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协】任中恒︱一路风景,往事如烟

 陈晓春 2020-10-06

 



一路风景,往事如烟

文/任中恒

  在济心河乡才华横溢的文友许立伟带领下,我一行七人,由文友赵庆海开车,开始对济沁河乡的自然景观踏查游访。一路都在绿水青山、大川深谷中穿梭,被波水粼粼的雅鲁河、济沁河、野马河、苇莲河、麒麟河的河谷美景所吸引。一路观赏到精美的现代农村民居、颇具规模高坡果园、河川平地稻浪滚滚,在心里感受着四十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济心河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获得了及其丰富的发展成果。一路目睹了封山育林后,林业工人、当地民众成功打造的绿色山川及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态,大山沟壑正在靓丽起来,处处景色宜人,令人应接不暇。
  途中也不可回避的见到原始森林被现代化啃噬、废弃旧矿不忍目睹的惨状、战备藏地陷于沉寂,边壕老边遗址的不断损毁,我们从心底都发出哀惋之声。
  一路景致唤起一个个回忆。心里被似曾相识的地名、山名、河名带入深深地思索之中,既往的历史又一次在大脑里浮现。
  济沁河历史悠久,800多年前济沁河的边壕及龙城堡,就是大金国防止蒙古东渐的西部防线,边壕从1127年灭了北宋开始,一直到1215年蒙古名将木华黎指挥蒙古大军,突破了临潢路金界边壕,向东连拔辽西15座城池,然后对大宁城发动了总攻取得胜利,从疏浚那一刻到蒙古攻陷临潢路金界壕为止,边壕在那段只守护了88年,济沁河龙城村这里曾是大金国北方防线的主要关隘,是东北路界壕19堡,临潢路界壕24堡构成之一。
  女真族与本地的索伦、达呼尔、锡伯人守护疆界,防止蒙古游牧和铁骑过界,80多年大金国的北部国土安然无恙。
  济沁河的名字最早见于清代,在260多年前的清史稿就能找到她的踪迹。龙头山东北部的麒麟河,更是大清王朝在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为推进民族融合,引导民间贸易的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叫“楚尔罕”大集。引来大批蒙古、满人、索伦、锡伯、汉人到此,大都举屯、举家前来,形成河边立帐篷,台地建营子,毡帐漫山遍野,嘞嘞排列几里,难望尽头。他们进行物质贸易、进行才艺展示、赛马比箭、摔跤角力、牲畜交换,山珍易物、獭皮进贡。给济沁河麒麟河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并建立军政一体的管理组织“济沁阿巴”成为济沁河最早的“设治机构”和“将军府统一掌管的军事防卫的地方组织”。济沁河一个古老的地方,留下太多的民间故事。辽金文明在这里延续,元明清的香火在这里兴旺,民国垦荒建屯不断拓展,文革留下五七干校遗址,战备留下北钢档案匿隐遗迹、高家粮食水泥厂遗存,红旗粮库等!如今,能够继续生存发展的只有红旗粮库一家,并成为号令全县国有粮库的旗帜。
  这些历史遗迹,有些在龙江以西地界,都是古老的文明的标记,给当地村屯村民留下传统民风和文化传续,一种崇尚太平,低调内敛,耕读传家,勤俭为本,勤劳付出的济心河人文精神,在这里不断延续,从这大山里也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
  当赵庆海开车路过许家屯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出一个老人的影子,那就是从这里走出的才子----侯国庆。他做过农村乡镇党委书记,做过老龙头五七干校的负责人。任过商业局局长及其多个部门的领导。更主要的是他留下济心河许许多多的历史记录,他描绘的“叫唤岭”让人总有一种期待,他诉说的日本飞机轰炸许家屯的历史过程,目睹苏联红军进军许家屯帮助抗日的坦克走来。他见证了李三店区小队叛变过程。都成为龙江历史重要一页。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他82岁那年的收山之作《老龙头五七干校纪实》,他那纯熟的笔法,老道的功力都在文稿里显现出来,记录了文革特殊时期,一群人在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发生的人和事。让人一读难以放下,二读受到感动。《雅鲁河雨夜独酌》抒情散文,让人见到侯老的文化底蕴,还有些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地方风俗的作品都让人难忘。侯老已经成为那一代人的佼佼者,如今已成了匆匆过客,终成青山故里的归人,但他那有温度的文章,自今让我们感到温存。许家屯应为侯国庆老先生立碑!
  龙头村延续着古老的文明,继承着前人耕读传家,开拓进取的精神。体现在文友许立伟身上那种心怀理想、目标远大、砥砺前行的追求品质,着实令人佩服。有这样新一代历史文化、淳朴民风的传承人,一定会在绿水青山的福荫下,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中,担起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让济沁河成为龙江县“两山理论”践行的先锋,青山永驻的典范,省西旅游路线的精品,期待着,许立伟大展身手,有更大的作为!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