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把玄奘拆成5个人,解读成就强者之路,大事有担当小事有修养

 碧海真空月如水 2020-10-05

公元七世纪,大唐盛世并非历史书上描述的那样辉煌!

印度文化正在向东扩张,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展示了诱人的魅力,绘画、诗词、经文、还有神秘的咒语。在隋朝前就已经落地神州。

在很多人的心中,印度被称为天竺。

玄奘决定去印度看一看,亲手揭开印度神秘面纱!

他踏上了丝绸之路,一路西行,顺根溯源。

十九年,走过一百一十个国家,行程50000里,终于踏上了印度的土地。

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一切所得都在朝圣的路上!“

回到祖国,2本书横空出世,《大唐西域记》由玄奘本人口述,弟子辩机执笔。《三藏法师传》由慧立和彦宗撰写。大行僧人,孤身涉险,用心灵的力量,丈量了戈壁沙漠的荒凉。

后人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却依赖神魔小说《西游记》,这是一部极为深刻的历史巨著,把人性剖析到了极致。最经典的那句话:"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教诲了无数后人!

《西游记》把大唐玄奘拆分成5个人!

第一人!好勇斗狠的孙悟空,大唐玄奘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和超人的战斗力,是无法在这次西游中生存下来的!

唐僧本人就说过一件往事,他和一群商人坐船,被一群邪教徒抢劫,其他人都被做成了祭献女神的贡品,唯独玄奘无事,顺利脱身。

第二人!城府极深,表现市侩的猪八戒。猪八戒本人在天庭的地位极高,为了佛道之争,找了一个调戏嫦娥的借口,加入了取经团队,他就是来搅局的。好色、贪吃等各种人性的缺点,他都有。作者只是想告诉世人,唐僧也是人,人有的缺点,一样不少。

第三人!沉默寡言的沙和尚。本人在天庭是玉帝的保镖,已经养成了,不会说话的好习惯。看上去,这个家伙任劳任怨,仔细揣摩,这个家伙就是出工不出力。显然是天庭安插在西游团队的眼线。

第四人!白龙马虽然是坐骑,其实是江湖势力的介入。龙族在神魔世界,统御四海,居然想到陆地上,分一杯羹。

第五人!才是看上去,斯文懦弱的师父,他能够把一个成分如此复杂的取经团队,管理的井井有条,平衡四种力量,绝对是一个用人的高手。就唐僧的出生桥段的描写,说明他本人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否则,很难驾驭这种团队。

《论语》中记载了一段话,就是说如何看人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哉?人焉哉哉?“

通俗的说,古人建议,与人交往,判断一个人的方法很简单“看他做事的出发点,看他做事采取的方法,看他的原则底线。“

我总是觉得《西游记》的作者太过腹黑!把一个人分成5个角色,分别刻画,把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

怎么看一个人?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两者缺一不可,是领袖人物的重要属性!

大事难事来临,大多数人会采取逃避的办法,做自我保护的措施。因为,真的力所不及,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人,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悲情落幕,一个是成为他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玄奘的弟子辩机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几乎被公认是玄奘的接班人,可是突然被对手灭了。所有人对他的死,忌讳颇深,身后还被扣上了一个和公主偷情的罪名。就连玄奘都救不了他。

从另一个视角看,玄奘回国后,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就此展开!

游戏规则很残酷,熬过去,出头,熬不过去,出局!

小事琐事十分繁杂,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修养决定了处理事情的方式。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成长。

活着既是修行!

《西游记》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一部神魔小说,向世人揭秘人性修行的真谛,历史文化的内涵,让那些痴迷的人醒来。

晨钟暮鼓,唤醒世人,迷途知返。原因非常的深刻,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宗教信仰统治的国家。

但是各种宗教思潮,一直在惊涛拍岸,儒学子弟一直在坚守底线。斗争的惨烈,比《西游记》描写的更加残酷,任何文化的包容性,都是有底线的。

特别是三国归晋,贵族阶层彻底沦落,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社会精英层,开始嗑药生涯,把嗑药当成时尚,玄学盛行,各种外来的文化,扭曲了社会思维模式,引来了五胡乱华。

本文作者尊重一切文化大咖,只是想跟读者说,看问题要看内涵!

借用仓央嘉措的故事说明这一点“寒钟古刹听梵音,俗世业障扰心经,莫闻 莫明 何为情,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红颜依稀的身影,淡泊 镌刻 作修行。”

我们绝不能从字面去理解一个人,一定要知道,那段历史,那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大唐玄奘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琐事,勇敢的去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大事难事。有担当、有修养,命运没有让他失望。

踏上印度后,佛教已经凋零,没有传说中的庄严佛土,看到的大多数断壁残垣!玄奘没有失望,开始了学习和整理佛教典籍的生活,把《瑜伽师地论》等经典带回了祖国。

尽管,在印度,被奉为先知。

在佛陀的故乡,被称为智慧的化身。脚上的麻鞋,被信徒供为圣物。

他在完成目标后,毅然回国!

这就是一种明智的觉悟和归属心。

玄奘在印度的一切荣耀,都有一个前提,身后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拥有够影响世界的力量。

回国后,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堪称空前绝后,对佛教文化典籍的保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唐玄奘是一个文化守护者,他不是一个愚痴的人。

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再说一遍,《西游记》中的那句名言,"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强者大事难事来临有担当,处理小事琐事有修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