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视压力为无物

 布鲁斯邓bdtcis 2020-10-04

在这里,我想讨论如何“正确”应对压力,在压力下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不会因为压力而退缩、失眠。进一步说,不会因为压力而影响正常发挥。有压力跟没压力没什么两样,都同样地应对自如,不慌不忙。

我一直有个固执的信念(虽然偶尔会摇摆,但这个想法怎么也没法从脑海中抹去):我认为压力会影响我们能力的正常发挥,如果不正确应对压力,让头脑限于纠结、自责或愤怒状态,无疑是巨大的能量浪费,非但不能处理好事,反倒让事情变得更糟。这就像一个破罐子,倒不如再摔一下,让它稀巴烂算了,省得为了这个破罐子而心烦意乱。

儒家修身讲究“每逢大事有静气”,无论发生什么,气定神闲,仿佛心中没有任何挂念的事。

淝水之战,谢晋以几万军队,对阵前秦苻坚的几十万大军。两军对战之时,谢晋跟人下棋,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捷报传来,谢晋也不为所动,继续下棋。做到了这样子,确实达到了难以企及的境界。虽然接下来的故事说,谢晋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内心还是波澜起伏,下棋结束后出门,将鞋底摔断了都没意识到。

明代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用他的“不动心”理论,平叛乱、打土匪,无往不利,令后人敬仰不止。

古人能做到如此,首先是心中安定,不觉得那些事有什么了不起,较少想到自己的功名利禄丢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现代人忙于琐碎小事,很难想到宏大的场景。生活越便利,便越难忍受小小的不便利。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自从有了4G网络,人们再也无法忍受2G网络的速度。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对生活条件越来越苛求。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说,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他们不努力,缺乏机遇,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穷人总是处于匮乏状态中,为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东西,耗尽了每天的时间和精力,无心(无法)为未来谋划。一旦拿到钱,马上为好吃的食物和想要的衣服买单。

《稀缺》这本书说,人们因为自己缺乏的东西而缩小了自己的视觉范围,造成了管窥效应。《稀缺》这本书提出的观点,让我想起朋友或夫妻之间的吵架。为什么夫妻之间会为了在他人眼中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事,吵个不停,甚至大打出手呢?因为,在夫妻之间,两个人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很小,人被逼进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距离上的空间和意识上的空间),没地方可退。在这种情况下,人出于本能要反击(求生的本能)。管窥效应,诠释了人们为什么会陷入穷忙乱中。

在感受到压力时,出于本能,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处于防御状态,这要消耗能量。如果将本来用于防御的能量,用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当然会更高效。这是我一直认为,不应该让“压力”这种东西,使我们陷入管窥效应,因一时的困境和愤怒而错失本来可以抓住的机会。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算是最终事情没干成,我们也不会被压力摧垮。经历了那样的事情后,我们还是健康、快乐的状态。

患得患失容易使我们在压力面前焦虑。而焦虑无疑会引发愤怒和失眠等问题,有害于身心。

有一种说法是,要想有所成就,必定要积极乐观。积极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决定了我们是主动出击,还是消极回避。两种不同的态度,会导向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而乐观,并非我们认为的盲目乐观,而是先不去追究是谁的责任,却只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相信问题总能解决,最后总能得到好的结果。我认为,这样的乐观,确实是值得一试的应对压力的绝好方式。

与其想着事情失去控制,无法达成预期,会失去什么,计较个人得失,倒不如乐观地相信问题最后会解决,总能达成目标。这段时间里,我且先试试,以此种心态迎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以足够的耐心来应对,看效果如何吧。

我还想到,总是责备他人不够努力,所以贫穷,这是很不公平的。没有在那样的环境中,不知道人要改变自己的难处。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被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世界中,无法逃脱。说是“井底之蛙”,也不为过。在这样一种封闭压抑的生活状态中,人要如何不管开心还是忧愁地活下去呢?在我看来,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模糊却积极向上的力量,支撑着我们顽强地生活下去。这就是模糊的宏大想象。因为可以忍受模糊的未来,所以不会用自以为聪明的“理性”,将未来分析和描述成一片晦暗无光的模样。至于为什么不会是那样子,而是我们想要的美好样子——且不管这美好是什么,先想得美再说,因为想象中的模糊的美,支撑着我们能够忍受现状生活下去,暂且不去管它。想得美就是了。

这样的例子,从《诗经》中可以看出来:

《诗经-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庄子《逍遥游》: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以上诗歌或文章,想象瑰丽,虽脱离实际,却能振奋人心,唤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此一精神胜利法,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