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6000年考—破译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密码(6-10)

 文化佳园 2020-10-04
作者 杨永明

(六)

阪泉之战发生于神农氏时代之末,由原始农业开创的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为物质而进行的战争日益增多,社会分化日益加剧,氏族制度的习惯法对于调节社会矛盾已经无能为力了。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战争,首先是亲属部落联合在一起,结成联盟,进而又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势力强大的黄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顺从者,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豪强部落”。而活动地区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势力,也成为了一方雄者。两强相遇,阪泉之战爆发了。
《国语·晋语四》载,在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战争的起因,是自黄帝建议派官到少昊、太昊两地施治,炎帝亲往太昊之时或已有异志。其后在涿鹿决战之前,黄帝为使骄兵之计,做好战场摆布,故意按兵不动,未及时出兵救援被蚩尤追杀的炎帝,炎帝对此心有所怨。所以,当黄帝打败蚩尤而喘息未定之际,炎帝就向黄帝发难,挑起了又一场战争,其战争的核心本质是权位之争。事实上,阪泉之战,亦是部落方国时期双头领导体制向文明时代一元领导体制的一个转换。部落方国帝、后双头领导中,其掌握军事领导大权的“帝”,取代行政领袖之“后”,成为文明国家制度下的第一代君主,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战争的过程,黄帝刚刚打败蚩尤,一直屯兵于阪泉而作旁观的炎帝,突然向黄帝发起攻击,他想趁黄帝因多年征战疲惫不堪之际,将黄帝一举打败,以泄胸中积聚已久的怨,并借此洗掉与蚩尤一战即溃的耻辱,重振往日雄风。
    黄帝虽经多方努力而终不能化解炎帝的怨恨,因而叹息:“贞良而亡,先人余殃。猖獗而活,先人连祸。卑而正如增,高而倚者崩。山有木,其实屯屯。虎狼为猛可揗,昆弟相居,不能相顺。同则不肯,离则不能。伤国之神,神何不来?胡不来相教顺兄弟?兹昆弟之亲,尚何易哉!”于是黄帝告知炎帝,择日决战。一连两天,黄帝都是亲率熊、罴、貔、貅、貙、虎六部之军,出轩辕之丘,在阪水河谷谷口树大旗七杆,摆起了一字长蛇阵,向阪泉进军,炎帝自然严阵以待。但战斗的结果,却都是黄帝所率的军队显得十分疲惫,不胜而归轩辕之丘。到了第三天,当两军相接之际,黄帝突然摆动大纛,以黄帝所在之卫队为摇光,后队变前卫,分别以六部之军为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变成了一个七星北斗军阵,其以虎部军队为首的的斗魁,立刻形成了杓头一样三面包围、一面开网的阵势,旋风似地卷向炎帝。炎帝心慌,急忙夺路而逃,谁知黄帝却紧握杓柄挥动,炎帝始终难逃杓形军阵而做了战俘。回到轩辕,文武群臣以礼恭迎他们的行政领袖,黄帝亦动情抚慰,但炎帝却很冷漠,辞而不再做事,直到黄帝一统华夏,派官置法以治国,炎帝才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 
后,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建立了神州一统的黄帝部落帝国。阪泉之战使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根据考古发现,炎帝的时代,“是一个血与火搏斗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明诞生的时代”。史书载,炎帝姓姜名轨,又名石年,生于烈山,长于姜水。因为他把火广泛运用于生活生产,有火之德,被人们尊为“火师”。随着耕播农业的日趋成熟,先民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就需要有各种器具、器皿储藏和加工食物。于是,炎帝“耕而作陶,埏埴为器”,又发明了冶陶技术,也正是在冶陶过程中获得金属的冶练技术。当然,最先冶出的应该是金,因为金的溶点比铜的低。
据《史记·黄帝本纪》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所以,女娲伏羲圣道金剑必须有炎帝火部落的参与,并且还要有制出了金剑铠和青铜器的蚩尤部的技术合作,是黃河流域的黄帝,统一了淮河、长江流域的炎帝、蚩尤二部之后的杰作。因此女娲伏羲圣道剑上东西贯穿中华版图的三条剑槽代表的就是黃河、淮河、长江等三条大江,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帝国的江山一统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第一次大统一维系了两千年直到春秋战国,因此,我们把圣道剑定名为“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

(七)

中华民族雄起来
每次面对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就象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我的心便会强烈震撼并肃然敬畏起来——
一.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重600克,需多少天然砂金才能溶铸?这些砂金又要多少年才能积累?
二.先民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发现金可熔为金水,而把金水按照自己的意愿浇铸成需要的工艺品,从最初使用的范铸法来说,曾经历了多少次试验又多少次失败?女娲伏羲圣道金剑这么多的內容又这么复杂的工艺,经历了多少次做了又毀,毀了又做的反反复复才造就了这件艺术杰作? 
三.由于范模的不精密不牢靠,所以有些细小部份掉了,如表示“上”或“走”的白天的“人” 字掉了脚;表示“日” 字的太阳也不圆。由于泥范不严密导至合缝处溢出来许多,在没有锉的时代,硬是用利器把多余部份一丝一丝切割下来!所以,整把金剑上我们都找不到用锉的痕迹,只有一条一条无法数清的切痕有条理的排列着。
四.从剑身的设计看,毫无疑义,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设计家的伟大作品。仅从剑柄和剑面的巧妙组合上就可看到设计者的大手笔——他把中华民族的两大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龙图腾熔铸为剑柄;而抓住中华山河西高东低的特点用最简单的四种符号便把最丰富的内容铸在了二指宽的剑面上。
五、《史记》说:“太昊(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纹)章,地应以龙马负图。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从伏羲造文字开始了纹文记事,即图画文字和图示文字的表意符号记事代替结绳记事始,到黄帝时,中华民族的祖先们,运用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使图画文字和图示文字的表意和表事不但精准并且内函也十分丰富了。请看,一个广博的世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四海一统,还有政治、军亊、经济、文化,更有祖宗崇拜,中华图腾,民族精神等等,竟然只用了30类180个“天文古字铭之”于寸金之地,这怎不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和敬畏。因此,这些天文古字就是距今7000年的宁夏大麦地岩画,到伏羲造文字纹文记事,再到黄帝时的数千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的金色凝聚,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初期的辉煌总结。
六、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集大成。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集中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冶炼法、范铸法、模子设计,剑体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图腾与人物的形象塑造,剑柄和剑面的意象组合,造字法、文字学、雕刻学、绘画法、绘图学、地理学、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合二为一的哲学观……浩然大气包容了宇宙天地!这决非是一个人或一个部落所能完成的,必定是统一之后的黃帝部落帝国,听取了众多意见,集中了炎、黃、蚩尤三大部落的智慧,为纪念中华部落帝国的第一次大一统而铸造的。 
    当前,国内外均有学者说,中国的文明史应从产生甲骨文字和铸造青铜器的商代算起,只有3300年,甚至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失掉了排座次,如此论调使许多国人失了中气没了底气。于是,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标杆,我们很有必要将此金剑拿到世界去亮亮,从而大气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并不是最古老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也不是领土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疆域却在世界史上拥有独一无二不可撼动的地位。翻开世界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之前,也就是相当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时期。埃及人在公元前4241年就有了历法,而几乎以此同期,中国的伏羲帝也造出了八卦,后被铸在女娲伏羲圣道金剑上;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00年有了楔形文字的雏形,而中国的伏羲帝早已经能作伏羲造文字开始了纹文记事, 以至于在千年后,炎黄二帝仅用180个单字、符号和复合图文,在寸金之剑上铸了一部金书,其文化视野已经达到了海阔天空的致极境界;第一乌尔王朝于公元前3000年在幼发拉底河入海处出现,此时,中国的黃帝统一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强大的部落帝国——黃帝部落帝国;基什王于公元前2870年裁定两河流域两邦间的疆界争执并树立界石,在中国,稍前的黄帝部落帝国已铸造了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并将部落帝国的基本疆域界定在了黃河、淮河、长江流域;埃及的第三王朝(公元前2780—前2680年)开始建造金字塔,而此前的黄帝缔造的部落帝国所铸造的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决非金字塔可比拟。
    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出现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随后,希腊、罗马、波斯、萨珊朝等都开始了对金银器的广泛使用。而这些金银器均为小型装饰制品,小巧简约、清新活泼便是此时金银器的特征。这样,当其他文明古国的小布点金器还在远古闪着萤萤之光时,中华民族的祖先却举起了中华部落帝国重器——600克的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并用其灿烂的圣道金光照亮了人类文眀初始的天空。同样是金子,价值竟天差地别,那些装饰了王妃、公主们的金子会不会长叹息曰:恨不生华夏!
                           
(八)

 1894年伦敦大学教授拉克伯里在《中国古文明西来论》一书中,以巴比伦古史与中国古史相比附,认为中国民族来自巴比伦。说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为中国的八卦与文字之源,中国小麦系自巴比伦传入,一年四季、置闰月、12甲子循环,60年为一纪等皆来自巴比伦。巴比伦的酋长奈亨台于公元前2282年率领巴克族东迁。此酋长即黄帝。此说认定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全是外来户,与本土并无渊源,截断了黄帝与女娲、伏羲、神农的血脉关系,把伏羲、神农以前的史事一笔抹杀。此等谬说更经那群别有用心的日本学者的大肆鼓吹,竟然成了定律,连章太炎先生等人也都相信起来,于是乎,多少国人皆脑袋低垂,恨不得钻进了肚子,似乎已经成了私生子。弱国无外交,弱国的文明史也只能任人阉割,中华五千年文明从来没有如此危机过!  1926年2月5日,家家户户忙着过小年。32岁的李济却匆匆收拾行囊,踏上晋南考古之旅。他怀里揣着清华校长曹云祥和梁启超写给当地官员的信,沉甸甸的,装着的是整个中国知识界的厚望:以现代考古学确认中华文明的本土起源,重建中国古史。于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文明探源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关系到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命题。
    1972年,在亚利桑那州出土了许多零碎陶片,其中一件已有7000 年历史的古印第安人彩陶,其上刻划有易经文字。美籍华裔考古学家洪天水经数十年考证,加上在圣地亚哥又出土破片,发现有9个符号与中国半坡文化使用的表意符号完全相同,经过比对113 个标本,又将符号表意内容与中国古籍和易经印证,发现这些彩钵应是中国人自上古半坡氏族移居美洲的一个明证。再加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考古学教授塔那,根据对9000 名哥伦布以前美洲印第安人、阿留申人和爱斯基摩人牙齿及骨骼的检查,作出美洲先民于2万年前来自中国北方的结论,他认为来自中国的移民可能分三批,一批是经由白令海峡陆桥的南缘移来,美国西北部的那狄恩印第安人则经由陆桥北缘从西伯利亚丛林来到美洲,另一批为远洋渡海而来。地球科学已证实白令海峡原本有陆桥连接着亚洲和美洲大陆,但因14000年前巨大的冰河溶解,海平面上升而淹没。可见,一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已经能远涉重洋移民美洲,何况西亚的巴比伦了。
    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用象形、指事、会意等独具中国特色的造字法回击了拉克伯里所说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为中国的八卦与文字之源的危言耸听;更用炎、黄在金剑上铸女娲伏羲充分确立二人中华民族圣祖地位的金史彻底砸烂了拉克伯里“中国民族来自巴比伦、黄帝是巴比伦的酋长奈亨台” 的荒谬论断。如果确定了黄帝5000年生卒年,拉克伯里会不会改口说“巴比伦的酋长奈亨台是黄帝的某辈孙子率领华夏族的西迁?”
    近百年来,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如按时间长短排列,则埃及居第一位,其文明史长达六千余年;次为巴比伦,五千余年;再次印度,五千年;最后为中华文明,近五千年。而那些对我们持偏见的西方学者,更不承认我们的文明史有五千年,认为只有三千余年。文明史长短是怎么计算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坐次是怎么排出来的?这就决定于“文明”这个概念如何解释,而这种解释权却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的手中。他们认为:要说一块地方,一个族群已经进入“文明”,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四个条件是:
    一、已经有了有系统的文字。
    二、已经有了青铜器(包括生产工具和武器)。
   三、已经有了城市(兼具防御功能与交易功能)。
   四、已经有了神庙(指大型的宗教性建筑物)。
    有人埋怨这个标准对中国的苛刻,我们不但不认为它苛刻,相反认为这个标准还不够全面和严格,少了精神文明这个特重部件,因为那才是民族永远不灭的灵魂。在这柄釆天地之灵气,铸日月之精华的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上的圣道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国之魂。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曾说:中国古史的框架、脉络可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这就是我国历史的基本国情。”
   因此,中华文明史的范围,距今一万年、五千年、两千年是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当之无愧应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里程碑,并且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的金色标杆。
    幼发垃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早已找不到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基什人的国家,也根本见不到第一乌尔王朝的踪影了。埃及作为国家的名字虽然还存在,但早已不是当年的主人了。从公元前1680年开始,喜克索人、利比亚人、库施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走马灯似的在这块土地上播撒着自己的种子,原来的埃及人早已血脉中断熔化在众多的外来人中,就连从公元前3000年起就开始使用的埃及语也早已香消玉殒了。不仅埃及,就是其他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印度、罗马等无不如此,这就是世界悲剧。而中国在公元前3000年黄帝建立了华夏部落大帝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从此,尽管也出现过内乱、分裂、民族战争和改朝换代,但是以汉族(华夏族)为主体的血脉通畅的多民族政权实体不仅始终存在,而且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在18世纪中叶形成了中国的极盛疆域。
    这是一部金铸的信史,一部中国神奇的上古金书,是在黄帝的领导下,集炎帝、黄帝、蚩尤三部的智慧设计铸造的,史官仓颉用伏羲千年以来所造的八卦字、符号和自造的图画字记录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大事件:经过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黃帝统一了炎帝、蚩尤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华部落帝国,并将部落帝国的基本疆域界定在了黃河、淮河、长江流域,其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从而确立了一座其他文明不可达及的文明高峰,随后跟进的便是一个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美轮美奂的青铜器时代。



(九)

灿烂的精神家园
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是中华民族先祖们高度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作者以睿智的思想、丰富的学识、浩大的气魄、神奇的想象和高度概括的笔力,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铸造了这把举世无双的中华神剑,并以其灿烂的金光照亮了人类文明初始的天空。18年来我一遍又一遍苦读这部圣书,终于读出了中华圣祖们从远古传来的三十二大文化信息——
信息一.金剑倒立便是“中国”二字。这是两个艺术连体字,整体的“中”字和下半部分浓缩的中国地形图之“国”字便构成了“中国”。我们就是天圆地方的中心,我们伟大的祖国就雄立在世界中心,所以我们的名字就叫“中国”。这就是仓颉铸下的“中国”,是炎、黄共识的以女娲伏羲为国母国父的“中国”。
“中国” 一词 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上,何尊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洛阳)的史实,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遗址古墓中发现一件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上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就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吉祥中国”。更应该记住的是,五千年前的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最先铸其形,两千年后的青铜器何尊铭其文。金铜铸“中国”,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久远与不朽。
    最经典的是,三千年后的汉代织绵“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天地回转,日月经天,五星(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辰星)千年难以聚合。然而,汉武帝时,漠北大决战,后方长安正在等待决战的消息。天文官夜观天象,见五星出于东方连珠成线,便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大喜,笑对群臣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漠北决战将大胜。”于是,便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放进了作战诏书中,果然没多久前方就捷报频传了。据天文学家观察,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东方的天文奇观。美国学者、天文考古学家班大为在他研究中国古代五星聚合的论文里满怀激情地写道:“伴随2040年9月五星聚会奇观同时到来的,很可能是中国再次走向繁荣和富强。”也就是说,20年后中国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古墓中发现一件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新疆博物馆。上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信息二.它铭刻了中国的江河湖泊、高山大川,并把这面位于山海之间、西高东低的国土确定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神圣家园。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上的“字” 应该是黃帝的史官仓颉铸上去的,据说,铸剑之前,黃帝命仓颉造字代替结绳记事,仓颉接受任务后,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还没有进展。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大雪,仓颉外出打猎,顺便放松一下。一路上,看到山鸡、小鹿跑过,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脚印。仓颉发现,他们的脚印都不相同,突然来了灵感。画山鸡的脚印就代表山鸡,画鹿的脚印不就是鹿吗。如果把世界上的东西形象特征画出来,不就代表不同的东西了吗。仓颉向黄帝报告,黄帝听了非常高兴。命仓颉把全天下的东西,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飞禽走兽,都按其特征画出来,并把这种符号叫做“字”。面向东方面向大海,西高东低是中国地形的最大特征,仓颉正是抓住这一典型特征设计出了这幅浓缩的中国地图。这幅浓缩的中国地图就像小学生的教科书,把这片西高东低的圣土铭铸在了中华民族的金色童年,意在告诫子孙:永远捍卫,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


信息三.成熟的中华龙造型。闻一多认为,上古部落时代,各个部落有自己的图腾,有蛇,有鹿,有鹰,各种动物都有。每当一个部落打败另一个部落的时候,不管是为了炫耀战功,还是为了安抚新打败的部落民众,都会把对方图腾的一部分融入自身的图腾中,所以,龙是骆驼头、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鳞、鹰爪、泥鳅尾。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井然有序;龙爪如鹰爪,尖锐有力;龙角如鹿角,华美稳重。如此优优之势的组合自然是万物之灵,于是龙成为灵异、祥瑞、无穷战力之神物。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把神龙定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从而彰显了中华民族创造世界的伟力。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起源于辽宁省阜新县兴隆洼查海遗址的“龙形堆塑”,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该龙是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砌而成。龙身全长19.7米,宽为2米,仰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经考证,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此发现将中国龙文化推溯到了8000年前。苏秉琦教授认为,查海堆塑龙堪称中华第一龙。

无论是距今8000年的辽宁 “前红山文化”的中华第一龙, 还是濮阳西水坡距今 6000年的仰韶文化的中华第二龙, 还是 5000年前的内蒙古红山文化玉龙,它们都赶上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的风际云会,被黃帝命史官仓颉铸在了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这部中华部落帝国的金《宪法》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最正统、最权威的图腾龙,一经最高法的确定,中华龙便成了中国的名片和旗帜,被一代一代传下去,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汉代瓦当上的行龙、隋代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当代吉庆嘉瑞的祥龙。不同时代的龙又显示出不同的造型不同的风采——汉代雄健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华富丽,而当代造型日趋完美的吉祥龙,则是昂首挺胸、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威武雄壮。这恰恰是当代中华民族自信豪放、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信息四.女娲伏羲与龙图腾。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把神龙图腾崇拜和人文始祖崇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熔为一体,由此纠正了五千年来女娲、伏羲是蛇身的误传。据说,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形象就是女娲、伏羲取了蟒蛇的身,锷魚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鱗,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鯊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的, 他们不但把龙定为两大联合部落的图腾并自命为龙的化身。于是,在炎帝、黃帝、蚩尤等人眼里,女娲、伏羲创立了龙图腾,女娲、伏羲就是龙祖龙神,我们都是龙子龙孙,整个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于是,在女娲伏羲轩辕圣道剑这部金宪法中,女娲、伏羲与神龙便完美地三合一了。
    信息五.“ 女娲、伏羲合体图”坚定不移地认定了女娲、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和他们部落之间的婚配孕育了中华民族。女娲为阴帝月亮女神,是阳帝太阳神伏羲的妻子,她辅佐伏羲严禁群婚乱婚,正婚姻而嫁娶,以重万民之判。伏羲殁,群臣推选女娲为君主,号娲皇。娲皇在位,共工作乱,女娲诛之。同时命大臣作笙簧,以通殊风。治平洪水,杀死猛兽,天下大治,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女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才是第二。这就告诉我们,女娲也是真龙天子,这就是轩辕圣道剑中女娲伏羲与神龙完美三合一的理论依据。女娲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护佑我们免受天灾,是民间广泛传颂又长久崇拜的创世女神和人文母祖。所以轩辕圣道剑郑重地告诫我们,不要重男轻女,“三皇五帝”中应该列进女娲成为“四皇五帝”,我们决不能贬低了中华民族这位伟大的娲皇母亲。
    伏羲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易传》说:在远古时代,是伏羲氏统治天下,他经常仰头观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泽壑走向,中华民族国土西高东低这一特征也是伏羲首先发现的,伏羲就应该是中国第一代地理学家;又观鸟兽动物皮毛的纹采和大地上的各类植物各得其宜的情况,近从己身取象,远从器物取象,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创造八卦,用来通晓万事万物变化的性质,用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形状。《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被我国医学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轩辕圣道剑铭铸了“ 女娲、伏羲合体图”,由此否定了女娲、伏羲是神话传说人物之说。炎帝、黃帝、蚩尤铸女娲、伏羲金像就是认定二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并把他们的地位充分地确定下来,就象我们今天近距离的认定孙中山、宋庆龄为国父、国母一样地真切可信。自孔夫子挥笔大删《尚书》以来,女娲、伏羲、神农等三皇均被列为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故司马迁的《史记》只能从五帝之首黃帝开始写起。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的进展,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早期血脉来自于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到秦汉之际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血脉。炎帝、黃帝是华夏族的代表,女娲伏羲是各民族共同尊奉的人文始祖。近人对于伏羲最权威的考证是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此文前半部分从传世文献中搜集了大量龙蛇记载,加上当时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砖石,证明伏羲为龙图腾;后半部采集了近 50则西南少数民族关于伏羲女娲在洪水过后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故事和民俗资料,并加以语音训诂,证明伏羲是南方苗蛮各族的祖先神。此文在以后半个多世纪中被广泛征引,已为不易之论。但近来亦有疑议者,林声认为伏羲的传说不是由古苗蛮民族的遗裔传入的,南方少数民族中洪水后兄妹相婚的传说起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伏羲与女娲也本不相干,两者合谱归宗成为“一家人”是在唐开元之后。常金仓则认为闻一多是从抗战时“中华各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政治目的出发而立论的,是以政治代学术,以西方图腾说和人类学理论附会民间传说,伏羲女娲创世立据不足。二人均对伏羲是南方民族的创世神和祖先神的身份提出质疑。董楚平在《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中,通过对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解读,为闻一多的立论提供了新的证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据1973年对墓藏发掘的报告判断,墓藏年代为战国中晚期。《楚帛书甲篇》是一个完整的创世神话文本,经董楚平解读,释文大意是: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娶女娲,伏羲、女娲二神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诗人陆游对伏羲开天的功勋评价道:“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这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秘密——《楚帛书甲篇》伏羲开天的事迹并非是近代才出土,而是在宋代就已经有了流传,否则,陆游就写不出这两句诗来。
    轩辕圣道剑用“ 女娲伏羲合体拥抱中华万里山河”这幅最神圣最壮美的创世图全面支持了闻一多的理论,并且充分确定,女娲、伏羲不仅仅是南方苗蛮等各族的祖先,更是中华全民族的人文始祖。祖先崇拜是中国人最传统最原始的文化初心,因此,女娲伏羲轩辕圣道金剑是中华文化之根和文明的总源头。正是在这金铸的信史面前,许多理论都得修改,许多观念都得转变,中国历史的远古章节还得依照这部“金宪法”重写,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大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