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哲学家观点及趣事(二)

 华民 2020-10-04

作者:江西科技学院马红坤

中世纪哲学(Medieval philosophy)

  欧洲5~15世纪的哲学。5世纪后,西罗马帝国逐渐瓦解,欧洲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日耳曼人征服罗马的过程中,基督教得到了保全,它成为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哲学和科学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婢女或工具。神与人、天国与世俗、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爱留根纳

Eriugena (800—891),爱留根纳的主要著作《论预定》约于851年写成,他翻译了伪狄奥尼修的著作,取名为《大法官书》,这部著作影响了基督教多年。爱留根纳的哲学和神学理论主要来自新柏拉图主义,认为理性高于权威和信仰,权威来于理性,理性不是来自权威。创立了具有泛神论的自然体系学说,既承认上帝又肯定世界存在。

爱尔兰人与笨蛋的距离

爱留根纳与罗马帝国的查理大帝相处得十分融洽,不像君臣,倒有点像“哥们儿”。一次用餐时,查理大帝发现“爱尔兰”和“笨蛋”两个词的读音十分相近,就调侃爱尔兰出生的哲学家:“你说爱尔兰人和笨蛋相差有多远?” 爱留根纳听罢会心一笑,冲着桌子对面的查理说道:“就隔一张桌子那么远,陛下。” 查理不以为忤,哈哈大笑。

安瑟伦

Canterbury Anselm,1033—1109,意大利的最后一位教父,经院哲学的重要代表,第一位经院哲学家。极端的唯实论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证道辩》、《独白篇》、《上帝为何化身为人》等。

上帝存在的依据

他曾断言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上帝这个观念,即使那些狂妄之徒在否认上帝存在之时,心中也是有上帝这个观念的。“因此毫无疑问……他既存在于心中,也就存在于现实中。”还进一步论证说:“呆子可以在他的心里说‘没有神’,但他因此说明他自己是一个呆子,因为他断言某种自身矛盾的东西:在他心中有上帝的观念,但否定它的存在。”

高尼罗

都兰的僧侣高尼罗(Gounilon,生卒年不详),法国11世纪玛牟耶修道院僧侣,只为后人留下《为愚人辩》一书。

上帝如海上仙岛

针对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断言写了《为愚人辩》一书,系统地驳斥了安氏的观点。高尼罗认为,存在于心中的未必存在于现实中。他写道:人们都说这个岛上有各种各样不可估价的财富和珍宝,比一般传说的幸福岛更丰富,但是,人们难道可以凭心中这个仙岛的观念就证明仙岛的真实存在吗?/p>

高尼罗从这个角度对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的批评,深刻地影响了康德。

胡 果

Victorede Hugo,约1097—1141,法国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神秘主义者。著有:《论基督教的圣礼》、《箴言总述》等。

人有三只眼睛

Hugo认为人具有感性、理性和直观三种知识,对此他作出了形象的论述。他说:“人被赋予了三只眼睛,感性的眼睛为了存在于他自身之外的感性对象;另一只眼睛灵魂借助它认识自己,它在灵魂自身内部,是理性的眼睛;自身内部的第三只眼睛只知道上帝和神圣的事物,是沉思的眼睛……”

艾克哈特

Meister Johannes Eckhart,1260—1327,德国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神秘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三部集》、《讲演与论说集》等。

上帝的眼睛

曾经有这样的名言:上帝的眼睛正是人们用以看上帝的眼睛,如果没有上帝,也就没有人了;同样,如果没有人,也就没有上帝了。

邓斯·司各脱

John Duns Scotus,约1265—1308,苏格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唯名论者。著有:《巴黎论著》、《牛津论著》、《问题论丛》等。

物质也能思维吗

曾经大胆地提出了物质具有思维能力的推测。他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它完全可以赋予物质思维的能力。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评价说:“唯物主义是大不列颠的天生的产儿,大不列颠的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脱就曾经问过自己:物质能不能思维?为了使这种奇迹能够实现,他求助于上帝的万能,即迫使神学本身来宣扬唯物主义。”

奥康姆

William Occam(Ockham,约1285—1350,中世纪英国经院哲学唯名论的代表,邓斯·司各脱的学生。主要著作有:《逻辑大全》、《箴言集》、《神学百谈》等。

奥康姆剃刀

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增加要思考的东西。“如果能用简单的办法做好事情,又何必用复杂的办法呢?”这个简明的道理就是要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把多余的想法和废话都剃除掉,这个精打细算的思维行事原则被人们称为“奥康姆剃刀”。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基督教路德教派创始人。主要著述有:《九十五条论纲》、《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教的自由》等。

善行与善人

他有这样一句名言:“善行并不造就一个善人,但一个善人却作善行。”/p>

神甫与女人

对于教皇既允许神甫们拥有女人,却又不允许他们结婚的荒谬禁令,马丁·路德作了辛辣的嘲讽:“这岂不是让一男一女单独在一起,同时又不允许他们堕落吗?这好像是把火与干草放在一起,命令它们既不要冒烟,又不要燃烧。”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两种新科学的对话》、《星宿的信使》、《论太阳的黑子》、《论彗星的本质》、《运动的法则》等。

黑点在哪里

为了揭露中世纪时期人们把《圣经》奉为真理的现象,伽利略曾在写给别人的一封信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对经院哲学的教师说,他看到了太阳上的黑点。然而这位教师却板起面孔对学生说道:孩子,回家吧,无论是《圣经》还是先哲的学说都没有说到过太阳有黑点,这黑点只在你的眼睛里,而不在太阳上啊!

月亮比镜子更光滑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认为,月球如同所有天体一样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对此伽利略曾在他的《对话》中打趣地说道:“这些哲学博士从来不承认月亮没有镜子光滑;如果能够想象的话,他们想让月亮比镜子更光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完美的形状才能适合完美的物体。因此,天体的球形必须是滚圆的。”

弗兰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古典经验论的始祖,归纳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其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步》、《新工具》等。

Francis Bacon(1561-1626) was the 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He was born into the family of Sir Nicholas Bacon, keeper of the Privy Seal(御玺) to Queen Elizabeth. The boy early won the favor of the Queen. He went to Cambridge at twelve and after graduating at sixteen, took up law. He soo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lawyers of the time. At twenty-three he became a member of the House of Commons(下议院) and his judgment and eloquence(口才) made him famous. When James I came to England, Bacon obtained one important office after another until he became lord Chancellor(大法官) and was made a peer (nobleman) in 1618. He was an admirable judge, but in the course of rising he had made enemies who charged him with bribery (受贿). He was convicted (判罪) deprived (免去) of his office, fined and banished (流放) from London in 1621. Five years later, he died in disgrace (耻辱).

  Francis Bacon, lawyer, statesman, philosopher and master of English tongue, is famous not only for his philosophical works, but also for his essays. In 1597 he published a collection of ten essays, which were afterwards increased to fifty-eight, including the well-known one "On Reading", whose title is actually "Of Studies". These essays cover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s, such as love, truth, friendship, parents and children, beauty, studies, youth and age and many others. They have won popularity for his clearness, brevity (简短) and force of expression. Many of his sentences have become wise old sayings—"Men fear death as children fear to go in the dark,"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敏捷的)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is is a very famous saying from "Of Studies". No advice is better than this. It tells us how to read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

敏捷

“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因为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一如金钱是衡量货物的标准;所以在做事不敏捷的时候,那事业的代价一定是很高的”。

制度

“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危害更大”。

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原文: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论学问》

“阅读使人充实,谈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论学问》

原文: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知识就是力量”。

逆境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

原文:The virtue of prosperity, is temperance; the virtue of adversity, is fortitude "OF ADVERSITY "

“一切幸福都绝非没有忧虑和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慰籍与希望”。

原文:Prosperity is not without many fears and distastes; and adversity is not without comforts and hopes."OF ADVERSITY "

相形见小

有一次,伊丽莎白女王巡幸到培根的府邸。由于女王生活在宅深墙高的宫庭大院里,平时也多来往于达官显贵们奢侈华贵的住宅,当她看到简朴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时,不禁惊叹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培根站在女王身边,仔细端详了自己的房舍后,耸耸肩说:“陛下,我的住宅其实并不错,只是因为陛下抬举我,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土耳其君主式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一个问题之前,总是把对这一问题的历史论述全部罗列出来,然后一一加以猛烈抨击和批驳。培根对此评论说,他“就像一位土耳其君主一样,认为不处死所有的同胞弟兄就无法稳坐王位”。

吃书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这句话成了培根的至理名言。/p>

金钱与肥料

培根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时指出,财富的平均分配是防止人民起来革命的好办法。他说:“金钱犹如肥料,撒匀了才最见效。”

洛 克

John Locke,1632—1704,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代表作有:《人类理智论》、《论政府三篇》、《论宗教宽容的信》等。

谁看得更清楚/p>

“有些眼睛需要配戴眼镜才能看清楚物体,但是戴眼镜的人们不能够因此就断言说,如果不戴眼镜就没有人能看得清楚”。

理性的作用

“理性几乎把一个人提高到与天使相等的地位,而当一个人抛开了理性时,他杂乱的心灵可以使他堕落得比野兽远为残暴。”

法律和自由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贝克莱

George Berkeley,1685—1753,英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论运动》、《阿尔西弗朗》等。著名哲学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

石头存在的依据

有一次,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这位朋友一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朋友马上对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提出了疑问:“我刚才没有注意到这块石头,那么这块被我踢了一脚的石头是否存在呢?”贝克莱略加思索后说道:“当你的脚感觉到痛了,石头就是存在的;而如果你的脚没有感觉到痛,石头当然就不存在。”

好人与歹徒Berkeley在其《关于爱国主义的格言》中这样说道:“谁若说世间无好人,你可以断定他本人就是个歹徒。”

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一天,有位学生在课堂上问Berkeley:“先生,您认为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p>

Berkeley迟疑片刻,面带难色地回答道:“我是一位很谦虚的人,所以我很难说出这位哲学家的名字,但作为真理的追求者,我又不能不说真话。这回你应当知道他是谁了吧?”/p>

休 谟

David Hume,1711—1776年,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主要著作有《人性论》、《道德和政治论说文集》、《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对话录》、《自凯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国史》(6卷)等。

无需再锦上添花

Hume晚年退休后,每年还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他在爱丁堡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写的《大不列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哲学家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剩下谁呢

休谟去逝前不久还出席过一次晚宴。宴会上一个客人抱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跟人之间的对立太深了。老哲学家颇不以为然。“不,并非如你所说。”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以前写过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宗教的,可除了辉格党人、托利党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多活几年的理由

在休谟的一生中,对宗教理论和迷信的批判是他毕生的事业。在他去世前,亚当·斯密去看望他。休谟风趣地对他谈到自己即将到来的末日时说道:我来到Charon神(把死者用船渡过冥河送到阴间的神)的渡船边,想拖延上船的时间,可我既无未了的怨与仇,又无家庭的后顾之忧,所以我只好说:“好Charon,我一直在修订我的著作,请给我一点时间使我能看到公众对修订版的反映。”谁料Charon却回答说:“如果你看到了结果,你会又作改动的。你的这个借口就会永无休止。尊敬的朋友,还是请你上船吧!”我说:“耐心一点好Charon,我一直在努力使公众睁开他们的眼睛。如果我再多活几年,我就可以满意地看到某些流行的迷信体系垮台了。”

打猎与哲学研究

休谟曾经这样比较打猎与哲学研究,他说:“没有两种情趣会比打猎和研究哲学更为相似了。虽然二者看上去是那么不协调……在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行动的目标,但是在行动最激烈的时候,我们对目标如此专心致志,以致任何失望都会使我们感到不安,一旦射偏了目标或者推理出现错误,又都使我们感到惋惜“

笛卡尔

Ren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绝对的怀疑

Descartes的哲学历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他的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Descartes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历程的开端:“一切迄今我以为最接近于‘真实’的东西都来自感觉和对感觉的传达。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常常欺骗我们。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信赖那些哪怕仅仅欺骗过我们一次的东西。”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认知的帮助是这样的不可信赖,那么,我们的主动感知活动(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叫做“实践”)和思维是怎样的呢?这些活动也常常出现在梦境之中,使得我们无法确切地区分“梦”与“醒”。因此,我不得不怀疑,整个的世界是否仅仅是一个梦幻。

从这些简单、初步的“疑点”出发,Descartes把他的怀疑推到极致:“我愿意假定,一切真理的源泉不是仁慈的上帝,而是一个同样狡猾、同样有法力的恶魔,施尽全身的解数,要将我引上歧途。我愿假定,天空、空气、土地、形状、色彩、声音和一切外在事物都不过是那欺人的梦境的呈现,而那个恶魔就是要利用这些来换取我的轻信。我要这样来观察自己:好像我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眼,也没有肉体,也没有血液,也没有一切的器官,而仅仅是糊涂地相信这些的存在。”(《Discours de la Methode》)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Descartes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从这个绝对的怀疑,Descartes要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

我思故我在

Descartes说:“正当我企图相信这一起都是虚假的同时,我发现:有些东西(对于我的怀疑)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那个正在思维的我’!由于‘我思,故我在’这个事实超越了一切怀疑论者的怀疑,我将把它作为我所追求的哲学第一条原理。” 《Discours de la Methode》

这句名言的含义不是:由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而是: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由“思”而知“在”。

“挖一条运河”

自古希腊以来,数学的发展形成两大主流:一支主流是几何,它研究图形及其变换,像点、直线、平面、三角形、多面体等等,都在它的研究之列;一支主流是代数,它研究数学(或是代表它们的字母)的运算,以及怎样解方程等等,像有理数、虚数、指数、对数、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等等,都在它的研究之列。但是,在笛卡儿之前,这两大主流各管各地发展,彼此很少相关。笛卡儿企图在这两大主流之间“挖”一条“运河”,将它们沟通。

  首先,他发明了“坐标系”,这是从一个原点出发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一条X轴,另一条叫Y轴。有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坐标系(严格讲来,这样的坐标系应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后,如果平面上有一点,已知它到此平面坐标系的距离,那么这一点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反过来,如果平面上一点的位置已确定,那么这一点的位置就可以用它到坐标系的距离来表示。这样,笛卡儿应用坐标系建立了平面上的点和有顺序的实数对(一个表示X,一个表示Y)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把几何研究的点与代数研究的数结合起来了。不仅如此,笛卡儿还用代数方程来描述几何图形,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的计算结果。从而创造出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一门新学科——解析几何学。

感叹自己无知

笛卡曾经说过,知识越是渊博越是深感自己知识之不足。有人曾对此大惑不解,问他;“您具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为什么总是感叹自己无知呢?”他答道:“哲学家芝诺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圆圈里是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知识,知识范围越多,圆圈越大,圆周也越长,圆圈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而未知部分当然也就更多了。

斯宾诺莎

Baruch Spinoza ,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荷兰哲学家。后改名为贝内迪特·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西方近代唯物论、无神论和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理智改进论》、《笛卡儿哲学原理》等。

衣着并不能抬高身价

有一次,一位极有名望地位的高官前来看望Spinoza,这位大官见他穿着一身皱皱巴巴的睡袍,不禁大惊小怪,并提出要送他一身新睡袍。斯宾诺莎平静地说,一个人并不会因为有了一件好睡袍而变得更有价值,同样,“给一钱不值的东西加个昂贵的包装是极不合理的”。/p>

自由的极限何在

1673年,海德堡大学邀请斯宾诺莎担任哲学教授,并保证给他“最完美的思想自由,因为亲王殿下深信他不会滥用这种自由去唤起民众对本国国教的怀疑”。

斯宾诺莎回信谢绝了这次邀请,他写道:“尊敬的先生,如果我曾有过到某个学府充任教授的愿望,那么,巴拉丁亲王殿下通过您发来的邀请将使我获得极大的满足,而且这一邀请由于保证了思想自由,使我觉得更加珍贵……但是,我不知道这种自由具体的极限在什么地方,所以难以确保不触犯贵国既定的国教……”/p>

上帝是杰出的三角形

斯宾诺莎注意到“一般的信仰中都把上帝描绘成男性而不是女性”,他认为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世间妇女屈从于男子的状况。有人曾为此写信反对他的观点,他回信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说如果我不承认上帝能看、听、观察、思维等等,你就不知道我的上帝是个什么样子……对此我并不奇怪,因为我相信,一个三角形如果能说话,也会以同样的口吻说上帝是杰出的三角形;而一个圆形也会认为神性是一个出色的圆圈;这就是说,每一种事物都会把自己的属性加在上帝身上。”/p>

以牙还牙

斯宾诺莎的一位学生最终皈依了天主教,他写信质问斯宾诺莎道:“你以为你终于发现了真正的哲学。你怎么知道你的哲学是过去、现在、将来世界上所有哲学中最好的呢?……你是否已经研究过了,在这里、在印度、在世界各地所教授的全部古代和现代哲学呢?就算你把它们全都看了一遍,你又怎么知道你选择的是最好的呢?”/p>

斯宾诺莎在给这位学生的信中回敬道:“你以为你终于发现了最好的宗教……你怎么知道它们是过去、现在、将来所有宗教中最好的呢?……就算你已经把它们都很好地看了一遍,你又怎么知道你选择的是最好的呢?”

论自由

1、自由比任何事情都更珍贵。

2、想法子控制人心的政府,可以说是暴虐的政府,而且规定什么是真的,要接受,什么是不真的,不要接受,这可算是误用治权和篡夺人民之权。

3、自由对于科学和艺术是绝对必需的,因为若是一个人判断事物不能完全自由、没有拘束,则从事科学与艺术,就不会有什么创获。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有一次,Leibniz,被请进宫廷讲学。当他讲到“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从来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时,许多人将信将疑,于是有人发动宫女们纷纷走进宫廷园林去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以此来驳倒哲学家的论断。

但是宫女们累弯了腰,始终也没能找到两片大小、颜色、厚薄、形态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不得不在哲学家面前折服。

“一生太忙碌”的天才

莱布尼茨是位早熟的天才,他8岁破译密码,15岁上大学,17岁发表了《单子论》,20岁获法学博士学位,与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然而这位世人景仰的天才却终身未婚,或许这正是这位天才所说的他“一生太忙碌”的缘故吧!

物质与灵魂的区别

当人们难以明确认识物质与精神的区别时,莱布尼茨这样向人们解释说:物质与精神的不同就在于,物质可以不断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但灵魂却连分割成一半也不可能。

培 尔

Pierre Bayle,1647—1706,法国哲学家、历史评论家、17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怀疑论者。培尔用自己的怀疑论武器摧毁了17世纪的形而上学,他主要是驳斥了斯宾诺沙和布莱尼茨。他宣告了无神论的来临,用一个法国作家的话来说:对17世纪来说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者,而对18世纪来说,则是第一个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历史批判辞典》、《对耶稣基督“强使众人入教”之说的哲学评论》等。

无人驾驶的避风之船

在驳斥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时说道,“前定和谐”说关于上帝能使无数实体都像自动傀儡那样行动的观点,就好比一条无人驾驶的船会自动入港躲避风浪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