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也有婆媳困扰,梁思成的母亲为何始终不待见儿媳?

 雨霁视角 2020-10-03

1923年5月7日,林徽因本来在家中休息,突然,她心里咯噔一下,总觉着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她的预感也应验了。

梁思成在和弟弟梁思永骑着摩托上街看游行时,被高官金永炎乘坐的大轿车撞到,灾难来的突然,梁思成被压在了摩托车下,梁思永更是直接被甩了出去,而那位高管知道有人因他受了伤,却没有做出半点补救措施,相反,他叫司机不用停车。

在他眼里,他可是个大人物,伤者是死是活难道很重要吗?因为他的漠视,梁思成被压在摩托车下,脸色铁青,不省人事。要不是梁家人匆匆赶往事发地将他背回了家,他怕是直接死在了摩托车下。而被带回家后,梁思成经过了二十多分钟的急救才算恢复了过来,脸上有了血色,但人醒了,身上的伤还没治呢。

后来医生来了,为他简单诊治一下后,让他们去医院治疗,因为梁思成的右腿断了。

林徽因得到消息后匆匆赶来,她看着梁思成虚弱的样子,眼眶一下就红了,她与梁思成自小相识,梁思成在她面前向来都是一副温和儒雅的样子,又何曾见过他那般憔悴?林徽因愈想愈是心疼,那日下午便一直守在梁思成床边,连午饭都未曾想起来吃。


害怕梁思成养病无趣,林徽因就天天都来看望受伤的梁思成。梁思成受伤不能外出,医院又无聊的紧,她就跟他聊天,给他说些自己在报上看到的新鲜事逗他开心。梁思成动了手术精神不好,她就给他擦汗,耐心地安慰他。梁思成身体行动不便,林徽因担忧他的病,就主动接过为他擦身的任务,精心照料着他。两人的感情也在这段陪床的时光中变得愈发亲密,他们会挨在一起看些小说,争论里面的情节是否合理,也会含着笑意较量一下对方的文学水平。

他们一个在病床上,一个在病床边,清晨的阳光撒在他们身上,照亮了他们还带着几分青涩的眉眼。这幅情景,无论是谁看了,都只会赞叹一声”神仙眷侣。

但这样带着绵绵情意的场面,可就让林徽因的未来婆婆李蕙仙不那么高兴了。她看着林徽因为梁思成擦身,气得从林徽因手中夺过毛巾,让她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份。她看不惯林徽因的“不矜持”,虽不直接骂林徽因不懂规矩,却也警告她“男女授受不亲”。民国女神林徽因,就这样与婆婆李蕙仙有了矛盾。

 优秀如林徽因,为何还会遭到婆婆冷眼

    林徽因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民国时的“四大才女”之一,她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学家,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林徽因于建筑上,曾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纪念碑的设计;于文学上,谁人不知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和《九十九度中》。

这样一个优秀的女人,旁人不说八抬大轿迎她进门,也势必会对她和颜悦色,可林徽因的婆婆却始终对她没有好脸色。

更何况不看佛面看僧面,林家与梁家也是世交。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一个是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另一个是财政总长,两家关系匪浅,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世交之家缔结儿女亲家,为自己拉来一个政治上的盟友,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林长民觉得梁思成温厚敦实,梁启超也喜林徽因才华横溢,两位父亲都满意希望能成秦晋之好。而在他们的安排下,17岁的梁思成与14岁的林徽因相识了。


本就是一同长大的情分,又加之那未曾说出口的婚约,林徽因和梁启超可以说是一对板上钉钉的夫妻。这样一对从家世,从相貌,从才华来说都是“天作之合”的夫妻,又缘何惹了婆婆不满,不欲林徽因进门呢?

 林徽因高调,婆婆看不惯

林徽因的婆婆李蕙仙,那也是个极聪明灵秀的女子,李蕙仙出身显赫,堂哥是清朝维新派大臣、礼部尚书李端棻。而她自幼便熟读诗书,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的才女之名,完全不逊于她的儿媳林徽因。

且李蕙仙嫁与梁启超后,随梁启超到上海创办鼓吹维新的《时务报》,并在上海开设女子学堂,亲任校长,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还是当年妇女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主编了刊物《妇女报》。

李蕙仙既有才华,又曾参与到对妇女的解放之中,按理来说,她与儿媳林徽因应当有很多共同话题,又怎么会与儿媳有矛盾,以至于不待见儿媳呢?

答案就出在李蕙仙的家世上,李蕙仙是清末旧社会的大家闺秀,而官宦人家,讲究三从四德,且女子无才便是德。


李蕙仙虽然才华横溢,可她一直以来都秉承着封建思想,觉得女子不用太展示自己的才华,辅佐丈夫出仕才是正事。她就像是《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明明才华不在黛玉之下,却偏偏要藏拙,要做个李纨那样的女子,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丈夫上。李蕙仙一辈子都在“识大体”,她有做才女的本事,但别人要她做一个凡俗的女子,她也会乖乖听话。

但林徽因可不想做个乖乖女,她生长在新旧交替的纪元,又一直在英国教会办的学校里读书。她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她的叔叔是革命烈士林觉民,她的家庭氛围决定了她是一个不愿意接受平庸的女子。

林徽因擅文学,还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学,她所受的西式教育,告诉她要勇于展示自己。她不是日本的雅子皇后,会为了丈夫和女儿,会为了日本皇室的脸面放弃了自己原本风生水起的外交官事业,最终郁郁寡欢。她是一个独立的人,做不到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的事业。

林徽因不愿意为了丈夫而隐去自己的光辉,这就让李蕙仙很不满了。李蕙仙心想,她自己未出阁时也是精通诗书,也是远近皆知的才女,她都未曾倚仗自己的才气出风头,林徽因又怎么能这样高调呢?


而且李蕙仙虽然不曾说出口,但心里也是羡慕林徽因的。她也才华横溢,但她所生长的环境告诫她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根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林徽因这样高调地展示自己,她羡慕她有那样的勇气,也怨恨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像她那样自由自由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李蕙仙不能把矛头对准自己,便只能把气撒在林徽因身上,怨她为什么那样高调了。

 林徽因不爱做家务,遭婆婆白眼

 林徽因作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心里只有自己热爱的文学和建筑,她自然不愿意把时间都耗费在家务上,而哪个婆婆会喜欢这样一个连家务都不做的媳妇?

千金小姐娇气一点,在很多人眼里是理所当然的。可李蕙仙也是千金小姐,自幼娇宠着长大,但她嫁与梁启超以后,也没说要十指不沾阳春水啊,相反,她完全尽到了身为妻子的责任。

李蕙仙是北方人,跟随丈夫回远在广东的婆家,一路舟车劳顿也未曾抱怨过。而梁家虽说是当地的士绅,但一个靠教书维持生活的人家,怎能与京城的李家相提并论。李蕙仙下嫁梁启超,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却任劳任怨,亲自挑水舂米煮饭,将一家老小照顾得妥妥当当。


在梁启超被迫逃亡日本后,她带着一家老小前往澳门避祸,既要服侍老人、教养幼女,又要维持生活、接济亲戚,不让丈夫担心。她是一个顶贤惠的女子,自然也希望自己未来的儿媳也如她一般。

但林徽因却是做不来家务的,她是林家的小姐,林家也不缺佣人,哪里用的着她来做这些洒扫的活计。而且做家务最是耗时,林徽因若把心思都放在这些生活琐事上,又怎么有精力来修养自己的文学呢?林徽因的确才华横溢,但旧社会的思想是妻子要照顾丈夫起居,让丈夫能够求学入仕,旧社会不需要一个只擅长事业不擅长照顾家庭的女子。林徽因做不到牺牲事业来换取家庭,她不符合李蕙仙心中儿媳的标准,李蕙仙自然不待见她。

林徽因情债太多,婆婆不喜

 林徽因是典型的新派女子,追求爱情,她与徐志摩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才子佳人,听上去是一段佳话,可在民国时期就真的是丑闻了。

林徽因16岁随父游历欧洲时,结识了父亲的学生徐志摩。徐志摩风度翩翩,相貌俊朗,他学识渊博,又最是有诗人的浪漫,一首首情诗写下来,哪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能扛得住?林徽因在国内从未见过这般阵仗,加之徐志摩是她在文学上的领路人,她也不是木头做的,自然会对徐志摩动容。


他们在一起畅谈文学,聊理想,聊人生,伦敦西区古老的街道,剑桥皇家学院的小径,都曾留下过这对情人的身影。但林徽因终究是理智的,她是个骄傲的女子,徐志摩家中有娇妻幼子,她是决计不会嫁与他的。而她对徐志摩的喜欢也没有大到让她违背自己的父亲,舍下身段去嫁给他。

虽然林徽因最终放弃了与徐志摩的感情,但她与徐志摩的事还是传到了婆婆耳中。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排除掉徐志摩“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的渣男行为,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姑娘在不懂事的年纪里喜欢上了一个风流浪子。谁年轻的时候没被一个对你百般示好的才华横溢的渣男迷了眼呢?

但李蕙仙是最传统不过的女子了,在她眼中,女子从一而终乃是本分。林徽因还是个未出阁的女子便已经对人芳心暗许,虽然林徽因安安分分地履行了这个只存在于双方父母心里的婚约,但一想到自己的儿子要和这样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结婚,她心里还是放不下那口气。

林徽因新式做派,婆婆不待见

林徽因自小上的便是英国的教会学校,她学的西式教育,一举一动都落落大方。而且她先与父亲林长民赴欧洲游历,又和梁思成一同在美国留学,行事作风自然与国内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不同。

而李蕙仙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她自己是个守旧的人,一心都扑在家庭身上,就也希望未来的儿媳能与自己一样贤惠。而林徽因完全和她想象中的儿媳不一样,她可看不惯林徽因这样的“新式”。

她希望林徽因嫁入梁家后就收收心,别整日“抛头露面”的,好好操持家事,为梁家添丁。但林徽因与友人在一起畅谈文学,探讨建筑知识和艺术,她明明只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又怎么会如婆婆所愿放下她一心热爱的事业?

而且李蕙仙信奉“男女授受不亲”,林徽因的友人之中虽然有徐悲鸿这样的大家,但她眼中可看不到这些人的才华,一个“男”字就足以让她恼怒。林徽因和人家只是多说了几句话,聊的开心,她便已觉得这两人关系“过于亲密”,对林徽因的不喜又多了几分。任何独立自由的女子遇上这样的婆婆,都一定会和她有婆媳矛盾。


不受婆婆喜爱,林徽因仍旧嫁入梁家

林徽因是梁启超择定的儿媳,她与梁思成的婚姻虽然不顺利,但还是最终成为了一家人。

婆婆李蕙仙虽然不喜欢这位儿媳妇,但感情的事,谁又说的清呢?梁思成喜欢林徽因,而她虽然是他的母亲,但也只是母亲了,要陪伴梁思成度过一生的是林徽因,而且林徽因的优秀,她也是看在眼里的,她不是不识字的乡野妇人,未出嫁之前也是出名的才女,正因同为才女,她才对林徽因又羡又嫉。

如果李蕙仙有选择的机会,她一定会成为林徽因那样的女子。因为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大街上,能尽情抒发自己的观念,展露自己的才华,追求自己的梦想,才不算白来了这世间。

女性的价值,从来都不在家庭琐事上,对于林徽因这样的新时代才女来讲,更不会将自己禁锢在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之中!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真是林徽因给徐志摩的情诗吗?儿子说出了实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