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赏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

 新用户38991364 2020-10-05
【音乐赏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 
        柴可夫斯基 意大利随想曲 俄罗斯交响乐团
--------
【音乐赏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 这首随想曲是柴可夫斯基作于1880年,送给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达维多夫的。这首作品根据1879-1880年旅居罗马期间收集的意大利民间旋律而创作,1880年12月6日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首演。1880年间,柴科夫斯基旅居意大利,这时候意大利明媚绮丽的风光、引人入胜的历史遗迹、绚烂多采的民间艺术、以及意大利人民的乐观精神,给他留下了极为强烈的印象,引起了他的创作冲动——他的这首富丽堂皇的《意大利随想曲》,就是这样产生的。

    柴科夫斯基在他的这首作品中,集中反映出意大利人民生活的明朗愉悦的一面、特别是狂欢节的民间欢乐的场面,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所描述的关于罗马狂欢节的那些详情细节,毫无疑问,在他的这首作品中也得到了生动的反映。他的这首随想曲从初演开始,一直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一直是他最通俗的作品之一。

        《意大利随想曲》共包括五个音乐主题,有的摘自意大利的歌曲集,而有的则是作者亲自听到和记录的。乐曲从小号单独吹奏的一个乐句(E大调)开始,然后继之以一系列词性很不稳定的和弦;这头一个军号主题据说是作者从罗马的一个意大利兵营中听来的,在这里它用以作为乐曲的前引。

第二个主题在a小调,这是多少带点忧郁而悲壮的民间旋律之一,类似威尼斯船夫的歌曲。这个主题由弦乐器奏出,每当主题旋律进入延长音的时刻,管乐器便以一些节奏型统一的和弦填充进来。这样,旋律的进行仿佛迭次为这些伴奏和弦划分开来似的,特别富有效果、随后,在这主题重复呈现之前,可以听到军号合奏的一段穿插,这时候,弦乐器的颤音和管乐器的和弦为它提供强有力的背景,效果更加辉煌,而第二主题也转到英国管和大管上,弦乐器则倒过来充当它的节奏背景,然后逐渐地减弱、消逝。

第三个主题是一首简单而朴实的街头小歌曲(A大调),起先它在低音弦乐器强调出的进行曲节奏背景上,先后由两个双簧管、两个短号、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保持三度平行进行的方式奏出,后来迅速发展成为乐队的全奏,由于一些打击乐器加入演奏,使这一主题越加显出兴高采烈和扬扬得意的情绪。 

第四个主题的进入用原先陪伴着第二主题的那些节奏型的重现作为准备,这些间歇反复的和弦立即衍化成一种齐整、精确的新节奏型,作为果敢、欢乐的新主题的陪衬.第四个主题包含有的个性格相仿的旋律:第一个旋律从四度上行的音调开始,它先由第一小提琴和长笛奏出(在降E大调),后来转到独奏小号上(降D大调),它那急剧向前的飞跃进行,以及类似回声一般的衬腔,在表达出一种锐气和健爽的欢乐情绪;第二个旋律也同样活跃,它从一件乐器转到另一件乐器,从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它同前一个旋律一样,给人一种急速飞奔前进的感觉。

     接着第二主题又简短地再现,这时它那有点悲戚的旋律、主要用来反衬即将出现的最美妙的一瞬间,使最后一个塔兰台拉舞曲主题(a小调)的呈现显得更加光辉,更加热烈和充满热情。

 这是十九世纪欧洲音乐中最优秀的塔兰台拉舞曲之一.柴科夫斯基主要就是在这段舞曲中,才最充分地反映出他从罗马和佛罗伦萨的狂欢节所得来的深刻印象的.飞快的速度,精确的节赛,鲜明的和声织体,意大利人民所特有的悲壮音调,意大利民间音乐常用的动机发展和即兴发挥——听有这些,都促使这一主题得以席卷整个乐队,并形成全曲的最高潮、随后、第三主题又在一个新的调性中(降B大调)重现,这支朴实无华的曲调和它那属于意大利民间歌调中典型的三度衬腔,转化为一支强有力的颂歌,

     由全乐队辉煌地奏出。然后,音乐重又回到塔兰台拉舞曲主题(A大调)上来,不过它的旋律片段这时只是不连贯地分散在一些声部中呈现,实际上却是协同定音鼓的不停顿的滚奏作为进入尾声之前的一个过渡。最后在尾声中,速度极快,旋律的进行象不断在打转似的,就这样,音乐在这真正大喜若狂的场面中宣告结束。

(转摘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