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艺术家画的人体 养眼至极 美到窒息!

 欲穷千里目399 2020-10-03


弗拉霍 · 布科瓦茨

(1855–1922)

弗拉霍·布科瓦克(1855-1922年)于1855年7月4日出生在杜布罗夫尼克附近的察夫塔特。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喜欢画画,但由于家庭贫困,他无法继续接受教育。十一岁的时候,他叔叔把他带到了美国,在那里呆了四年。他的叔叔很快去世了。1871年,他回到杜布罗夫尼克,开始在伊斯坦布尔 - 敖德萨 - 利物浦正规航线的商船上当学徒。


1873年,他去了拉丁美洲,在秘鲁的一家工厂担任信件收发员。三年后,他回到了察夫塔特。他找到了一位诗人梅度·普西克(Muco Pucic)赞助人,诗人把他推荐给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有影响力的克罗地亚大主教Strossmayer。1877年,他给Strossmayer画了Turkinja u haremu(后宫的土耳其女子)。由于Strossmayer的经济支持,他于1877年进入巴黎,进入了美术学院(Beaux Arts)。他的老师是Alexandre Cabanel。他在1880年完成了他的教育。

1878年,布科瓦茨作为巴黎沙龙的画家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当时在巴黎展出的32幅画作之一,为此他在那里连参展加创作一待就是16年。1888年出现在巴黎沙龙,并被授予荣誉勋章。此作被富有的实业家家族的孙子福克斯(SamsonFox)把它买下了,消息来源说,福克斯拥有布科瓦茨的18幅画作。

1888年和1891年,他在英格兰作为肖像画家工作了更长的时间。他的艺术作品经历了几个阶段,不仅在手段和技法上有所不同,而对绘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萨格勒布时期(1894-1898)是他生命中最活跃的部分。他为这座城市的艺术殖民地带来了新鲜的想法,但由于他是法国唯一受过教育的克罗地亚艺术家,他很快获得维也纳和慕尼黑学派的倡导者人选。他为克罗地亚国家剧院,Gundulic的梦想和杜布拉夫卡的大型画作做了着名的帷幕。在察夫塔特时期(1898-1903)的特点是寻找新的表达手段和新的色彩解决方案。

布拉格时期(1903 - 1922年)以肖像为特点,他更注重色彩方面,更少注重绘画人物。他在那里担任学院的教授。布科瓦茨于1922年4月23日在布拉格去世。

他的作品包括约400幅肖像作品,以及其他150多幅作品。

从1893年到1897年,他在萨格勒布,在那里他介绍了当时的欧洲 - 大多是法国艺术的精神。后来因与画家和政治家伊西Kr?njavi有所争执,他搬回察夫塔特,直到1903年,他被称为美术布拉格学院(Akademie的vytvarnyh Umeni)任教。一连串的着名肖像都属于这个时期。

弗拉霍·布科瓦克是克罗地亚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1897年他创办了克罗地亚艺术家协会,千禧年最具贡献的画家,1915年成为布拉格美院教授。

其他人物作品


——————————————————

Bruno Di Maio

布鲁诺·迪·马尤

意大利画家, (1944-)

—ArtYouhua—

意大利画家Bruno Di Maio主题多为女性人体肖像意。1944年,他出生于北非,从小他就热爱绘画,这成为他唯一的乐趣。其作品反映了他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热爱,同时体现了他强烈的表达自主性的愿望。他的作品被收藏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atchawan Rodklongtan 生于1974年,毕业于Rajamagala 学院,获得艺术绘画学士学位。最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Chatchawan很小的时候就执迷于佛寺壁画的钻研,这也深深影响了其绘画创作。成年之后,他开始探索幸福的真谛。尽管其作品饱含高超精细的绘画技巧,同时蕴含深奥的哲学理念,然而当面对Chatchawan的画作,一种平静安详之感油然而生,就如同佛教徒的那片心灵圣地。每一处精妙的绘画技艺,都彰显平和的质感以及经典的艺术气质。更为重要的是Chatchawan的作品巧妙地表现出一个现代人对于佛法教义的深刻理解。

“这世上,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就像痛苦的方式也有很多。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他会如何看待和理解幸福与痛苦。真正的幸福是持续的,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佛法教义一直告诉我们幸福的最佳状态不是盲目的寻找,换言之,痛苦之源有时也来自对幸福的盲目渴求。其实幸福可以很简单,它是我们精神与心灵的真切感受,而不是一种被拥有和被占据的状态。

幸福和痛苦并存,才创造了生活。对于这两个对立面,当我们出生时,它们就踏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它们,接纳它们。我们无法去主宰它们。如果我们主宰了一方,同样我们也必须承受另外一方的“制裁”。因此我们所能做的是在生活的同时,必须学会与它们维系着和谐的关系。如果我们不牵绊于它们,我们就可以平和地与它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是 Chatchawan Rodklongtan 对于幸福和痛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英国一代艺术大咖,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

新古典主义画家。

曾享誉盛名,影响力巨大,

巅峰时刻比肩毕加索。

约翰·威廉·格维得(1861-1922)

他也是英国艺术史中

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他的生活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格维得最擅长的就是画美女,尤其擅长以女性柔软的纱织面料服饰来体现她们肌肤和体态的美感。

雅典娜

他画笔下众多的年轻美女大都神态悠闲而感性十足,容貌俊美、体态丰腴、艳丽柔美,非常有质感,他的美女图被认为是“西方的仕女画”。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沉静之美和令人惊诧的技术处理让人羡慕。

约翰·威廉·格维得作品(局部图)

在当时的一段时间内,约翰·威廉·格维得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人们纷纷都将他称为艺术的大师,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赞扬和追随。

传神谕者

他的风格有着“前拉斐尔派”和“新古典主义”晚期的风格特点。

温泉浴室

小贴士: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在17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

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的香水

但是后来,随着毕加索时代的到来,人们将目光转移到了新的艺术风格上。从此以后,约翰·威廉·格维得便受到了冷落,就好像一个人从高处被重重的摔下,他的作品风格渐渐处于失势的境地。

温泉浴室

由于一时接受不了当时的落差,所以,在约翰·威廉·格维得61岁的时候,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跌宕起伏的一生。

维纳斯在沐浴

在遗书中,约翰·威廉·格维得这样写到:这个世界太小了,容不下我。

女祭司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家人在得知他的死后,都表现的极为平常,好像都事不关己的样子。其实,约翰·威廉·格维得的家人是不同意他的走上艺术这条道路的,因为这点,很早之前,约翰·威廉·格维得便和家人划分清了关系。

供奉维纳斯

在约翰·威廉·格维得死后,家人烧掉了关于他绘画方面的所有留下来的手稿。

海滨

一代艺术大咖,未曾留下身后名,就这样“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了”,还好,我们有这些画可以欣赏……

懒惰

孔雀扇子

带着紫色花冠的少女

古老的游戏

酒神女祭司在庙门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