举

《威海-春来观海》 布面油彩 100cm×120cm 2019

《威海-金石湾看海》 布面油彩 80cm×120cm 2019

《威海-又见松塔》 布面油彩 120cm×80cm 2019

水天中 | 艺术评论家

对景写生是王克举习惯的创作方式,这几乎成为他的艺术标志。如果认真地对照他所写生的山野与他完成的作品,我们会发现逼真再现客观景物不是王克举绘画的目的。这说明他携带大幅面画布在山野间写生,并不是为了获得真实的形、色或者微妙的空间关系,而是为了获得只有在置身山野才会出现的感情状态。那是与城市画室和纷乱的人群中截然不同的心境,在这样的心境中,画家随心所欲地恣肆挥洒,而完成的作品却与面前山野气度谙合。王克举说他去某个地方写生不是要去找某种特殊的景色,而是为了“寻找一种感觉”,山川草木是他“情绪情感的触发点”,找到“触发点”也就是找到了石涛所谓“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的出神入化境界。画家置身山野,是为了寻求与大自然精神相通相契的机缘,那既是孤独自省的时刻,又是“思如泉涌”的时刻。

《威海-驻地花园》 布面油彩 120cm×140cm 2019

《崖上秋风起》 布面油彩 120cm×140cm 2019

《金石湾看山》 布面油彩 80cm×120cm 2019

《威海-窗外的莴笋地》 布面油彩 100cm×120cm 2018

《威海-海风徐徐》 布面油彩 80cm×100cm 2018

《大别山-谷底新土》 布面油彩 160cm×200cm 2016

《春意盎然大别山》 布面油彩 160cm×200cm 2016

《春来杨家冲》 布面油彩 160cm×200cm 2016

《陆安大裂谷之三》 布面油彩 160cm×200cm 2017

《海口冬日的暖风》 布面油彩 54cm×65cm 2015

《苍茫塞北》 布面油彩 160cm×200cm 2015

塞外秋色》 布面油彩 160cm×200cm 2015

谷子地》 布面油彩 140cm×160cm 2009

03

王克举

1956年出生于青岛。1983年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助教进修班结业,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