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真正的禅院

  平凡的人 2020-10-03

'

我听过一个干了大半辈子装修的包工头跟我诉苦,他说,这辈子,就没有人夸过他,他很悲伤,他装修了那么多的作品,得到的都是挑毛病,贬低……

'


我想装修一个小禅院,看过一些资料,中式的、新中式的、日式的各种庭院,也看过一些乡村振兴和民宿设计,传统+现代以及新型材料结合的各种案例。因为是禅院嘛,所以,总觉得装修的效果就应该禅意十足才好。


但是,到了装修施工的时候,才发现施工方以及工人和你的想法完全是不同的,就像来自不同世界的人,人家考虑的是成本、工期、施工难度等等,我考虑的只是所谓的禅意。


其实都是我执。


以前,一个同修告诉我,他装修房子的时候,一堵墙,因为施工方案的反复变更,让工人砌了又拆,拆了又砌,这个同修就很不好意思,要是换做自己,早就急眼了。


但是工人就很开心地砌啊拆的,感觉很有修行的样子,他就问工人,让你这么辛苦地反复改,你咋不生气啊?工人说,生啥气,拆一次,就多赚一次工钱,好高兴。


思维角度不同,所求不同,心境就不同。


这是一个缘起的世界,一切都只能随顺缘起,不然,就会以势压人,变成一个纯粹的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其实挺没劲的,出家前,我就干够了。如今搞得不好,还会轮回,人家就会嘲笑着说:快来看啊,乡下的那个小和尚又跟装修工人吵架了。


禅院装修成啥样,我都要学会接受。况且,都是很有经验的工人,也不会出格到哪里去,无非就是一些审美上的差异而已。



我理想中的庭院,植物啥的都应该错落有致,诗情画意,一步一景。可是工人们把什么都做得很对称,他们觉得这样更像个正经的院子。本来计划做绿地和枯山水的地面,最后统统都被打成了水泥地。


我种了一些竹子,甚至还在辛苦地跑到山涧里,拣回了一些藤类植物回来种,工人把它们都给拔了,一是嫌种的不是地方,二也可能是嫌种的不是什么正经树。


我看到一些没有用的木头,辛辛苦苦地干了好长时间,截成一段段的桩子,准备整齐地立在路边,包工头都给扔了,说,没这么干的。


我找到一棵枫树的树根,准备种在院子里,包工头坚决不同意,觉得那样太难看,找了一棵小罗汉松送给我,种在了院子中间,他觉得,这样才对。谢天谢地,虽然包工头很小心地呵护那棵罗汉松,但还是死了。


我才意识到,这个小院的装修,虽然很小,但可以成为每一个人参与设计的结果,它不能只是我一个人的构思,传统和现代,实用和审美,在这里会剧烈地碰撞,然后我要接受这个结果。


当然,我也可以做个狠人,让所有人都必须听我的,一切都按照我的意思来。但是,我觉得那样没意思,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狠人,缺的是随缘的人。强势的结果可能得出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东西,但,参与的人心,全都伤透了,何苦呢。


我听过一个干了大半辈子装修的包工头跟我诉苦,他说,这辈子,就没有人夸过他,他很悲伤,他装修了那么多的作品,得到的都是挑毛病,贬低。


开始听这话我觉得可能是他确实干得不好,但是后来转念一想,如果他真的干不好,那应该没有活干了才对,为什么,还那么多人找他干呢?


想想我当年创业的时候,也没有人夸过,甚至我见到一个甲方看到我的作品,两眼发亮,刚想拍案赞叹,忽然就生生地咽回去,冷冷地说,一般吧,再想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现在我才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人,讲出让人欢喜的话,鼓舞人心给人正能量的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更愿意和习惯苛责别人。



禅院快要装修完了,到处都是漏洞,没关系。能修补的修补,不能修补的我就接受。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大家的关系相处得还是很融洽的,相关的人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热情。


安装马桶的工人可能也超常地发挥了一下,把几个房间的马桶装成斜的,洗手间的空间立刻就很怪异,淋浴的时候就顺便给马桶也洗个澡。这个创意,一般人很难理解,所以,都坚决反对,要求重装,可是重装就得破开已经做好的地面,又费钱,又费工,又伤心。


算了,我接受这个创意,我可以住在歪马桶的房间,谁说拉屎一定要正南正北或者正东正西。每天坐在这个马桶上,正好可以提醒自己,要有一颗温和而善良的心。


玻璃禅堂漏雨了,没关系,这个地方漏,我可以挪到那个地方睡,那个地方漏,我可以挪到那那个地方睡,那那个地方漏雨,快要没有地方挪了,我就找包工头,问能不能先补补这个屋顶啊。


包工头说,要等天晴啊。是啊,那就开心地随缘接受吧,在禅堂里到处放的盆啊桶啊碗啊啥的,打坐睡觉时,听着滴滴答答的水声。嗯,这个就是禅。


天终于晴了,可以修屋顶了吧,可是中秋国庆到了,大家都要放几天假吧,节日快乐。嗯,这个也是禅。


你说,这个世界,什么不是禅?




本来,我曾坏坏地想过,等工人们走了,我这就自己把那个水泥地打掉,把我想种的树种上,把我所有的构思和心愿,一个个地都实现了,哼,我要做一个很精致很有创意的禅院。


只是打打妄想,终究还是放下了,算了,不能那么干,那样无非只是满足了一下我执而已。当下的这个正好,就是最合理的,就是真正的禅院。


我学会了经常地赞叹工人,尊重他们的劳动,欣赏他们的创意和作品,接受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审美,他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我的想法。


如今,我就有点理解为什么古人给自己的屋子起名叫做“求缺斋”了。这个世界没有完美,学会接受人的缺憾、物的缺憾、事的缺憾,接受一切不完美的缺憾,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内心无物,才能体会出一切都如此亲切美好


愿所有有缘在这个小院里禅修的行者,都能放下一切,体认无我。


修   未

行   完

记   待

录   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