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做满月”

 雷天宝 2020-10-05

□雪莲花 搜集整理

闽西是客家人聚居之地,这里的礼俗风情兼容了中原遗风和土著习俗,分外丰富多彩。其中有个习俗叫“做满月”,是为庆贺添丁而行的某些仪式或庆祝活动。在客家人看来,添丁是仅次于结婚、出嫁的大喜事。因此,“做满月”非常隆重,主要有以下习俗:

剃满月头

满月时,要给婴儿剃头。这是孩子自出娘胎第一次剃头,所以又称“剃满月头”“剃胎毛”。

祭拜祖先:

带上备好的三牲(猪头、公鸡、草鱼)等祭品,到祠堂祭拜祖先,并告知孩子的姓名、生辰八字,求祖先庇佑。

外家赠礼:

客家人称娘家为“外家”。满月前,婴儿的外婆家会给外孙赠礼,礼物包含婴儿从头到脚的用品,有帽子、衣服(和尚服、肚兜等)、鞋袜和被子(通常为绒被,多选红色,以示喜庆。)饰物一般为银饰:一对银镯、一把长命锁或一只银项圈。每只银镯上各缀两串小小的银珠,戴起来叮当作响,寓意聪明伶俐,人生圆满。长命锁和银项圈则寓意长命百岁,一生安康。

银项圈、银手镯/网络

亲友报喜:

客家人若生了男婴,要向亲友报喜。不过,各地的习俗略有不同,如长汀一带流行送米粿,上杭一带则流行喊鹞婆……若是女婴则一般无此仪式。

在长汀乡村,谁家新添了男丁,要给全村人分发米粿,告知喜讯,俗称“出新丁”。米粿的制作原料是糯米。家庭主妇提前用清水把糯米泡软,随后放入锅中煮至翻滚。再把糯米捞起,沥干水分,用石臼捣成粘块,又把这糯米块放入蒸笼蒸熟。然后,把蒸好的糯米团再次拿到石臼里捣,捣得又烂又软了,便拿到簸箕上,揉搓成婴儿手臂般粗细的圆柱形米粿。最后用一种叫“红花子”的红色植物粉末,用筷子头沾着,在米粿的两端和中间印上三个红点。讲究些的人家,还会准备专门的模子,印上花瓣或钱币的图案,看着更是赏心悦目。


米粿/雪莲花摄

上杭客家人的“喊鹞婆”颇具特色。“鹞婆”指的是矫健英勇的老鹰,“喊鹞婆”是祝愿婴儿从此强壮勇敢,像老鹰一样展翅高飞,鹏程万里。各地“喊鹞婆”的时间不一,或在三朝,或在十二朝,或在满月。“喊鹞婆”带有初见天地之意,俗称“开天门”,须由长寿长辈主持。开始时,由主持人抱起婴儿,在大门口向上抛三下,口喊“鹞婆!鹞婆”,以壮其胆。然后,由孩子的祖母(或是村里福寿双全的老妇人),头戴破斗笠(意在吓鹞婆),抱着婴儿在屋场、池塘、菜园等处绕一圈(意为让孩子见见世面,接触人间),一边疾走,一边高喊:“鹞婆飞得高,明年做阿哥!鹞婆飞得低,明年招老弟!鹞婆飞得远,大哩当知县……”她的身后,往往跟着一群好奇的小孩,七嘴八舌地跟着喊:“鹞婆!鹞婆”。他们既是欢迎新生命的到来,也是想看看鹞婆的样子。仪式结束后,小孩们可分得“鹞婆粄”。

喊鹞婆/网络

“鹞婆粄”的制作原料为粳米粉、红糖和橘皮。制作“鹞婆粄”时,在米粉里放入适量煮开的红糖水,搅拌均匀后,揉成一个个小团,再用中间刻有一个“福”字的模具压成圆饼状,放入锅内蒸熟。做好的鹞婆粄呈圆形,掌心大小,红褐色,还带有丝丝橘皮的黄,中间印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假若橘皮刚好落在“福”字上,便是大吉之兆,象征新生儿一生福星高照、甜蜜圆满、吉祥如意。婴儿满月前一天,主家会给同族的每户人家分送九个“鹞婆粄”,寓意久久长长。满月当天,喊过“鹞婆”后,主家又会给邻居的大人小孩分发鹞婆粄,让他们也分享喜悦。

办满月宴

客家人办满月宴的日子不一定是孩子刚好满月之时,一般要请算命先生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挑选吉日,亲友则携礼来贺。满月宴的前一天,主家就得开始做准备,请来村里有名的厨师,唤上邻居亲朋,借够桌凳碗筷,杀猪宰鸡、买菜切菜、炸肉蒸鱼……屋里屋外欢声笑语,锅碗瓢盆叮叮当当,汇成奇特而欢快的交响曲。这些忙碌的人,都是义务帮忙的,不要分文报酬。客家人的淳朴和团结,在这些时候总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满月宴前,孩子穿上外家送的红肚兜,挂上长命锁,压上红包,意为“驱邪”。妈妈或奶奶一边帮孩子穿戴,一边说些吉利话,祝愿孩子健康成长。新生儿穿戴齐整,抱到大厅。一众外家亲人起身,掏出见面礼放在婴儿身上,纷纷祝愿孩子健康成长、吉祥如意。

接着开始上酒菜,第一壶酒是用红糖、姜末、枸杞、黑豆等制作的“糖姜酒”,之后是普通的米酒。头三道菜一般是糖姜蛋,寿面、豆腐丸,吃过这几道菜后,主家便抬出早已备好的水煮蛋,这些蛋煮熟后用红纸或红色植物染料染红,再用红塑料袋装好,宾客不论大小,均发一袋。若主家家境普通,每袋装3个红蛋;中等的,每袋装6个;大方些的,装9个。待宴席进行到一半左右,主家到各桌敬酒,感谢宾朋的到来。宴席快结束时,还要燃放鞭炮谢客。


红蛋/网络


过去,“满月酒”是专为生男婴而办。随着现代人观念的更新,生女孩也同样有做满月。各地礼俗虽异,大家的心愿却是一致的,就是祈愿新生儿健康平安、快乐成长。

客家人“做满月”,是表达对生命传承的期盼,更是对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表达最大的祝福和喜悦。

(文/雪莲花 搜集整理,因时间、见闻有限,各地习俗未能一一罗列,欢迎朋友们点击“在看”后留言补充;图/雪莲花、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