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的千古完人

 四地闲夫 2020-10-04

安史之乱爆发时,郭子仪因母亲去世在家守孝。唐玄宗夺情起复,封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统领朔方军。郭子仪出师后,势如破竹,攻入河北,大败史思明,嘉山一战,斩敌四万余人,切断了范阳和洛阳的联系。叛军在河北只剩下范阳等六郡之地,郭子仪磨刀霍霍,准备向范阳发动总攻,一举攻克叛军老巢。

以当时的形势来说,虽然局势一度很混乱,但是朝廷方面还是占据着优势。唐玄宗派安西节度史封常清去洛阳主持平叛,在洛阳募集军队。这些新军战斗力其实不怎么样,不能和安禄山的精兵对抗,他们很快丢掉了洛阳,一直退到潼关。封常清和他的上级高仙芝选择了固守潼关,不与安禄山决战,这个决定是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封常清守住潼关,郭子仪攻下范阳后再直捣洛阳,安禄山必亡。

以郭子仪攻河北,以封常清守潼关,本来这个战略部署是必胜之局。唐军总体上占有优势,而以郭子仪超强的战力,安禄山是必败之局。

问题是,玄宗疑心重,加上洛阳之败导致他情绪恶劣,作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他听了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话,说高仙芝和封常清消极畏战,就杀掉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取代高仙芝和封常清守潼关的是哥舒翰,这也是一员名将,他上任后也选择了固守。杨国忠指责他消极畏战,而玄宗照例又信了,强令哥舒翰出击。哥舒翰只好哭着出击,结果中了安禄山的埋状,以至于全军覆没。潼关失守,叛军直捣长安。

在长安沦陷的危急时刻,玄宗选择了弃城而逃。他出城时,只带了贵妃、太子、杨国忠等少数随从,在禁军护卫下逃往四川。其它的人包括他的姐姐、妃子、宫女、宗室都留在长安,扔给了安禄山。

马嵬驿之变后,太子李亨选择了与玄宗分手,在灵武登基继位,是为肃宗。肃宗令郭子仪从河北班师,郭子仪赶到灵武,被肃宗封为兵部尚书兼朔方节度史,率军收复两京。

肃宗对郭子仪说:我把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托付给爱卿了,成败在此一战啊。皇帝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帝王的权术,而是真心流露。郭子仪听了百感交集,他说:皇上放心,我要是打不赢的话,就先把自己的头拧下来给皇上。

郭子仪集中兵力,准备一举攻克长安。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他首次攻打长安却失利了。经此一战,他知道唐军的战力尚不够强大,尤其是唐军的骑兵不如燕军。于是他向回纥求援,回纥的葛勒可汗派来四千骑兵助阵。郭子仪率唐军与叛军在长安西郊的香积寺进行决战,在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回纥骑兵击溃了燕军骑兵,燕军大败,六万人被歼灭。燕军弃长安而逃,唐军收复长安。

捷报传回凤翔,肃宗泪流满面,当天就派人到四川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长安。

安庆绪惊闻长安失守,征调洛阳的全部兵力十五万人,在新店与郭子仪相遇。唐军初战不利,又是回纥骑兵迂回到燕军背后攻击,燕军大乱崩溃,一败涂地。安庆绪知道大势已去,逃往河北邺城。三天以后,唐军收复洛阳。

与此同时,真源县令张巡在南面的睢阳,以六七千兵力,奇迹般地挡住了十多万人燕军达两年之久,为两京的收复提供了条件。

郭子仪临危受命,出师平叛,取得辉煌的战绩,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但是,这对他并不是完全是好事。很快,皇帝开始对他不放心了。

肃宗决定一举消灭安庆绪,他集结九大节度史,二十多万大军,围攻邺城。出于对武将的猜忌,他没有任命郭子仪为统帅,而是任命一个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军的雅称),这个人就是实际上的统帅。

以一个不懂军事的宦官当统帅,效果可想而知,二十多万大军竟迟迟拿不下小小的邺城。安庆绪一边苦苦坚守,一边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率十三万大军南下,到了魏州却按兵不动。显然,他想坐山观虎斗,等到双方两败俱伤才出手。

当史思明发现唐军统帅是一个宦官时,他果然地发动了总攻,天气也帮他的忙,交战之际飞沙走石,唐军指挥不一,陷入一片混乱,最终演变成了大溃逃。一场声势浩大的邺城会战以唐军的惨败而告终。

邺城会战的失败,需要一个人来背锅。鱼朝恩认为,打仗失败的锅,不应该由一个宦官来背,这种锅还是由军队方面的人来背比较好,于是,战败的责任由郭子仪承担。肃宗一听,也合理,打仗打输了,当然是将军的责任,于是,他把郭子仪罢了官赶回家去了。

郭子仪丢了官,倒也没有怨言,回家闲居,倒也悠然自得,逍遥快活。

过了一阵,唐军一败再败,史思明攻下洛阳,朔方、河东发生叛乱,局面一度失控,如果叛军和史思明合流,那麻烦就大了。肃宗慌了,赶紧让郭子仪出山,稳定局面。郭子仪当即出任兵马副元帅,诛杀了河东等地带头作乱的四十多人,稳定了局面。

肃宗驾崩,代宗李豫继位。宦官程元振对代宗说,郭子仪权力太大,对朝廷是个威胁,最好把他撤了。于是,代宗把郭子仪明升暗降,免去副元帅之职,给他一个虚衔,派他去建皇陵。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把西北的边防部队调往中原战场,导致河西、陇右等边境地区守备空虚。公元763年,吐蕃以二十万大军大举入侵。当时掌权的程元振却把边报压下,不上报代宗。一直到吐蕃人兵临城下,代宗才知道了吐蕃入侵的消息。代宗急命雍王李适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组织长安的防御。

郭子仪当时被罢了官,手下只有二十骑,他根本无力抵御吐蕃人。吐蕃人很快攻入长安城,代宗仓皇逃亡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郭子仪一面收拾溃散的军队,一面派人征调武关的驻防军。他下令部队白天击鼓,晚上放火,以虚张声势,使吐蕃起疑。

吐蕃人听说郭子仪率领大军反攻长安,非常害怕,在把长安洗劫一空以后就逃之夭夭了,长安得以收复。郭子仪上奏给代宗,禀明长安收复的消息,代宗却迟迟没有回长安。原来程元振担心回到长安会被郭子仪清算,居然要求迁都洛阳。

这时的程元振已经失去了人心,代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把他罢了官赶回了老家。

代宗回到长安,见到郭子仪,他惭愧地说:“如果早听你的就好了,不至于有今日之祸。”

代宗回到长安没多久,仆固怀恩的叛乱又爆发了。

仆固怀恩祖上是铁勒人,贞观年间降唐。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和回纥人同族,于是出面向回纥人借兵。在收复两京之战中,他和回纥骑兵联合,一举击溃了燕军骑兵。仆固怀恩一家满门忠烈,在安史之乱中战死者达48人。可以说,他的功劳不下于郭子仪。所以,朝廷对他也的确不错:他一人身兼朔方节度史、河北副元帅、单于镇北大都护、左仆射、中书令、太子少师等要职,食邑一千户。平心而论,这样的封赏不算亏待了。

那么,仆固怀恩怎么会走上造反之路的呢?

其实,问题不在与皇帝的矛盾上,而是出在同事关系上。仆固怀恩有个同事叫辛云京,官任河东节度使,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这个辛云京有点嫉妒仆固怀恩:这个胡人升的太快了,我眼红,我不爽!

要说这眼红病是自古皆有,不过这辛云京也不想一想,仆固怀恩能有今日的地位,是用命拼回来的。

仆固怀恩去回纥搬兵时经过太原,辛云京没有接待,来了个不理睬。后来,仆固怀恩送回纥军团出塞,辛云京又是城门紧闭。种种迹象看,这家伙十有八九对胡人有点偏见。

这件事,让仆固怀恩很没面子。他上奏给皇帝,要求杀掉辛云京。代宗把两个人都安慰了一番,想要和稀泥息事宁人,仆固怀恩却认为代宗利用辛云京来牵制他。他给皇帝上了一封充满了怨气的奏折,其中有这样的话:“古人云:高鸟尽,良弓藏,信非虚言。”

显然,仆固怀恩想多了,他的心眼太小了。缷磨杀驴的事,历代都有。郭子仪就多次因为皇上猜忌而罢官去职,还为宦官鱼朝恩背锅。相比之下,他受的这点委屈其实不算什么。

这封奏折到了代宗手里,把代宗也搞的紧张起来。代宗让仆固怀恩进宫和他谈谈,仆固怀恩怕皇帝会趁机治他的罪,不敢入宫。他把心一横索性反了,并起兵攻打太原。

单骑退回纥

代宗闻报,连忙派郭子仪率军平叛。仆固怀恩初战失利,于是纠集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各族大军三十多万,兵分三路大举入侵中原。仆固怀恩运气不好,在行军途中,他自己却得了重病,很快就病死了。仆固怀恩一死,各国联军失去共同的纽带,开始各自行动。

郭子仪意识到,这是分化瓦解敌人的机会。他孤身独骑直闯回纥大营,对回纥首领药葛罗说:“你们有功于大唐,为何背盟来入侵?我是一个人来的,你们可以杀我,但我的手下必与你们恶战到底!”药葛罗一脸惭愧地说:“是仆固怀恩说,天可汗和郭令公都死了,我们才敢来的。”当即表示愿意服从郭子仪指挥。

仆固怀恩死后,仆固怀恩的军队也投奔了郭子仪。这么一来,叛乱就彻底平息了。

吐蕃人见势不妙,赶紧逃跑。郭子仪率领唐军和回纥军进行追击,在灵台大破吐蕃军,歼灭吐蕃军一万多人。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是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范例。

醉打金枝的故事

醉打金枝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故事。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小两口在家里拌嘴时,郭暖打了公主,还说:“你不就仗着老爸是皇帝吗?没有我爸,你爸能做得了皇帝?”升平公主回到娘家,找代宗哭诉。代宗说:“你老公说的没有错,没有你公公,我做不了皇帝。”

郭子仪听说这件事,非常吃惊,把儿子狠狠打了一顿,绑到宫里向代宗赔罪。

公元774年,78岁的郭子仪请求退休,没有得到代宗的批准。

七年以后,85岁的郭子仪去世。唐德宗废朝五日,亲临安福门送葬。

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