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子材屡败于太平军,为何却能战胜法军?彭玉麟:七点原因

 哈哈狮的信箱 2020-10-05

【此文只代表某一种角度的看法,并非要将该种看法强加于读者也不代表本号所持观点。】

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长达一年半的中法战争中,法军在海陆两个战场上多数战役占了上风,清军节节败退,嚣张的法军在攻占广西西南军事重镇镇南关后,更是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上得意地用汉字写了“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

尽管清廷对指挥作战失败负有责任的两广总督、广西巡抚和广西提督等地方大员及高级将领多次易帅换将,但仍然止不住失败,直到启用了年近70岁(当时67岁)的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并在镇南关、凉山两役中打败不可一世的法军,从而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面。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取得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越两国军民的斗志,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

那么,为何中法战争从1883年至185年2月以前都是节节失败的,却在战争末尾启用年近70岁的冯子材后能够迅速取得镇南关大捷?要知道,冯子材可是经常被陈玉成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吖,甚至有一次还差点全军覆没。作为当时主战派代表之一的湘军著名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为大清三杰、人称“雪帅”的彭玉麟,时任钦差帮办广东军务,他在报告镇南关大捷的经过时,较为完整地分析了该战役中国得以获胜的原因。下面我们看看人称“雪帅”的军事家彭玉麟是如何看待镇南关大捷的原因的。

镇南关之战所以取得大捷,雪帅彭玉麟认为:一是军事布署得当适宜。冯子材被清廷启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后,亲赴一线阵地查勘部署,并建议两广督抚听从他“于关内十里之关前隘,跨东西两岭间,督所部筑长墙三里许,外掘深堑为扼守计……自任以所部率军守之,营于岭半”和后续、左右各有协同作战部队“王德榜定边军屯油隘,专备抄袭,兼防入关旁路”的军事部署建议,充分发挥了冯子材提督广西军务20余年熟悉军务和地形的优势

二是料敌准确。法军由于在战场上一直处于顺风顺水境地,且在战场上处于进攻态势,对于处守势且被法军吓破胆的中国军队来说,确定敌军的主攻方向、主攻时间,以便全力应付,对于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意义。当时长官广西军政的要员认为“法将由钦、廉攻南宁”,而两广总督张之洞也一度要求冯回援钦廉,冯不为所动,说服张之洞佯说冯回援广东,而冯实则坚持厚集兵力于镇南关。法军定于3月23日总攻镇南关,但事先放出谣言,将于24、25日攻关,为冯子材识破,“料法必于初七日(23日)出兵”。

三是激扬士气。其一是敌军进攻发动之时,“冯子材告诸军曰: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身先士卒的老将军冯子材的动员、鼓励和表率,激励了中国军民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英勇气概。

四是战役进程中,各部协调,如计划进行。战争开始后,敌军猛攻关隘及两侧堡垒。东岭五垒,“敌攻据其三”,但后续机动部队王孝棋、苏元春等部及时赶到,扼制了法军的攻势。而“王德榜自油隘出军夹击……遇贼运军火、干粮之驮马无数,逐之,皆返走,法粮械遂不得入关。”24日关前战争更为激烈,法军“已薄长墙,或已越入”,冯子材与两子亲自上阵搏杀,激励士气。同时第二批后援部队如期赶到,阻止了法军援军的弹药补给,随即扮法军之背,夺回东岭三垒。“法座战两日,弹码已尽,而后队军火被截,惶惧无措,顷刻间炮声顿息,遂大溃”。保证自己的后援,切断敌人的后援,这是镇南关战役清军制胜的主要因素。

五是严明军纪。冯子材与诸统领约,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复于各路设卡,以截逃者。冯子材、王孝棋后手刃退卒数十人。

六是民众支持。“关外游勇客民干余,闻冯子材亲自出阵,皆自来助战,伺便随处狙击。”

七是得天时。法国攻击之时,“率皆阴雨票雾”,炮击不准,敌情不明,各部通讯不灵。而清军反攻之时,“大开晴霏,风日光明”,有利于战果的扩大。

小编认为彭玉麟出身行伍,一生戎马,久历战阵,作为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其军事素养和对战争的认识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非常有分量的,他论镇南关大捷原因,要言不烦,涉及天时地利人和及战略部署、谋略运用等诸军事要素,在130多年前就言简意赅地分析透彻了镇南关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