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智慧不是智慧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0-10-05

      喧闹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加上现阶段一切向钱看的普世价值观,很难让人静下心来去寻找那份自己的安宁。但是,当自己认为根本无法从外界得到安宁的时候,安宁却往往会自己来到身边。

      十一假期,没有选择去参观人海,而是找了个安静的角落畅游了自己的心世界,它的大已然超出了大的概念。

      有一首诗的意境,我认为独藏乃暴殄天物,遂将其分享出来。

      南宋文豪朱熹先生写的《观书有感》,其意境深厚,不可随意消化吸收。朱熹先生虽说因其理学遭到争议,这或许是明代的政治导致的,他的文学造诣毋庸置疑,晚年对自己的著述也做了一些修正。

      我们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它貌似被选摘到了小学语文课本上,但是又有多少人读懂了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乍一看属于一种情景描绘,小小的方塘就像镜子一样在那倒映着上方天空的光彩和不断游走的白云,或许还有天空中的大雁啊、落叶什么的。然后看到这情景的人问水流汇入方塘的小渠,这水为何如此清澈且能够形成这么漂亮的映像呢,然后自己思忖得到的答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水源不断送来的活水。

      以上是显性解释,接下来我主观的将其背后的意境按照自己局限的理解逐句逐词将其陈述一下。

      先单独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将这七言绝句按照4+3结构来断句,“半亩方塘”和“一鉴开”。半亩方塘有多大呢,333.33平方米,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水泡子,这么一看篇首这“半亩方塘”就显得很小,格局不大。“一鉴开”却突然来了个不能算是转折的意外,有点突然,但却是褒义的。“一鉴开”静态看是一面打开的镜子,但动态看是一下子就亮堂了起来,明镜一样的清晰、透亮。它让这“半亩方塘”突然有了灵气。

      再单独看“天光云影共徘徊”,同样的断句结构,“天光云影”和“共徘徊”。“天光云影”跟前面的“半亩方塘”就不一样了,格局瞬间爆炸了。整个天空的光彩和云跟前面那个水泡子一比,说不是一个量级那都高抬了这个水泡子。后面的“共徘徊”更是动态的描绘了乾坤的变幻。它的格局之大,不好陈述。可以借用一下庄子的《逍遥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这几句或许能描绘出它的大,也可以想象成一个小虾在观看一群互相嬉戏的座头鲸表演。

      把前两句合起来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个是有灵性的小格局,一个是乾坤大格局。它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重点看第二句里的两个字“光”和“影”,天的光、云的影共同徘徊在了水泡子里。说到这里不绕弯子了,半亩方塘这个小水泡子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人生格局。“一鉴开”中的“鉴”即是名词镜子,也是动词观照。同样“开”也即当名词也当动词,它与“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一鉴开”和“共徘徊”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只有一鉴开了,后面共徘徊才展现在了水泡子里。天的光和云的影,形容的是自然规律的影子,也就是道的影子。为什么只是道的影子,而不是道本身呢?这个问题先放一放。

      “问渠那得清如许”,这时作为观照者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心可以如此清澈,从而能够映衬出乾坤的影子。这一句重点在前两个字“问渠”,为什么观照者问渠,为什么不问水泡子本身呢?渠是汇入水泡子的小溪流,它代表了事物运转的线索,问渠也就描述了观照者已经对自然规律进行了探索,通过不断地探索而发问,这里展现了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歇的求道的过程。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照者自己得出了答案。“清如许”是怎么来的,是因为从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的流过来的活水形成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性本体,或者说心性本源。活水就是“法”,就是所有的事与理,就是逻辑。法、一切事与理、一切逻辑统称为智慧的应用,是智慧的体现,不是智慧本身。智慧本身并无颜色,它就像水一样无味,它来自于心性本体。

      诗本身就是意境的浓缩,我们如果再将其浓缩就显得画蛇添足,或者如同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越浓缩越展开了,所以好诗如同好茶,耐泡味长。为了消化吸收,我们也不得不翻来覆去,颠倒反三。这首诗的主体就是“半亩方塘”这个水泡子,水泡子能把乾坤之倒影容纳进去,首先得“一鉴开”,否则布满灰尘的镜子就永无出头之日。“清如许”和光影的“共徘徊”都是“一鉴开”之后的多种现象,是外在的彰显,不是究竟,究竟是源头的活水。

      写到这里,本文基本到了尾声,但是仍然没有尽其意,也许是文字这种工具的缺憾,也是本人文字运用的薄弱。最后重点再点一下“活水”,它是这首诗的灵魂,活水是源源不断流淌着的水,注重动态,不断变化,永不止步。这象征我们个体在探索的路上要永不止步,不断变化本身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易经》的易也阐述了道不断变化这个不变的属性。所以每当我们得到一种结论而庆幸的时候,正是我们止步于前进、止步于发展的时候。

      最危险的是把活水当成死的活水,把动的动态当成了动态概念。我在汽车行业做的时间较久,就拿汽车界的故事举个例子。福特汽车的广告词是“福特、进无止境”,这句话的意境是有动力的,但是如果把有动力只是当成一种概念来喊一喊,那就只剩了口号,所以它如今在中国市场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也不足为奇了。我们一旦认为明白了的时候,就糊涂了,活水瞬间就变成了死水。所以我们不能止步于某一种结论,更不能止步于概念,要不断扩充概念元素,让这些元素跳跃起来,这时的活水才是真正的活水,水泡子才能得到充盈和灵气。

      你的智慧不是智慧,只是智慧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