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推智障儿子下海:家庭负担重,怎成食子逻辑?

 老鄧子 2020-10-05

29日,#男子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一事引关注。据悉,64岁的杨某发为骗保,和50岁的表姐夫李某贵联手,将38岁的智障儿子杨某科推下海,再报警称“意外”死亡,商量好事后给李某贵6000元好处费。据杨某发交代,杨某科从小因中毒造成智力残障,长大后无法工作,且平时爱喝酒,暴力倾向较严重。“我全家都被他拖累了,他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说实话,如果仅以媒体报道的因果来断案,可能“虎毒食子”的逻辑会迅速浮出水面。但是就“推子下海”的前前后后而言,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还是有过内心的挣扎,这些方面虽然媒体没有过多的披露,但是从9月中旬起杀心,伙同亲戚一起作案的事实来看,应该大概率是存在的。

很多时候,如果只是以道德尺度介入是非因果,我们只能看到“父亲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案件中的“虎毒食子”一面,至于其中的“无奈和悲苦”,人们基本上不太会去过多的关心。当然有人会说“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下手”,根本配不上“我们的慈悲心”,所以还是多谈论是非因果为好。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寻常的家庭要是摊上“缺陷孩子”,基本上会将整个家庭带向灰暗。因为,这不仅涉及“缺陷孩子”的人生,还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虽然,媒体方面并没有过多强调“被推下海的孩子”的智障程度。但是,从孩子父亲的“食子”逻辑来看,应该并不乐观。

但是,即便如此,“缺陷孩子”的生命也是自己的,任何人都无权伤害。毕竟,现行的生命秩序来讲,这是绝对存在的。要知道,就“父亲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案件中,孩子的父亲其实也是懂这些道理的,但是他为何还继续实施自己的计划,这其实又进入“另外的序列”。

“缺陷孩子”不仅意味着竞争力的薄弱,还可能会面临社会性的排斥。虽然,在基本的公共关怀中,总是强调不要歧视“缺陷群体”,但是这也仅体现在道德层面,回到具体的“缺陷人生”里,确实意味着举步维艰。

这确实算是不折不扣的人间悲剧。儿子缺陷,家庭受难这是过去的悲剧,而现在的悲剧是儿子入海,父亲入狱,至于当初所谓“美好的解脱”,可能永远只停留在现实的盘算上。在媒体舆论的交织中,仅凭骗保“这一点”,可能涉案的父亲就永远不会被原谅。

但是,回到真实的图景里,可能“身边人”最理解这位父亲。所以,才会有亲戚愿意陪着他一同前往海口作案。因为,“身边人”考虑的是具体的感受,即便对孩子也会有所不忍之心。但是,主要的现实推动过程中,还是躲不过那句“长痛不如短痛”。

不得不承认,“虎毒不食子”可能真的是未到伤心处。坦白讲,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讲,其实对孩子并没有太多宏愿,只要孩子健康喜乐,就已经很满足了。然而,当无可奈何的遭遇袭来时,其实选择也是很窄的。所以,出现“虎毒食子”的扭曲现实,基本上也是情非得已。

只可惜,情非得已只是道德感受,在法理的尺度上,“推子入海”就是犯罪,就算再无奈也不能肆意结果孩子的性命,除非是孩子对自己形成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才能有所反击。所以,不管这位父亲有多大的苦衷,也只能自己承受,毕竟“法不容情”。

因此,在看待这起“父亲为骗保推智障儿子下海”的案件上,就需要介入不同的视角。法理的视角肯定要有,但更多是惩治层面的落实。

另外,就“家庭负担重”的逻辑上,其实也反映出多数家庭的生子逻辑。要清楚,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把生命推向哲学高度,很多时候,他(她)们的愿望是极其朴素的,只要孩子能过好一生,貌似“养不养老”都无所谓。但与此同时,也最怕遭遇“缺陷孩子”的问题,因为真的承受不起。

一个寻常家庭要是摊上“缺陷孩子”,就意味着未来的生活中会受到严重的负累。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再就是“婚恋问题”。这两个方面是大多数家庭最为看重的问题。所以,稍有认知上的不足,就容易滑向罪恶的深渊。

不得不说,“食子逻辑”有时候就是简单的“得失逻辑”。尤其在市井的秩序中,孩子往往不只是孩子自己,而是代表家庭的希望。所以,当希望破灭时,就意味着家庭无望。这种时候,生命层面的爱往往就会消失掉,瞬间变成“生不不如死”的自洽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优生优育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END

作者信息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姬鹏 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姬鹏。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