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艾叶

 zjshzq 2020-10-03

导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人正在采苍艾,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人们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便出自这里。这大约还是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吧,你侬我侬,忒煞情多古人含蓄,不说爱,不说恨,也不说想念和忧伤,只是一个劲地说植物。采葛、采薇、采杞、采蓝、采萧、采艾……这采的早已不是植物,是四气五味,是七情六欲,是人生况味。

//////////



药用艾叶


《名医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本草汇言》:“艾叶,暖血温经,行气开郁之药也。”《本草从新》:“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艾叶味辛气香,性温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尤善治下焦虚寒、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等,常与当归、芍药、阿胶等配伍使用,如胶艾汤;艾叶也可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腹痛,常与干姜、陈皮等配伍使用。研究发现,艾叶既可温经止血,又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止血及抗凝双向调节作用。大量的药理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与抗凝血、抗过敏、镇静、免疫、护肝利胆及补体激活等作用

艾叶以往常用于灸剂,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中医治病有三宝:一碗药、一根针、一炷灸。凡药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即艾灸,一株小小的艾草竟占据了医家的半壁江山。可见,人类与艾草是有渊源的。

 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艾叶《名医别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异名】艾蒿、艾草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适用人群】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注意事项】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食膳与实际应用


艾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湖北蕲州为佳。《本草纲目》:“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艾叶食疗

姜艾苡仁粥

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功效应用】

来源于民间药膳方,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食疗药膳】

姜艾苡仁粥:干姜、艾叶各 10 克,薏苡仁 30 克。将前 2 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将熟,加入药汁同煮至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