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特辑】辛弃疾:纵然月不圆,也要留一份清浅给流年

 林樰熳 2020-10-04


(林樰熳,不爱集注,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读诗。欢迎一起走进词人的性灵世界。)

发一个圆圆的月亮给朋友:“中秋快乐哦!”
朋友回了个哭脸:“此地大雨。”
于是,一阵沉默……
唐代的司空图说: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中秋》)”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一个没有月亮的中秋,终究是让人遗憾的。
一千多年前的辛弃疾,也偶遇了这样的一场尴尬。

1

一剪梅 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回忆起往日的中秋,丹桂飘香,皓月当空,花影和月影落在酒杯中,赏花赏月,人也沉醉。
今晚的中秋,同在楼头,同是一樽酒,只是浓云遮蔽了楼阁,细雨打湿了窗纱,却再也不见圆盘的月亮。
月亮哪去了?我真想乘风飞上九霄,问问那天公造物,可是,天路难通,锦书难达。
唉,楼头没有月亮了,但是画堂还有红烛,让我们在摇曳的烛影下,慢慢干了这一杯,唱完这支曲,且醉且从容吧。
 
一剪梅是宋词中常见的小令之一,原意是“一枝梅花”。相传源自周邦彦的词句“一剪梅花万样娇”。
梅花是高洁、坚贞、谦虚、希望等美好寓意的象征,所以古人有赏梅花、插梅花、送梅花的礼仪和习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永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纳兰性德《梦江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一剪梅》词牌的句式特点是一个七字句拖出两个四字句,形成一组固定结构。上下两阙,每阙两组,在节奏上既整齐又错落有致。
又因在四字句中采用反复手法,又产生了回环迭唱的效果,所以,整体读来玲珑有致,节奏感和韵律感都很强。
这首词在韵律上是有一个小瑕疵的,但这并不影响它思想和语言上的独特之美。


2
词人用对比的手法对整首词进行了布局。
上阙是有月和无月的对比。
有月时“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无月时“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有月时欢娱中透着雅致,无月时清冷中带着失落。
天气的潮湿带来了心情的潮湿,这一年怕是真的要虚过秋了。
下阙是反抗和妥协的对比。
词人是个武将,起拍,他笔锋一转,便要发怒,你们到底把月亮弄哪去了??
可是,话未出口,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连三军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怎么办呢,还要继续气咻咻地虚度这一晚吗?
No!月不走,烛来凑,酒还是要喝滴,“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如果说上阙是借时空描述景观上的对比,那么下阙就隐含着一组情绪上的对比,就在这一急一缓,一嗔一放之间,我们既看见了他丢失了希望后的失落,也看见了他在不适宜环境下的变通心理和旷达心态。
3
这首词的大约写于带湖时期,具体年份已无考证。
对于胸怀复国大业的将领来说,偏安是最不能忍受的耻辱,安逸是最无可奈何的浪费。
可是,公元1181年,就在辛弃疾创建的飞虎军荣登“江上诸军之冠”,抗金实力达到巅峰的时候,他的政治生涯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他的功绩严重影响了另一些人的事业,公元1182年,在言官的大肆攻击下,南宋小皇朝给辛弃疾定了如下罪状:
肆厥贪求,指公财为囊橐;敢于诛艾,视赤子犹草菅。凭陵上司,缔结同类。愤形中外之士,怨积江湖之民。方广赂遗,庶消讥议。——《辛弃疾落职罢新任制》
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贪污受贿,草菅人命,其结果是削官还爵,逐出京城,都已经是从轻发落了。
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带着满腔的愤懑和失落,率领着一家老小翻山越岭,来到了偏僻山野的江西上尧,在一条名叫带湖的小河边按上了自己的家,一住就是近二十年。


4
壮丽的理想如傍晚的夕阳,纵然染红了半个天宇,却依然渐趋渐淡,渐行渐远,只剩下一抹虚幻的影子。
在反对派们的强力打击下,辛弃疾不屈的头颅昂起又被摁下,浮起又被沉没,终于和岁月一起渐渐老于户牖之下,唯剩一阙阙苍凉而悲壮的词忠实地记录着当年的心路历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然而在他留下的600多词作中,带湖作品却以别具一格的清丽和俊逸冲淡了他豪迈和沉郁的主旋律,让我们看见一个人在新环境中的旷放和睿智。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 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 老夫静处闲看。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他著名的新名号“稼轩”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诞生,从一方面表达了他人生重心的转移。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环境和命运的变化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人需要在适应中学会调节,在调节中学会改变,在改变中学会蛰伏,在蛰伏中学会强大,在强大中学会智慧,在智慧中学会豁达,这不失为一条正确的修炼之路。
就如辛弃疾,纵然无月朗照,还有烛影摇红。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总会看见惊艳的瞬间。
(林樰熳,海角女子,幽僻好静,喜与古人作伴。业余常做三事:写诗、读诗、说诗,愿我的文字能给您带来一丝清凉,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樰熳小阁自序

    樰熳者,海角女子也。因爱六出清冷曼妙之态,又补五行失木缺火之白,故名之也。数十年浮尘碌碌,并无建树。唯性乖行僻,嗜书眈诗,竟成惯性。

    今欲再辟清虚,重理竹素,寄闲眸于江湖,锁光阴于文字,故造此虚楼幻阁,雾苑云台。若君有意,祈凌波微步,移来共酌一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