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中后期的衰落,表面是戚宦之争,实质是封建世袭制的恶果

 四地闲夫 2020-10-03

历史资料表明,我国东汉时期自从汉和帝之后,就出现向下的拐点,开始走向衰落,直至汉献帝被董卓篡权东汉灭亡。不少人认为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戚宦之争,即由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廷,而导致皇权旁落,内忧外患,民众遭殃,最终结束汉朝寿命的。

幼年刘肇剧照

笔者认为,东汉衰败的实质原因是封建世袭制,即必须要由皇家(刘氏)沿袭执政,而造成的恶果。

一。东汉戚宦之争的背景及过程

大家知道,因为汉和帝年轻早亡,自他之后即位的东汉皇帝年纪都非常幼小,自然由皇后们垂帘听政,而皇后大多启用其娘家等亲戚,进入政权中枢,这就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到幼小的皇上逐渐长大后,必定想夺回皇权,但他们只能依靠与之亲近的宦官,实现夺权梦想。一旦夺权成功,势必皇权又由宦官掌握;当皇帝身亡后,往往又由幼小的皇帝即位,这时皇后与外戚们就又是实权派了。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戚宦之争不断的现象。

汉顺帝

实际上,东汉至汉章帝后期,戚宦之争就开始了,汉和帝即位后是窦太后兄弟窦宪掌管政权,形成窦氏外戚专政局面,和帝与朝臣隔绝,成年后想夺权只能利用宦官郑众等,夺权成功后皇权逐步转入宦官之手。到汉安帝时期,还形成皇后阎氏外戚与宦官共同专政的局面。汉顺帝时宦官势力大增,但同时也重用外戚,拜梁皇后之父梁商、商子梁冀先后为大将军。梁冀专权登峰造极,在顺帝去世后,连续立、质、桓三帝。

跋扈将军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汉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合谋才消灭了梁氏势力,从此又回到宦官独揽政权状况。就是说自汉安帝到汉恒帝的五位皇帝执政时,大都是外戚、宦官轮流坐班,戚宦之争特征非常明显。

汉安帝

二。东汉戚宦之争的后果及影响

戚宦之争给东汉造成的恶果是;因无论外戚还是宦官专权,都要排除异己,任人惟亲,卖官求荣(如汉灵帝时出现张榜公开卖官的丑象),收受贿赂,这必然造成朝纲动乱、政局不稳、政府官员腐败的现象;在汉恒帝与汉灵帝期间因宦官乱政引起大臣及士人的不满,发生了二次“党锢之祸”,迫害了像范滂等一大批忠诚义士;由于政治日趋黑暗,东汉王室、贪官污吏及地方豪绅对人民的敲榨勒索日益加剧。让老百姓无法生活,只有处流浪直至暴动,最后终于出现大规模的民变(黄巾起义等)。

东汉时期宦官剧照

总之,东汉中后期戚宦之争的最终结局,就是让东汉走向灭亡之路。

二。东汉衰败的实质原因

东汉衰败表面上是戚宦之争造成的恶果,但其根本原因则是封建世袭制造成的,即皇帝之位必须要由刘氏沿袭,这种制度使得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之手,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觊觎权力的人,都力图挟持皇帝。这才有戚宦之争的发生。

年幼的皇帝

试想,如果没有世袭制,而是改成选举制,或是皇上虚位,聘请专职管理者实际操作,就会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也就不会有戚宦之争等不正常的事件发生。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