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永的《雨霖铃》是名词,被3位不知名网友改写成诗,都是高手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0-03

相信大家在读书时代写文章时,都曾有过借用古诗词的经历。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格调,另一方面是有些古诗词名句写得实在太好,自己再难想到更好的表达。

其实这种借用、化用的行为,并不局限于今人。哪怕是那些名垂青史的大文人,很多时候也会化用前人的名句,就像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木兰花》词中有“长如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正是化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曾将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化用为“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不过这样的借用或者化用,大多都是摘取前人诗词中的某一句,很少会出现全文化用的。因为如果全文化用了,那其实就相当于改编。就像周邦彦入选《宋词三百首》的《西河·金陵怀古》,全词分为三阕,前两阕是刘禹锡《石头城》整首诗的铺散开来,第三阕同样是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整首诗的铺陈。不过周邦彦的铺陈有着他艺术才情的支撑,不仅没有惹来非议,相反还因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其中的匠心独具,历来备受赞誉。

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内容也是关于古诗词改写。这一次被改写的作品是柳永的名词《雨霖铃》,而“操刀”改写的是3位不知名网友。那他们改的水平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柳永的原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这首经典名词相信喜欢古诗词的朋友都不陌生。柳永一生混迹于烟花柳巷之地,常为歌女填词,所以自然少不了情事。这首词应该是他从当时的京城离开时,和一位恋人伤别离之作。

这首词上阕描写的是词人和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起首三句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这几句也奠定了全词凄凉的氛围。紧接着描写的是离别的场景,送别酒宴上也没什么兴致,虽然彼此之间满是不舍,但是行舟却在催促词人出发,这不仅是外部的矛盾,也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矛盾。

离别之际,两人泪眼婆娑看着彼此,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出口,但是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相对凝噎,不得不说词人这两句将离别之人的举动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尽得神髓。最后一句,词人这一去,烟波浩渺,天地广大,却只自己孑然一身,其中滋味想想便令人心酸。

下阕,此人面对离别的难舍难分,不由感叹,虽然明知离别自古都是愁苦的,但是现在这场离别,在清冷的秋天更是凄凉得让人难以忍受。紧接着三句则是词人对于出发后的想象,等到自己酒醒的时候,也不知道会到哪里,或许那个时候正是秋风瑟瑟,吹过挂着残月的柳梢,这样的场景也表露出词人离愁之深。

以上内容词人寄情于景,以景语写情语,接下来词人不再借助景物,而是直接抒情。自己这一去,两人面对的将是长久的离别,便是遇到良辰美景,想来自己也是无心欣赏,也如同虚设一般。自己即使有着满腔的情意,到了那个时候两人天各一方,也是无人可以倾诉。由此词人的离愁被推至更深处,令人读之不由怅然。

柳永这首词写得自然是好极了。那么3位网友将它改成诗又会是怎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改后的三首诗:

这三首诗在意象和意境上,基本都是遵循了柳永的词作。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声律和平仄上的问题,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够改成这样已经是不简单了,让人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尤其是第三首改得最为凝练,但它也很好地保留了柳永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因素,虽少了柳永词作的中的起伏跌宕,但也别有滋味。

对于这3位网友改的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当然,大家也可以晒出自己改后的作品,供大家交流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