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我的最爱洋芋 2020-10-06

文:历史茶馆儿【欢迎关注茶馆儿,喝上一壶茶,品读历史】

话说明朝自建朝以来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几代更迭下来,却还是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而明朝灭亡的原因,还存在争议,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与当时的天然灾害脱不了干系。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自古农民耕作向来是靠天收的,若是这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定会大丰收,若是这一年赶上干旱、洪涝等等天然灾害,只会颗粒无收导致这一年闹饥荒,没有朝廷及时的救助扶持,迟早会哀鸿遍野。

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而明朝后期,不幸赶上了天然灾害,那一年的“小冰期”袭来,导致全球气温突然下降最后导致灾荒,再加上当时明朝国力不复盛年,没有办法及时治理这一灾荒,终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

这明清“小冰期”真的这么冷吗?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又有多大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小冰期”的学名为“冰河时期”,与冰川作用关系紧密。明清之时,正巧赶上冰川爆发造成暴动,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各地不得已进入到严寒时期,进而形成了明清之时的“小冰期”,而且更要命的是时间持续很久。

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明清“小冰期”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直接影响气候,因天气寒冷难耐,不少穷苦百姓没有厚实的衣物来御寒保暖,只得冻死,很是凄惨。但是如果只是寒冷倒也还好,还是很多人能穿暖和点不至于冻死。

其次是由于“小冰期”导致温度急剧下降、寒冷天气持续时间长,给当时国家的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各地频频遭受降雪,接着引起百姓最不希望的天然灾害:干旱成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而粮食生产又是国家经济命脉。

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那时候的生产力低下,加上科技落后,遇上这“小冰期”,百姓们没有有效应对的策略,只能无奈接受颗粒无收的悲惨结局,最终危及人们的生活根本,没有吃食,只得挨饿,后来因饥荒也是造成不少百姓去世,一时之间人口骤减。

“小冰期”引起的旱灾越发频繁,也导致鼠疫开始蔓延,波及华北数省的鼠疫最终在山西省爆发,甚至蔓延到了京畿地区。鼠疫大面积扩散传播,后果可想而知。

《明通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还有每天死去的人数,日以万计,真的是可怕!鼠疫和灾荒一道都成为明朝灭亡的催命符。

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除此之外,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导致朝野动荡不安,因为当时的灾民太多闹到官府恳求发放“赈灾”粮食救救他们,还有大批农民进行起义,且声势浩大,但是当时国库空虚,朝廷根本无暇顾及百姓,拨款赈灾。还是有很多百姓时常去闹,但是朝廷不予理睬,一时之间,怨声载道。不得民心,国家也不会安宁,这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关键。

“小冰期”甚至还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中期,北方气候持续低温、干旱,导致草场退化,为了改变困境,北方少数民族带兵南下争夺稀缺的物资,于是大战乱顿起,为平息战乱,朝廷费尽心力,其政权也深受重创……由此可见,“小冰期”带来的一系列危害都使得明朝的繁荣走到了尽头,最终导致灭亡。

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小冰期”带来的危害在明朝走到灭亡的那天都没有缓解,直到改朝换代步入清朝社会,随着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玉米等耐寒高产农作物在国家普及,被“小冰期”摧残的农业经济才逐渐得以恢复,鼠疫也得到缓解,它带来的长期危害也随着时间的缓慢推移并在清朝政府的不懈努力之下,逐渐得以消除。

正是“小冰期”带来的巨大危害,给世人以警醒。为了不再让悲惨的历史重演,人们只有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不至于天然灾害再度来袭时,手足无措,无计可施,只能被动接受现状。

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如今,科技发达,社会发展迅速,国家加强了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旱作物技术,并推行抗旱预旱制度,建立抗旱信息系统和抗旱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干旱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并且加快抗旱立法工作,依法规范抗旱行为等。看到这些,我们只需相信并祝愿中国会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