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斋论联‖七嘴八舌说“犯题”

 风吟楼 2020-10-04




七嘴八舌说“犯题”



七嘴八舌说“犯题”

01.河南南召  李青旺

写诗写联,在句子中出现与题目相同的字叫犯题。犯题,会造成在文字上浪费、在意思上重复、在视觉上累赘的弊病,因此,我们要尽量避之。但我认为,一切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我们写的嵌名联,只要嵌的自然,嵌出了新意,读起来反而更加生动感人。简言之,在犯题的问题上,诗要求的严一些,而联可以视情况而定。

02.云南龙陵  房家维

字面岂能冲帝讳;

谜中不可露原形。

03.湖北麻城  张远近

犯题是指在诗联句中出现了与题目相同的字。如果犯题,诗联作品就会显得不够含蓄生动。因此在诗联创作中,能不犯题还是尽量不犯题的好。但象我这样的初学者,想要做到不犯题,恐怕难度比较大,所以唯有加倍努力。

04.山西偏关  范荣

本人才疏学浅,“犯题”一说只在诗钟中见过,诗词中未闻此说。倒是见过“避题”的好词,如: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这首词里未出现“咏”和“梅”任何一字,却写出梅花傲雪报春的气势。我认为,对于诗钟来说,不犯题已约定成俗,除非有明确要求,如:晦明格;对于诗词来说,“犯题”“避题”都无妨,不要因此束缚手脚和思路。

05.河北  李秀英

我是初学者,经常犯题,好像内容里不提主题生怕读者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有老师曾经和我说过,在写诗或者写联中,标题上有的字,内容里就不能再出现了,这是大忌,只有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什么,这才是好诗好联,现在才明白了!但因为自己才疏学浅,很难写出突出主题的好诗好联来,今后多向大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尽量少犯这样的毛病!

06.湖北大冶  石钧

犯题与否,各有信奉,纵观今古,伟人名人,都是率意而为。不过,我是尽量避之,除非嵌字。

07.江苏泰州  杨红珍

写楹联与写诗词相比更是“螺丝壳里做道场”,惜字如金。要通过不同的文字来表达主题,避免用字重复。犯题好比味同嚼蜡,重三道四。一副楹联字那么少,何必不用其它的字来避免减少空间的浪费呢?

08.山东临清  杨学印

写诗写联尽量避免犯题。但也不应刻意为之。以词害意。要说明白自己想说得话。只要不违律就行。

09.甘肃兰州  牛牧之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10.江西遂川  彭克云

“犯题”是指诗联中的文字犯了题目中的文字。犯题与否?写诗作联能否犯题,不能一概而论。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瀑布”。可见,唐人是不忌讳“犯题”的。还如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夜”即“元夕”,可见宋人也不在乎是否犯题。另如酒肆联“酒已酿成,人尽说青州从事;客来如顾,我岂为白眼主人。”2015年羊年最佳春联一一山东魏玉新老师的联作“羊示吉祥,福泽华夏;人言诚信,春满乾坤。”等都是起笔入题,都是联中上品。所以除了诗钟之外,写诗作联不必太在意是否犯题。

11.湖北黄冈  殷尚华

莫让框条缠手脚;

当崇诗句见精神。

12.河南  杨东升

管领清规戒律;

来分素业诗书。

13.广东五华  王永祝

没有规定的,可犯题,尽量少犯题。设有规定的,按规定,坚决不犯题。写作时,应按题目写准,否则,没有点题,移到别处也可用。

14.黑龙江  黄振业

诗钟有不许犯题之说,而诗词对联没有犯题之规。如果题目要求不许犯题,那就应该依规而行。我认为这种只许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方式去表现主题,很有意思,也很有趣味,不应否定。

如果搭上一眼就能看出作者所言何物,这正说明了作者手法的高超,这比上来就点明主题,显得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但问题是有些事物,如果不许犯题难度较大,比如说,一些花卉,除了那些特点突出,个性鲜明的以外,比如鸡冠花、蝴蝶兰、菊花等。有些花卉如果不许犯题,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千篇一律,分辨不出到底是什么花了。为了点出花名,我们往往采用各种典故来说,结果读者知道是什么花了,但是花的音容笑貌却没有被充分表达出来。有些人则采取拟人化的写法,那安在哪种花的头上都可以。不许犯题,很有意思,既能锻炼观赏力,又能发挥想象力,还能显示表达力,值得提倡。

15.黑龙江哈尔滨  王继荣

本人认为:写诗词曲赋没有犯题一说,反而必须围绕着题目来写。而诗钟(折枝诗)写作时则不然,有时是不允许犯题的。诗钟分空咏、分咏、专咏三类。空咏即嵌字,要把钟题字嵌在联中。分咏则是将两个题目分别作为上下联所咏内容,要求避开题字而写。专咏则是就一个题目写成一副对联,是要避开题目的。但是,诗钟中有一种称为柳暗花明(晦明)的格式,即明嵌暗表,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含题字。

16.湖南临武  肖德飞

犯题在诗钟是不允许的,对联不要求,没问题,如要求不犯题,那么就一定不要犯规,犯题除表面字外,与题目含意一样也不能写进去如写“酒”,除“酒”字不能出现在对联里,与酒相联的美称别称如“杜康、金波、绿蚁”等不能用。个见,是否正确,请大家指正。

17.湖南  罗伏秋

我想诗词联不准犯题,这只是临时,或出题者之规定,而不是固定的规則。案出题者求要求写作,是作者应考虑的,而且必须做到,也能夠做到。岳阳一农村老汉善诗联,有一叫李虎的文化小官,请老汉以自已的名字虎作一首诗,老汉推敲再三,作咏虎诗日:

一啸振山岗,位尊百兽王。谨防狐假弄,绝莫走平阳。

诗中句句言虎而不带一个虎字,应该不犯题吧。按要求写作品,是作者本份。

18.江西余平  周钧

题字不宜居两句;

佳联自可值千金。

19.河南南召  刘长青

犯题有直接间接之分,如《咏荷花》荷花争艳在池塘,就是犯题,太直白,重复。如,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万里雪飘的雪在这里不叫犯题,而是点透题旨,再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私下认为,若在诗的中间或未尾出现的重题现象或不是完全重题应该不叫犯题吧?

20.山西芮城  陈昌乐

联的题字和联句文重字只是一种联技,并非对联必备。也是一种文字游戏,可自由选择,如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各有所美。

21.黑龙江  李海英

有题目的诗词联作品包括题目和主体内容两部分,如果 主体内容和题目有重复的字句就是犯题了,古代也有很多犯题作品,如果不犯题可以达到增容扩意的效果,特别是篇幅短小的诗词联不犯题更有利于扩大内容盛载量,突破表达上的限制。

古人有犯题现象,但是那些文人墨客高手如云,并没有影响其意境。还有一种可能,应该是因为诗词联还没有发展到更规范的程度,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定的格律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的发展,文人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格律要求,直到发展到最高峰(比如律诗到了唐朝发展到最高峰,词到了宋发展到最高峰所以称唐诗宋词元曲)。所以在诗词联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古代不少名诗词联虽然意境优美,但是也有犯题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文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不犯题更利于写出名篇佳作来,随着诗词联这些文学样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律体系。我们现在从古人那里学习了这些有利于写作的格律要求,就应该按照格律要求去做,比如犯题,实际就是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吧?既然重复了,诗词联字数篇幅都有限制,如果犯题岂不是浪费笔墨?那还能是好作品么?诗词联每一个字都不能浪费,应该惜字如金才是,不犯题也是为扩大诗词联的容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诗词联,这才有了不犯题之说吧?所以古人的文学研究经验应该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更利于写出精品来。如果因为这个约束而害意,可以不用拘泥于犯题之说,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吧?前人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应该还是不犯题的好。

22.江苏泰州  杜萍

我们的诗词老师一再强调,标题中有的词,在诗联中不要出现。这是初学者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23.甘肃天水  颜刚强

文似看山波浪涌;

题如行路雪泥多。

24.黑龙江哈尔滨  李士权

“犯题”是指诗词联写作中,笔者违背了命题人的要求,而在正文中出现与题目相同文字的一种语言现象。至于对联的犯题,本人初学,还没有写过要求不准犯题的楹联。对这个话题,自己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无知者无畏,也参与一下,衷心希望得师友们的指教。有人说“诗为文之妙,联为诗之精”。可见联的用字与诗词相较更为苛刻和经济。更有甚者,命题人不但规定不准犯题,还对上下比的字数进行限定。

试想,字数本来有限,上下比再出现和题目重复的文字,岂不是做了不惜浪费有限墨迹而大损笔力的陪本生意了吗?撰联者自当反复推敲惜字如金。但大多对联都无“犯题”之束缚。除嵌名联诗钟外,大多把创作的自由全部交给笔者。我以为我们在平时的练笔中,就是没有“犯题”的规定,自己亦应尽量不“犯题”。这样方可使少许的联语尽量加大其内容的容量,从而收到含蓄隽永,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5.湖南醴陵  邓元军

“无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是联家约定俗成的事情,毋须多言。至于犯题一说,本人认为出题者应说明一下为最好,省得误导答题者,对于出题者应不应该说明,我还不清楚国家有什么条文规定,有一些题很难做到不犯题,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等,特别是带有数字的题目,你怎么说明是三字经呢?因“三字”不能提,仁义道德等文字好多古文都有,很难说明问题,如选其内容带三个字的句段,也不能说明就是三字经了,既然出题者不提可不可犯题,我只有选择“犯题”了,上述为本人浅见,不须苟同。

26.湖北松滋  苏传国

行行宝典金镶玉;

字字珠玑吕振声。

27.山东临清  扈金海

楹联征稿对“不犯题”要求,是对撰联艺术和意境展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诗钟联的分咏、合咏,要求更严格,习联爱好者更应慎之又慎。诗钟练习,不仅避讳题目中的字,有时出现别称也为“犯题”。

28.青海西宁  赵春恩

云烟静锁池塘柳;

笔砚潜通翰墨魂。

29.广西  蒋桂凤

我认为诗词创作要求不能犯题是正确的,其好处我在此不作论述。为什么在古诗词中有不少犯题的例子呢?我认为诗人作诗很多是即兴有感而发,不拟题目的。我们看到的题目,很有可能是后人给加上的。

30.云南玉溪  黄保权

文如湖水波涛静;

题似岭岚蕴藏深。

31.山东临清  施华石

犯题与否,得看要求。出题一方提出”不犯题”,诗联中且一字不可沾,沾一字则为犯题。我们的诗联则“全军覆没”。如出题一方不提”犯题”要求,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发挥优势,任意驰骋。

32.河南洛阳  毛利民

犯题一般是指诗联正文中出现题目字样。我意:凡要求不得犯题的,应严格遵之不犯题;没有明确要求不犯题的,尽量不犯题。

行文,话不直说,旁敲侧击,善用含蓄,形象表达,实乃最佳。题目张三,正文中力争做到:不写其名,只谈其简历、性格、特征、作为等等,达到效果是一目了然,只能是张三,而不是他人,类推,题广西,写桂林山水的景,只能是广西,而不是别域,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33.河南南召  杨立军

诗词楹联没有谁规定不准犯题字,当然,为了从严要求,朝这高度努力,绝对是好事。如果因自设框框而害意,则得不尝失。若出题人有这个要求,那就别论了。只是诗钟有不准犯题字的格式。

34.湖南  刘良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叔祖父刘申之以“春城无处不飞花”为题叫我写一首诗。初次写诗,不知如何是好。几天后,好不容易凑成四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疑是青烟疑是霞……”我忐忑不安地送给叔祖公看。叔祖公一看,说:“我是叫你以‘春城无处不飞花’为题写诗,不能这样写,这样写是骂题。”几十年过去了,我后来写诗决不敢有犯题的字。

35.广西南宁  杜泰年

因为自己是初学者,对楹联创作与犯题问题了解得太少,所以查阅了《联律通则》第十条所列三点避忌问题,未见有犯题一说,据此,我的理解是,在实际创作中,有的联作如果不犯题,会让读者有猜谜的感觉,为了不使读联者云里雾里,也只好冒犯一下题目了。事实上,从自己读到的有限的楹联作品来看,还是见到一些犯题的联作,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名联和获奖联,即便如此,也不防碍它们成为好联。因此,个人认为,楹联创作要不要避犯题,还得看征联方有无明确要求。的确,从提高楹联创作水平的角度考虑,能做到不犯题应该是最佳选择。至于诗钟创作,《诗钟通则》早有定规,分咏合咏不可犯题,撰联者当严格遵守。

36.青海  李金梅

犯题就是作品中不能出现命题中的任何一个字,只能同意象表达,可用比喻、拟人等多种表达方式,但字面不允许重复题目中的某一个字,避嫌同字。

37.山东临清  魏玉秋

犯题是明确于诗钟的禁忌,并不实录于诗词联赋中,故尔犯之与否,取决于场合,一般默认为比赛应征时,以不犯为佳;而个人习作,则百无禁忌。但无论两者,皆以作品内容为主,是否冲犯,不是衡量标准。将'不犯'以为然,要求自身则无可厚非,但勿施于人。



    总顾问:常  江

    主管:西峡县文联

    主办:西峡诗词楹联家协会

    主编:杨  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